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科护理中循环内科护理的隐患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浅析内科护理中循环内科护理的隐患及对策

卢万平

枣阳市熊集镇中心卫生院441200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护理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救亡的健康医疗环境的基本。循环内科疾病特点是病人病程长、病情变化快、病人年龄大、工作预见性难,因此有较大的护理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护理和妥善的处理,极易发生医患纠纷,不但会对患者造成损失影响且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也将会下降。本文结合临床,对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制定了高效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期缓解医患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内科护理;循环内科护理;隐患;对策

近年来,医患矛盾屡见不鲜,不仅给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护理治疗工作,同时还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1循环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1.1缺乏护理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

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以及新闻媒介对许多医疗案例和医院违规行为的关注、报道、解析,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正逐渐增强,病人不在被动的接受治疗和护理,而是成为医疗活动的监督者。现在的医护人员的平均年龄都比较小,经验不足且应急能力比较弱没有达到预测安全问题的能力。之前一直接受的是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接触相关的法律知识,形成的是比较传统的医疗思想,过分注重医疗服务反而忽略了病患的健康和潜在的相关医疗法律问题。这也是发生医患纠纷的最重要的原因。

1.2相应的护理风险规避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虽然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相应的护理风险的相关的条例和文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型的护理方式正在开展起来,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原有的制度体系就会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理论与实际工作相互脱节,不能够有效的指导护理工作开展起来,也不能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当代社会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虽然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严格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能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因为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都过分注重理论的考核,在实践细节管理方面比较缺乏,也没有系统的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而安全隐患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按照规程来做。

1.3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有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只能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因此,护理人员常常出现身体疲劳和精神不佳的状况,从而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注意力下降,极易发生护理差错。经验不足导致静脉输注、静脉采血、静脉留置针应用、动脉采血等一次性成功率低,各种抢救器材应用不熟练,急救技术如电除颤、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应用等技术不熟练。当病患的身体出现突发异常情况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必要的抢救。

1.4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循环内科护理的过程中常使用的仪器设备比较多,在使用时可能由于操作不熟练,仪器故障和仪器储备不足等原因从而影响治疗。测试急救设备常常由于保养不当、维修不及时,在抢救危重病人而紧急应用时出现不能正常使用,延误抢救。

1.5患者自身因素

在循环内科护理中患者自身的因素也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因为循环内科护理的特殊性,患者只有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才能安全、放心的完成护理工作。例如一些老年患者,他们的身体机能已经有所下降,四肢不灵活、记忆力下降,对温度感觉不灵敏、行动不方便等问题,很容易发生摔倒、摔伤、感染与烫伤等意外,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2.1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

利用业务学习机会在科内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风险管理和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指导护理人员如何识别护理风险、回避护理风险及提高护理人员在出现风险时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避免与控制风险。要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还要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利益。

2.2健全科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科室工作的实际护理情况。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级别质量考核标准》,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使护士对于病人的护理有意可依。建立病人的监督机制、有助于无漏油输液情况。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和各种工作流程,如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护士能够有章可循,有条不素地进行处理,减少责任风险。

2.3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加强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科室严格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业务学习不但请科室主管护师主讲,还请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主讲,可以每月进行一次业务考试,同时进行心电图分析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考核,除了常规护理技术还包括电除颤、注射泵、输液泵的使用,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抢救药品盲拿等专科操作,通过培训、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应变能力和急救能力。

2.4规范医疗设备操作流程及管理。科室制定心电验护仪、除颤器、呼吸机、注射泵、输液泵等重要仪器的操作流程、常见故障处理流程。并建立仪器使用档案。专人负责管理保养,贵重仪器设专人保管,责任明确。

2.5有效加强护患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完善各项操作告知流程,建立了危重病人护送、检查、登记、告知、沟通制;急救技术操作告知制;制定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目的、适应证、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相关的处理技巧和注意事项加以说明,使护士、病人或家属明白各项操作、检查等护理活动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督促每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要加强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合理沟通,减轻病人的抵抗情绪,减少护理人员在有效开展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问题的风险。重视健康教育,根据科室制定的心脏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为病人作健康教育。在工作中,多一份对于病人的关心,对家属的耐心。与病人沟通时说话语气要和缓,对病人不清楚的问题尽量用通俗语言耐心解释。

3总结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循环内科疾病特点是病人病程长、病情变化快、病人年龄大、工作预见性难,因此有较大的护理风险。要想减少循环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首先要健全各项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其次要加大力度培训护理人员,既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后要加大力度进行沟通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安全管理中,严密的制度是有型的框架,只有与无形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相结合,才能将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小斐.循环内科疾病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J].护理学报,2020(07)122-123. 

[2]郭佳慧.优质护理在循环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0(03)99-100.

[3]李继华,王佳慧,徐明.风险防范措施在循环内科护理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20(1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