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程序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葛亚萍

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急诊  江苏 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在其护理中运用程序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筛选出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为其提供程序化护理,分析急救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更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程序化护理;急救时间;护理满意度

急诊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是医院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凶险且进展迅速,患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引发循环障碍、缺氧缺血等不良症状,机体各项功能衰弱,自身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特殊看护并掌握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程序化护理能够确保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护理的规范性、专业性及有效性,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提升其身心舒适度[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在其护理中运用程序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纳入28例(男/女15/13),年龄及均值26-78(52.35±1.32)岁,疾病类型:11例呼吸衰竭,9例心肌梗死,8例颅脑损伤;研究组纳入28例(男/女=14/14),年龄及均值28-76(52.29±1.44)岁,疾病类型:12例呼吸衰竭,9例心肌梗死,7例颅脑损伤,分析一般资料后得出P>0.05。患者知情且自愿,配合相关检查与诊疗工作,排除多器官功能衰竭、依从性较差以及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该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对给药的时间与给药剂量进行监测,做好气道湿化护理与口腔护理,定时为患者叩背辅助其排痰,必要时使用吸痰机给予吸痰处理。

研究组:该组患者运用程序化护理。

(1)建立程序化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急救护理经验,熟悉程序化护理流程,并严格执行急诊科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与护理风险意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出可行的预防措施,能够独立为患者施护并处理突发事件。护士长为小组组长,在护士长带领下根据科室日常的护理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制定明确、清晰且合理的急诊护理工作程序,定期开小组讨论会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程序化护理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

(2)药品与设备管理:根据药品与设备的用途进行分类摆放,参考药品管理制度对药品贴上清晰的标签并根据分类放置在相应的柜子或者抽屉中,定期对药品有效期以及数量进行核查,过期的药品应及时清除,药品数量不够的应及时补充,对使用的急救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在救治的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

(3)优化急救流程,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了解其病史以及是否对药物过敏等,快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预定急救方案并将急救设备准备好,提前准备好急救相关的仪器设备与物品,告知患者家属相关事项,为患者开设绿色通道,接诊后10-15分钟快速判断病情并制定急救方案,加强对患者心率、意识等生命体征指标的检测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验等工作,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4)加强并发症护理:对留置导管的患者采取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要加强气管插管、呼吸道护理、气道湿化、鼻饲营养等护理,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规范,减少院内感染的几率。对卧床者定期帮其翻身或者进行局部按摩,预防发生压疮,同时加强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受到损伤。

1.3观察指标

(1)对比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

(2)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4个方面,单项总分25分,得分高则满意度高。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分析与处理本轮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表示本轮研究中出现的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值检验数据。计算后P<0.05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

研究组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见表1。

1对比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n=56

组别

急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48.43±3.45

22.26±1.85

研究组

33.74±2.29

15.36±1.45

t

18.772

15.533

P

<0.001

<0.001

2.2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见表2。

2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分)(n=56

组别

专业能力

工作态度

操作技能

护理效率

对照组

18.74±1.85

17.88±1.56

17.36±1.49

18.05±2.02

研究组

21.05±1.63

22.43±1.75

20.88±1.82

22.15±1.85

t

4.957

10.270

7.919

7.920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具有病情凶险、无法预见等特点,对于急诊患者要求诊断准、治疗快且效率高,在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并给予24小时特殊监护。程序化护理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护理方案,有效避免了盲目护理,可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其制定个体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效果[3]。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来说临床护理工组中既要做好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还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急诊科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法律与安全意识,提前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其做好置管护理、呼吸道护理等,减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4]。此外,在运用程序化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安全管理显著提升,可及时消除患者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5]。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程序化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较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较高,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可以说明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程序化护理模式具有确切的干预效果,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总体满意度,建议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芳芳. 程序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90.

[2] 王淑芸,杨翠珍. 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 河北医药,2021,43(12):1916-1920.

[3] 何沙沙.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170-172.

[4] 张欣雨,王寅冰. 程序化标准护理模式在社区急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144.

[5] 闫岩.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