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

亢英

武汉市中心医院   430060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方法:抽选本院近两年接诊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动态随机化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共39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共39例,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结果:由研究数据可知,相较于实验A组,实验B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肢体运动功能和脑神经功能的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中,给予其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能够极大提高患者存活几率,减轻其脑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进而促使其康复,可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抢救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患者往往会出现偏瘫、功能障碍等症状[1]。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人数持续增多,对患者及其家庭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患者病情较危急,如果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救治,随时都可能死亡,因此如何展开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就成为了时下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为其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安全,保障后续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中发挥了巨大优势,能够极大提高患者存活几率,减轻脑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促进其康复。为探究此种护理方式的实际效果,我院抽选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不错成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获得院伦理委员会准许后,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近两年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8例,按照动态随机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A组(n=39)和实年验B组(n=39)。其中,实验A组(n=39):男26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51-74岁,均龄(46.34±3.75)岁,应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n=39):男27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51-73岁,均龄(46.46±3.57)岁,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患者及家属能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宜,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中途不得无故退出调查。将参与此次研究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呈正态,P>0.05,可比。

1.2方法

实验A组应用常规护理,具体为:在接到急诊电话后,护理人员需快速到达现场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回医院,协助主治医生对其展开抢救,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监测,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在救治完毕后,将患者护送至病房进行观察。

实验B组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具体为:院前急救:接到120电话时,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描述作出初步判断,在确定为急性脑梗死后,快速携带相关急救用品,相关出诊人员在1~3分钟迅速出诊,尽量快速到达抢救现场,确保能够及时为患者实施急救和护理[2]。到达现场后,全力协助医生开展急救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加以观察。②转运护理:转运中的急救和护理:在患者达到医院之前,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尤为重要,需加强患者转运安全。在转送途中,需再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提前准备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急救药物,以便及时应对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状况[3]。根据患者的伤情,转运到适合的诊疗医院。③入院护理:在患者转运到医院后,需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做交接,使其充分掌握患者的院前情况,协助急诊科人员安置患者,若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可直接将患者转送到重症监护室,以确保患者及时接受溶栓治疗,并协助医生对其进行抢救,以此提高患者存活几率。④救治后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进行密切的监测,给予其适量的营养支持,做好相应护理,以此预防相关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加以纾解,协助其进行恢复性运动,使其逐渐恢复肢体功能[4]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做处理,以X²及t值做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由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2.31%)显著高于实验A组(79.49%),P<0.05,详细数据见表2-1:

表2-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n,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抢救成功率

实验A组

39

11(28.21)

20(51.28)

8(20.51)

31(79.49)

实验B组

39

20(51.28)

16(41.03)

3(7.69)

36(92.31)

6.869

P

<0.05

2.2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脑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由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80.46±3.63)分、脑神经功能评分(20.64±1.35)分均显著高于实验A组(72.47±3.24)分、(13.25±1.34)分,P<0.05,详细数据见表2-2:

表2-2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脑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N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脑神经功能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A组

39

55.47±2.24

72.47±3.24

26.53±2.41

13.25±1.34

实验B组

39

55.45±2.23

80.46±3.63

26.53±2.43

20.64±1.35

t

0.196

9.153

0.735

23.483

P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迅速,病情较危重,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患者在短时间内容易死亡,因此,为保障患者的安全,需要为其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保障后续治疗得以顺利进行[5]。通过本次研究可看出实验B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2.31%)显著高于实验A组(79.49%),P<0.05;实验B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80.46±3.63)分、脑神经功能评分(20.64±1.35)分均显著高于实验A组(72.47±3.24)分、(13.25±1.34)分,P<0.05。由此说明,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中,抢救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其脑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进而促使其康复,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笑玲.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146.

[2]蔡静纯.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观察方案[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04):405-407.

[3]李晓莉.探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200-201.

[4]郭雅波.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9):74+76.

[5]王辉.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0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