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分析

王浩雪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目的:分析在高度近视治疗中采取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纳入起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终止于2022年04月,样本共计64例,随机作规范性分组处理,研究组(32例)提供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对照组(32例)提供常规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治疗,观察与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眼睛屈光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组间所纳入对象的眼睛屈光度相似(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眼睛屈光度(-1.22±0.16)D相较于对照组(-6.24±0.25)D要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3%)相较于对照组(21.88%)要低(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患者施以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有确切效果,可提高患者眼睛屈光度,且并发症少,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高度近视;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屈光度

在眼科疾病中高度近视较为常见,当近视度数检测值大于600度时就可判定为高度近视,该种疾病会对患者视物能力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视力永久性损害,甚至致盲,对患者身心健康有消极影响[1]。目前,临床上治疗高度近视时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术式为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角膜屈光术等,均有确切效果,可改善患者视力,但不同术式的操作方式、效果不同,且手术具有创伤性,易引发并发症,因此选择高效且安全性高的术式尤为重要[2]。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对高度近视患者施以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纳入起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终止于2022年04月,样本共计64例,随机作规范性分组处理,研究组(32例)男性共计17人,女性共计15人,年龄阈值在30-57(平均43.50±4.87)岁,患眼部位:6例左眼,18例双眼,8例右眼。对照组(32例)男性共计18人,女性共计14人,年龄阈值在31-58(平均44.48±4.67)岁,患眼部位:7例左眼,17例双眼,8例右眼。组间基本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治疗,予以患者散瞳处理,在确定瞳孔扩散达到标准后予以患者麻醉处理。在达到麻醉效果后,做手术切口,切口部位为角膜边缘处,于眼球前房内行粘弹剂注入操作,之后行撕囊处理。将晶状体核取出后,于眼球后房行粘弹剂注入操作。对手术切口长度进行扩大处理,扩大至6.5mm,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眼球,植入后观察人工晶体有无偏移现象,调整其位置。

研究组予以本组所纳入对象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予以表面麻醉处理,达到麻醉效果后做手术切口,切口部位为角膜边缘处,切口长度控制在3mm,于眼球前房内行粘弹剂注入处理,后采取连续环形方式进行撕囊处理。采取低压吸除法进行晶状体核吸出处理,借助I/A手柄式超乳注吸器进行吸出晶状体皮质处理。抛光后囊膜,将屈光性人工晶体借助推注器植入患者眼球内。

1.3观察指标

眼睛屈光度:于治疗前后检测比对,指标越高治疗效果越具有显著性。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晶状体脱离、黄斑出血、后囊破裂,发生率越低治疗安全性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计算用spss26.0,n(%)描述计数资料,由x²检验,计量资料描述:(),由t检验。于统计学层面有差异:P<0.05。

2结果

2.1治疗前后眼睛屈光度

治疗前组间比对,P>0.05。研究组所纳入对象治疗后的值均较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眼睛屈光度对比(,D)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2

-15.28±0.16

-1.22±0.16

对照组

32

-15.30±0.14

-6.24±0.25

t

--

0.532

95.673

P

--

0.597

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的值比照研究组要高,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晶状体脱离

黄斑出血

后囊破裂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2

0(0.00%)

1(3.13%)

0(0.00%)

(1)3.13%

对照组

32

2(6.25%)

3(9.38%)

2(6.25%)

(7)21.88%

--

--

--

--

5.143

P

--

--

--

--

0.023

3讨论

近视是指在眼球调节放松的状态下,经眼球屈光系统,平行光线聚焦在眼部视网膜之前无法清晰成像。遗传因素为引发高度近视的主要原因,此外环境因素、发育因素也会增加高度近视发生风险[3]。该疾病会引起视力损害,导致患者出现视觉障碍、色觉异常等症状,并且该疾病呈现进行性发展特点,随着近视加重,易引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有负性影响。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视力,但不同术式的疗效具有差异性,因此选择符合患者病情的高效术式较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组间眼睛屈光度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检测值比照对照组要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研究组的值更低(P<0.05),原因分析为: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是将患者原有的晶状体摘除,代以具有屈光性的晶状体,该种术式的手术切口相较于常规晶状体置换术的要小,且并不会损害角膜,有一定安全性。同时在手术操作当中使用I/A手柄式超乳注吸器可减少对囊膜的威胁性,降低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此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此外,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的操作方式可以在不改变患者眼部生理结构的基础下使患者视力得到矫正,在术中通过采取连续性环形撕囊的方式能够降低对周边组织所造成的影响,且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在术后便于检查眼底,具有可逆性。

综上,将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应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中可获得理想效果,可改善患者视力,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陈进.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超高度近视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22):98-101.

[2]魏航, 袁梦克, 畅立斌.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屈光状态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18):3151-3152.

[3]李俊英, 张小利, 郭雨霞,等. 透明晶体置换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 2020, 10(1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