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探讨

马国庆

青海红十字医院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分为参照组(未并发)与实验组(并发)。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急性下壁心机梗死患者发生37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7.00%(37/100)。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占比64.86%(24/37),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比10.81%(4/37),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比18.92%(7/37),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占比5.41%(2/3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4.59%,参照组治疗有效率93.65%,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机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应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特征及变化,根据房室传导阻滞基于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机梗死;房室传导阻滞;临床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多数为65岁以上的人群,可能与老年患者代谢变慢,心血管淤堵、有斑块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约为40%,死亡率高达30%以上,为我国人群死亡因素首位,其中25-45岁患者占总死亡病例的95%[1]。急性心肌梗死一般都是突然间发病,患者呼吸困难、心率异常,如不及时抢救会迅速影响循环系统,从而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其中以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最为常见,发生率可达20%以上[2],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对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为后期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分为参照组(63例)与实验组(37例)。其中参照组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为(52.23±2.14)岁;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为(54.02±2.56)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如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降脂、抗血栓等。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及时给予静脉溶栓。静脉滴注尿激酶(国药准字H32023290,厂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在30min内滴完。同时根据相关临床指南对患者冠脉再通进行判定。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者静脉推注山莨菪碱(国药准字H33021707,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10mg。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51020513,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10mg,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房室传导阻滞,病情稳定。(2)好转:临床症状、病情均有所改善,房室传导阻滞明显缓解。(3)无效:患者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计量分别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00例急性下壁心机梗死患者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分析

100例急性下壁心机梗死患者发生37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7.00%(37/100)。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占比64.86%(24/37),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比10.81%(4/37),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比18.92%(7/37),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占比5.41%(2/37)。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4.59%,参照组治疗有效率93.65%,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死亡

有效率

参照组

63

25(39.68)

34(53.97)

4(6.35)

59(93.65)

实验组

37

14(37.84)

21(56.76)

2(5.41)

35(94.59)

X2

0.041

P值

>0.05

3.讨论

心脏的下壁是心肌梗死常见部分,而下壁心肌具有双重血供系统[3],即使冠状动脉发生阻塞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也仅会出现短暂性缺血,而不会引起房室构坏死。但由于房室构周围存在迷走神经,当发生缺血后,迷走神经会受到刺激,从而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在乙酰胆碱的代谢过程中,会大量释放钾离子,从而导致房室构处于高钾状态。由此可见,急性下壁心机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并非不可逆,只要改善房室构血供,就能有效的改善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急性下壁心机梗死患者发生37例房室传导阻滞。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比最高,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占比最少。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治疗有效率94.59%,与为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65%,差异并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说明了对于急性下壁心机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及时诊断,对症治疗,在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情况下,应尽早实施,静脉溶栓,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房室传导,改善预后。山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的阻滞剂,对外周M胆碱具有拮抗作用,能够解除乙酰胆碱所导致的平滑肌痉挛。而地塞米松则能有效消除机体炎症反应,促进钠钾的正常转运,降低对钠钾对心室的刺激,从而有利于房室传导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急性下壁心机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应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特征及变化,根据房室传导阻滞基于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宗赢,孙亚飞,张培培,王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J]. 黑龙江医学,2022,46(04):460-462.

[2]张芹,于曼丽,黄新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间歇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报告[J].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04):470-472.

[3]孙海英. 急性下壁心机梗死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2006,(07):12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