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院前急救护理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研究

董艳玲 ,赵媛

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其抢救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筛选时间2019年1月-2022年1月。按照不同急救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0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和护理组(30例,院前急救护理模式)。通过患者生命体征、抢救时间、多学科会诊时间等指标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护理组各项体征指标明显更优(P<0.05),且抢救时间、多学科会诊时间方面具备显著优势(P<0.05)。结论 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抢救质量。

关键词:急诊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抢救效果

随着交通业的不断发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坠落、交通事故、机械挤压等原因所指的急性创伤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因此所致的创伤性休克发生率也呈显著年升高态势[1]。通常来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患者内脏、体表伴随不同程度的失血症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而言,第一时间通过科学的抢救措施在挽救其生命方面要意义显著。佘东等[2]研究表明,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质量与其急救效果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本院急性创伤性患者抢救质量和成功率,本研究对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筛选时间2019年1月-2022年1月。按照不同急救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0例)和护理组(30例)。先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且两组基本资料符合研究要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不同急救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男:女=20:10,年龄区间21-65岁,平均年龄(43.25±4.10)岁;护理组男:女=22:8,年龄区间20-67岁,平均年龄(43.06±3.98)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且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干预、呼吸道护理等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接诊后通过电话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以做好充分准备最快时间到达患者身边;途中与现场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可通过视频指导现场人员采取基础抢救措施。(2)达到现场后立即全面评估患者体征、病情等,根据受伤情况给予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措施。(3)将患者头向一侧偏,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4)建立静脉通路,帮助患者维持血液循环和酸碱平衡,争取抢救时间。

1.3 观察指标

通过抢救后患者体征指标(心率、CVP、MAP)、抢救时间(救治时间、多学科会诊时间)评分评两种护理模式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常规组、护理组体征指标对比

相较于常规组,护理组各项体征指标明显更优(P<0.05),见表1。

表1  常规组、护理组体征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CVP(cmH2O)

MAP(mmHg)

常规组

30

96.53±10.07

11.25±3.31

60.28±8.40

护理组

30

81.89±9.65

15.94±3.60

69.52±9.04

t

5.7635

5.2578

4.1012

P

0.0000

0.0027

0.0001

2.2 常规组、护理组急救指标比较

相较于常规组,护理组抢救时间、多学科会诊时间方面具备显著优势(P<0.05)。见表2。

表2  常规组、护理组急救指标比较(min,

组别

例数

有效救治时间

多学科会诊时间

常规组

30

74.38±10.25

14.53±3.25

护理组

30

45.67±9.70

6.03±1.12

t

11.1430

13.5434

P

0.0000

0.0027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发生于严重创伤后的临床危重症,该症状患者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血液丢失、体液渗出循环衰竭障碍相关症状,严重者可能致死[3]。由于急性创伤性患者病因复杂且疾病危重,患者在临床救治中容易错过最佳救治时间,需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升急救效率。院前急救护理是从多方面、全过程、多角度给予患者一系列稳定病情的护理措施,从而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本研究对护理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组,护理组各项体征指标明显更优(P<0.05),且抢救时间、多学科会诊时间方面具备显著优势(P<0.05)。考虑为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基于患者各项评估给予呼吸道管理、转运护理等措施,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控制疾病进展。静脉通路的建立有利于为患者最大化争取急救时间,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抢救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旭阳,张扬. 院前急救护理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30,139.

[2]佘东,冯诚诚,周代鹏,等.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3):156-157.

[3]李明洋,颜婉萍,林映麟. 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21,27(1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