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用于口腔种植临床中的效果策略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用于口腔种植临床中的效果策略评价

于彩霞

旭滋口腔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在口腔种植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需要进行口腔种植治疗的病患,共计118人,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59人,本组病患按照常规的口腔种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是实验组有59人,本组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口腔种植治疗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病患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数据可知,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8.31%,而参照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仅为77.97%,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根据口腔治疗标准对病患的指标进行判定,实验组病患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宽度、牙槽骨吸收量的数据结果相比于参考组来说有非常显著的优势(P<0.05);通过问卷形式调研病患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根据结果可知,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96.61%显著高于参照组病患的71.17%,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一种新兴应用于口腔种植治疗中的能够帮助病患提高治疗效果、美观度,显著改善口腔问题的方法,也能提高病患们的满意度,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口腔种植;效果

口腔健康的基础大部分主要是来源于牙齿及牙周,而牙齿在人们进食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咀嚼作用来帮助吞咽食物[1],虽然牙齿非常坚固,但是长时间的咀嚼过程会对牙齿造成磨损,或者是牙周病、不注意口腔卫生等都会使牙齿或牙周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炎症、充血、红肿等,还会伴随严重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展开口腔治疗是非常重要[2]。本文展开了实验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在口腔种植时的临床效果,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需要进行口腔种植治疗的病患,共计118人,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59人,而另一组是实验组有59人。实验对象基础资料见表1,通过对比两组的常规资料,确认无显著性(P>0.05)差异,说明实验对象之间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表1 实验对象之间的资料对比

平均年龄

(岁)

性别

参照组

59

36.30±3.83

35

24

实验组

59

36.37±371

36

23

P

-

>0.05

>0.05

1.2两组实验对象的口腔种植治疗内容

1.2.1 参照组的治疗内容 本组实验对象按照常规的口腔种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在治疗开始前对病患展开临床问诊,通过X光片对病患的换牙处进行诊断,确认患病部位具体情况并提出治疗方案,随后展开治疗:首先要对患病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并且采用麻药对患牙处进行局部麻醉,随后麻药起效后对患牙处的牙龈部位进行切口,将病变的牙齿拔除后,再切断牙周膜,对留在深处的牙根也要拔除,同时对牙周及周围所存在的病变组织部位、囊肿或坏死部分要进行彻底的清除,同时还要注意在实施治疗操作的过程中要仔细认真,尽可能的降低对病患健康组织的不良影响,同时注意对脸颊和舌头一侧的牙齿槽骨高度要进行保留,待清理完成后对病患治疗处采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同时还要注意患牙处的出血情况。

1.2.2 实验组的口腔种植治疗内容 本组实验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本组病患的前期治疗方法与参照组的保持一致即可,同时在使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病患进行处理,主要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在完成将病患牙齿全部拔除之后,对周边病变组织或受损部位进行清理干净并继续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随后将Bio-Oss骨粉填充在牙窝之中,并且需要将牙窝完全填平,随后再将Bio-Gide胶原膜在病患的患牙处覆上一层膜,随后进行固定确保不会脱落。

    除了以上操作之外,两组实验对象在完成治疗之后还需要口服抗菌消炎的药物,来避免创口发生炎症的情况,同时还要定期复查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处理。

1.3观察指标

    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口腔种植治疗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病患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临床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P<0.05作为标准进行判定,判定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实验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使实验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治疗效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数据可知,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8.31%,而参照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仅为77.97%,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治疗效果

分组

人数

非常有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参照组

59

12

34

13

77.97

实验组

59

23

35

1

98.31

P

-

-

-

-

<0.05

2.2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口腔治疗的指标改善情况

   根据口腔治疗标准对病患的指标进行判定,实验组病患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宽度、牙槽骨吸收量的数据结果相比于参考组来说有非常显著的优势(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口腔治疗的指标改善情况

分组

人数

牙槽骨高度(mm)

牙槽骨宽度(mm)

牙槽骨吸收量(mm)

参照组

59

9.18±0.83

8.32±0.38

1.39±0.45

实验组

59

12.05±1.03

10.52±0.61

0.72±0.19

P

-

<0.05

<0.05

<0.05

2.3对比两组实验对象对治疗措施的满意度

通过问卷形式调研病患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根据结果可知,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96.61%显著高于参照组病患的71.17%,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3。

             表4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对治疗措施的满意度

分组

人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参照组

59

12

30

17

71.17

实验组

59

36

21

2

96.61

P

-

-

-

-

<0.05

3.总结

    口腔种植技术主要应用在口腔科临床中用于治疗病患出现的牙列缺损、牙周疾病等,是通过外科技术将病变后的牙尖及牙根全部拔除后,安装上人工合成的人工牙齿来替代牙齿的作用,这种方法即为口腔种植。根据临床研究显示[3],其人工牙齿由兼容性非常高的钛金属进行制作,其作用效果与美观程度也是非常好,逐渐成为了口腔临床治疗修复牙齿缺陷的主要方式。但是随着应用的广泛,逐渐也有问题凸显出来,其中之一就是影响口腔种植效果的移植部位的骨量水平,要知道牙根被完全拔除后病患此处的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就会逐渐消失,会严重影响后期移植的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能克服这种情况的技术,即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保持牙槽骨的宽高度,还能减少牙槽骨的吸收量,有效保证了后续口腔种植修复的完成效果[4],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玮,冷春涛,袁媛等.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用于口腔种植临床中的效果策略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107,109.

[2]姜虹,孙鲁雁,王耀钟等.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 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4):7,10.

[3]韩慧娟.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6):100.

[4]李雨轩.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6(A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