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随机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痤疮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随机对照研究

冉林卉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731100

[摘要]目的:就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痤疮患者的干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将70例痤疮患者划分至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两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应用异维A酸、罗红霉素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单独给予观察组中药汤剂口服,疗程结束后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无论是治疗总有效率提升,还是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在痤疮这类常见皮肤病的治疗方面,建议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中辅以中医干预疗法,以发挥协同作用。

关键词:痤疮;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总有效率;DLQI评分

痤疮是青少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类型之一,因为在进入青春期后,人体生理状态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体现在睾酮水平明显提升、促使皮脂腺发育且产生大量皮脂等等,在此背景下,也会影响到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功能,以干扰皮脂正常排出,也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埋下隐患,久而久之,便增加了该病的发病风险[1]。在患有痤疮后,患者面部、胸背部会呈现轻重不一的皮损病变,比如白头、黑头粉刺、脓疱等等,尽管这类皮肤病并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但皮损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性,且很多患者会不自觉用手对皮疹进行挤压,这很容易造成感染或遗留瘢痕,使其承受着沉重心理负担。在祖国传统医学当中,痤疮属“肺风粉刺”范畴,应从清肺热、凉血解毒等方面入手进行干预,以解决患者存在的肺胃积热等问题[2]。基于此,本文围绕中西医结合疗法展开研究,以此来明确现代医学理念与祖国传统医学观念对痤疮起到的良好协同作用,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信封随机分组法为准,划分来我院就诊的70例痤疮患者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患者病历资料对比呈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历基本资料方面对比(

组别

例数

男女比例

分布

年龄中位数

(岁)

病程中位数

(月)

Pillsbury

(Ⅰ级/Ⅱ级)

对照组

35

15:20

20.74±3.09

5.92±1.17

17/18

观察组

35

12:23

20.82±3.07

5.84±1.19

20/15

t

-

0.887

0.153

0.405

0.987

P

-

0.379

0.879

0.687

0.328

1.2方法

西医常规疗法:给予异维A酸(特维斯,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东海制药厂,H20055201)与罗红霉素(信虹,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H10970223)口服,前者剂量控制在20mg/次,3次/d,后者剂量控制在150mg/次,2次/d,倘若患者伴随严重结节性痤疮或囊肿性痤疮,则应酌情给予适量的泼尼松口服,疗程为1个月。

中医疗法:单独对观察组患者展开中药内服治疗,基础方由黄芪、野菊花、连翘各15g,川贝母、赤芍各10g,败酱草12g及炙甘草6g构成,针对胃热盛者,可在基础方中加知母,湿毒较重者则应加薏苡仁。将上述药材准备完毕后煎煮取药汁服用,疗程为1个月。注:两组患者日常应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用硫磺香皂替代洗面奶等洁面用品来洗脸。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9.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体现在治疗总有效率提升(参照疗程结束后皮损数目减少、皮损范围缩小情况将患者划分至显效、有效、无效范围)、生活质量改善(以DL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内容为基准)方面,呈P<0.05,详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有效(%)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12(34.29%)

17(48.57%)

6(17.14%)

29(82.86%)

观察组

35

18(51.43%)

15(42.86%)

2(5.71%)

33(94.29%)

χ2

-

5.998

0.657

6.456

6.456

P

-

0.014

0.418

0.011

0.011

表3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DLQI评分方面对比(

组别

例数

症状与感受

日常活动

工作和学习

人际关系

对照组

35

1.38±0.65

1.24±0.51

0.97±0.41

1.19±0.42

观察组

35

0.95±0.31

0.68±0.38

0.61±0.28

0.84±0.34

t

-

3.914

6.497

5.195

4.931

P

-

0.002

0.001

0.001

0.001

3、讨论

痤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痘”,在青少年人群当中极为常见,该病的发生与青春期性激素显著增加有密切相关性,除青春期群体以外,像油性皮肤严重、长期熬夜、喜食甜食的人群亦有患痤疮的风险性[3]。虽然该病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但导致的影响美观、遗留瘢痕等问题也容易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治疗方面,临床主要秉承药物治疗原则,并对饮食等方面加以调整,以此来促使皮损消退,缩小皮损面积。临床西医方面多采用异维A酸、罗红霉素等药物,前者在被人体充分所吸收后,利于对皮脂腺分化、皮脂生成进行抑制,亦能干扰到皮肤组织中胶原物质的合成,后者则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制剂,其是通过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进行干扰而起到抗菌作用。

中医学者认为,肺胃积热是诱发痤疮的重要因素,在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古籍中便有相关记载,认为“风”、“肺”、“郁热”为该病病机,应从清肺热、凉血解毒等方面入手展开治疗[4]。基于此,本文在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上述西药的基础上,选择中药内服疗法,方中的黄芪、野菊花、连翘利于利尿托毒、疏风清热、消痈散结,而川贝母、赤芍、败酱草则有润肺消肿、敛阴养血、解毒凉血之功效,在此基础上应用炙甘草,以发挥益气通阳、清热止痛功效。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整体疗效更为优异,体现在治疗总有效率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对比呈P<0.05。由此可见,痤疮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与学习,使其承受强烈的心理压力,而将西药、中药联合用于该病的治疗工作中,则能解决单一用药方案的弊端,发挥各自存在的优势性,更具备临床指导意义。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痤疮患者的干预效果更为优异,具备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全科, 李晓雅, 李小龙,等. 消痤汤加减配合痘可净酊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8, 17(6):4.

[2]辛宗杰. 红蓝光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32):2.

[3]李静, 王雪松, 应丹凤,等. 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22, 8(2):4.

[4]陆威, 汤怡, 罗宏宾,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7, 4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