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艾媛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咸宁  4371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MUI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确定感,从而降低患者因心理压力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机体冠状动脉突然发生急性阻塞,导致心脏肌肉因缺血而发生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1]。其发病突然、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加重心血管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恢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对我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30-76)岁,平均(64.28±1.46)岁;对照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30-77)岁,平均(64.56±1.66)岁。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体征监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锻炼、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工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入院初期积极热情真诚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向患者表达合作及相互尊重的态度,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多数患者由于突发疾病,心理很难第一时间接受现实,心理产生悲观、沮丧的心理,期间要注意说话语气及表达方式,运动沟通技巧正确引导患者的敏感情绪。(2)治疗期间,通过对患者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社会关系及文化背景等方面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通过健康宣教及权威教育讲座方式让患者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及疾病知识,期间为患者制定计划并由护理人员和家属进行监督。引导患者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在患者逐步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及认知方式后,帮助患者从他人心理护理模式转变到自我护理模式,培养患者的心理及行为控制意识。(3)康复后期,为患者建立患者交流群,患者之间相互交流遇到的问题及康复状况,使患者之间产生共鸣,相互鼓励、监督,获得更高的精神动力。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比较。采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患者进行测评,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心理越严重;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对患者进行测评,满分165分,得分越高说明不确定感越强[2]

(2)并发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MUI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分)

组别

SAS

SDS

MUIS-A

对照组(n=55)

干预前

56.51±2.54

58.36±2.41

96.44±2.41

干预后

46.12±2.12b

47.21±2.52b

66.13±2.31b

观察组(n=55)

干预前

56.49±2.81

58.47±2.26

95.89±2.14

干预后

37.49±2.28ab

36.29±2.25ab

46.53±2.33ab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干预前比较,b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心力衰竭

再发心梗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死亡

发生率

观察组(n=55)

2(3.63)

1(1.82)

1(1.82)

1(1.82)

5(9.09)

对照组(n=55)

3(5.45)

2(3.63)

4(7.27)

2(3.63)

16(26.67)

7.516

P

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身心疾病,突然发病患者心理遭受巨大的打击,研究显示80%的患者都会表现出焦虑、抑郁、沮丧等不良情绪,随着病情的发展及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也不断增加,长期不良心理情绪会促进交感神经的兴奋,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不断增大,使得细胞内离子内流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心脏负担[3]。本研究从入院初期至治疗后期,通过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护理行为,有利于预后更好的恢复,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SDS、MUI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会使心率加快,增加高血压风险,尤其是猝死的一种重要诱发因素

[4]。本研究全过程连续的进行不同方式心理疏导护理,增强患者疾病认知的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自我心理护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确定感,从而降低患者因心理压力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海燕. 心理干预护理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5):833-835.

[2]程芳, 沈光银, 李伟,等.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PCI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 河北医药, 2022, 44(8):1264-1266+1270.

[3]赵阳, 孙桂芝. 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治疗与转归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20, 42(4):628-630+634

[4] Kobo O , Marcusohn E , Roguin A , et 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eft Circumflex Arter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elation to ST-Segment on Admission Electrocardiogram[J]. The Journal of invasive cardiology, 2021, 33(1):E20-E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