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研究

杨玉凤

绥化市北林区第二人民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总结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其成因,谈探究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方法:选择2018.4~2021.10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120例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解析不良反应成因,探讨改善策略。结果: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占比达到43.33%,其次为全身性反应,26.67%,第三位是中枢系统反应,15.00%。引起本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教导,包括自身化学成分因素、不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超时使用等。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加强药学干预及监督,提升药物使用效果,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措施探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nalyze their causes, and explore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from April 2020 to Octo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Results: skin and its accessories damage was a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accounting for 43.33%, followed by systemic reaction, 26.67%, and central system reaction, 15.00%. The cau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his product include its own chemical composition factors,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drugs, differences between inpiduals, overtime use, etc.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and supervi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drug us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Research on measures

中药注射剂自身有使用便捷、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优良等特征,故而当下其在很多疾病临床治疗中由所应用,比如治疗心血管、肿瘤及妇科疾病等【1】。因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部分患者对其作用机制了解不够全面,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可能会延误疾病治疗,严重时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本课题研究纳入60例患者资料,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究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的。时间2018.4~2021.10,共计纳入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运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者、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等。其中包括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14~78岁,平均年龄(46.25±2.50)岁;病程范围2~5年,平均(2.20±0.54)年。

1.2方法

组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小组,任命中药药剂科主任作为小组组长,药剂科其他职员作为组员。归纳以上时间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编制相应的处理方案与策略。

1.3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包处理数据,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水准为

=0.05。

2结果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反应、中枢系统反应是发生率位居前三的不良反应类型,分别有52例、32例、18例,占比分别是43.33%、26.67%、15.00%。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表现

累及系统-器官

例数(n)

构成比(%)

主要症状表现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52

43.33

皮疹、瘙痒

全身性反应

32

26.67

高热、寒战

中枢系统

18

15.00

头晕目眩、抽搐

消化系统

10

8.33

恶心呕吐、腹部胀痛

呼吸系统

5

4.17

气短、呼吸困难

其他

3

2.50

关节疼痛、肢体肿胀

总计

120

100.00

3讨论

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程中造成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一是药物化学成分因素,中药注射剂自身由多种成分构成,包括主辅料成分及其他没有检测出的成分等。丙二醇是注射剂常用的助溶剂,其可能会引起渗透压上升、静脉炎及溶血等诸多不良反应;二是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药注射剂受自身剂型的限制,治疗疾病时通常会和其他输液药物配伍应用,中药注射剂自身成分复杂,输液的温度及溶剂类型等均可能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2】;三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运用中药注射剂的个体不同,应着重考虑高龄者、儿童及肝肾功能耐受情况;四是用药途径,肌肉、静脉注射是中药注射剂的常用给药途径,选用不同的用药方式可能取得不同治疗效果,产生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也有差异;吴是超时用药,各类药物均有各自的使用疗程,如果长时间运用中药注射剂则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为提升中药注射剂应用安全性,进而优化疾病治疗效果,应加强药学干预与监测,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述中药注射剂的治疗原理、效果等,强调严格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提升患者对本品药物的认识水平,增加治疗依从性。

(2)使用注射剂之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是否存在过敏史及其他疾病史等,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客观分析其是否可以运用中药注射剂治疗,针对过敏体质者要谨慎用药【3】。

(3)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用法用量、疗程等用药治疗【4】。针对首次用药者,滴速不能过快,建议输液前10min滴速控制在15~20滴/min,且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没有不良反应时可以把滴速增加至30~40滴/min。临床要谨慎联合用药,如果需要配伍其他药物治疗时,要深度分析其和注射剂的用药时间间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4)关注患者个体差异性,加大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儿童因为肝肾功能不健全,伴随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的延长,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针对小儿可以酌情减量或者严格遵医嘱用药【5】。如果药物说明书上没有确切的用药剂量,医生可以结合儿童体重或既往临床经验设定用量,尽可能确保用药过程的安全性。

(5)密切关注超说明书用药问题,当前临床针对部分超说明书用药颁发了专业指南、专家共识等,或者存在着循证证据支持,但还是有一些超说明书用药没有任何依据,会降低用药合理性,引起不良反应,应加强对其管理控制力度。

综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加强药学干预及监督,提升药物使用效果,改善疾病预后。

参考文献

[1]何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4).7,9.

[2]许倍铭,徐熠,崔恒菁.某三甲医院2013~2017年219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9,(4).250-254.

[3]吴玉秀,张永芳,钟邱,等.清热类中药饮片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其用药警戒思考[J].抗感染药学.2018,(8).1395-1397,1413.

[4]黄巧玲,潘希丁.2011-2017年南京市第一医院治疗脑梗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9).2446-2450.

[5]任舒静,卢圣锋,陈志鹏,等.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