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彭姣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1120

[摘要]探究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内科入院治疗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为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其中5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仅作氨氯地平治疗;剩余50名患者纳入干预组,对该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血压控制的效果。结果:经三个月的治疗,干预组患者经过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1.1±8.34)mmHg,(67.65±0.95)mmHg,低于对照组的(138.5±9.39)mmHg,(84.46±0.8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1、8.245,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减轻患者的治疗压力使患者从中受益。

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群的平均寿命延长,社会逐渐走向了老龄化阶段。老年患者的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之间升高。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增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可能伴有其他器官的损害。很多中因素读有可能会引起高血压,很多时候是由于患者的大动脉变得僵硬,弹性降低,血管的收缩力明显降低,导致血液被输送出来的时候,血管不能有效的收缩,从而导致增加的血流量依旧只能通过原来的狭小空间,这样就导致血管压力变大[2]

高血压可以进行一定的治疗,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的发生与神经功能有很大关系,患者需要注意好好休息。选用药物治疗的时候,可以选用血管紧张的抑制剂,这样可以让血管恢复一定的弹性,降低血管的压力。还有特定的血管扩张药物,保证血流通过血管的时候,让血管进行一定程度的舒张。故本研究选取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内科入院治疗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为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其中50名患者仅作氨氯地平治疗;剩余50名患者纳入干预组,对该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血压控制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患者为我院内科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其中100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以及干预研究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共50例,男性24名,女性26名,年龄 34 ~ 79 岁,平均(42.28±0.61)岁。干预研究组组患者共50例,男性25名,女性25名,年龄 38 ~ 75 岁,平均(45.24±2.41)岁;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上不存在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P>0.05,可进行干预因素比较分析。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关于高血压诊疗的诊断标准,且经连续血压监测确诊;(2)接受治疗的患者神志清、意识明,处于病情稳定期,并对于研究要求知情同意且能够配合长期干预研究不会中途退出;(3)尊重被研究的知情参与权,且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1)除高血压外合并有其它高血压并发症者;(2)患有其它严重基础性疾病者;(3)妊娠哺乳期女性;(4)患有精神疾病、自主行为障碍等原因无法配合研究人员完成实验;(5)药物服用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进展,根据患者病情用药,给予患者氨氯地平胶囊75mg/次,每日早晨一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给予患者低油低盐饮食。此外,督促患者坚持运动,将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

1.3.2干预组

干预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次,每日早晨服用一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采用不同的药物使用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进行比较。采用电子血压计在患者平静、坐姿状态下在晨间进行性数据采集了,连续三次检测后取平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系统软件分析;对于量表评分的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s)表达,组间样本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变化比较

在三个月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组别

SBP

DBP

干预组(n=50)

121.1±8.34

67.65±0.95

对照组(n=50)

138.5±9.39

84.46±0.86

T

9.121

8.245

P值

<0.001

<0.001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可能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诱因。高血压一直为临床内科最常见且高发的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55-8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群中,其发病诱因众多,与遗传、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等均有关[3]。高血压的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异常升高,头晕头痛,其早期发病起病隐匿,常常不能引起患者对病情足够的重视导致高血压发病在早期无法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4]。一旦病情快速进展,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可能会突然发生晕倒、血管梗死或者血管破裂等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后,这种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如果在临床中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程度,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4):153-155.

[2]李凤莲.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2):26+29.

[3]陆颜.缬沙坦与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2):35-37.

[4]王昀.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