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冠心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方案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观察冠心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方案护理的效果

周美霞,通讯作者:施丽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北区   江苏苏州  215001

【摘要】目的:评价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为冠心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55例患者,观察组配合认知行为干预、55例患者。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情况,包括自护能力、情绪状况、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elf-care capacity scale,ESCA)评价,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评分更高,P<0.05;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评分更低,P<0.05;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析,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占比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后,患者的情绪稳定、自护能力提升、遵医行为良好,疾病认知良好,满意度高。

【关键词】:冠心病;认知行为干预;自护能力;情绪;疾病认知;遵医行为;满意度

    相关研究指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落实后,冠心病患者的情绪改善,预后良好[1]。本文就我院2020年4月-2021年8月患者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4月-2021年8月,均为影像学等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1)冠心病患者病例信息完整;(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3)患者具备配合能力。排除标准:(1)丧失配合能力者;(2)拒绝配合参与、退出研究者;(3)重大脏器疾病者。随机法分组护理,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6.60±5.05)岁;心功能:II级30例,III 级15例,IV 级10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15例。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5.45±5.30)岁;心功能:II级28例,III 级18例,IV 级9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15例。冠心病患者分组后,病例信息可作为对照样本(P>0.05),申报伦理委员会。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即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冠心病健康教育、运动与生活指导等。

    观察组:配合实施认知行为干预。(1)情绪疗法。1对1每 2d进行1次认知行为干预,时间以20min左右为宜。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讲解冠心病知识,即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注意事项、预后转归等,纠正错误认知、行为,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的基础上,提高依从性。另外,引导患者宣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理念。(2)放松训练。结合冠心病患者情况制定放松训练方案,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以鼻呼吸、缩唇呼气。另外,鼓励家属监督患者放松训练,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管理,保证训练效果。(3)

饮食干预。结合患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多食用新鲜果蔬,进食清淡食物,禁食高糖、脂肪以及辛辣、刺激食物。(4)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冠心病知识专题讲座,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播放视频,从多个途径提升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巩固培训效果,规范患者行为。

1.3观察指标与评价

    统计分析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情绪以及冠心病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率、护理满意度情况。其中,疾病认知度与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遵医行为率根据冠心病患者表现加以评定。ESCA评价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评分0-172分。SAS、SDS评价冠心病患者情绪,评分0-100分[2]

1.4数据分析

    软件SPSS19.0录入110例冠心病患者护理指标,计算机分析。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率、护理满意度以例(n)、率(%)描述,ESCA、SAS、SDS评分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描述,检验值(X2)和(t)。若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

2结果

2.1护理效果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率、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均<0.05.数据见表1.

    表   1    护理效果分析(n,%)

组别

例数

疾病认知度

遵医行为率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55

53(96.36%)

53(96.36%)

54(98.18%)

对照组

55

42(76.36%)

42(76.36%)

45(81.81%)

x2

9.3404

9.3404

8.1818

P值

0.0022

0.0022

0.0042

2.2ESCA、SAS、SDS评分变化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ESCA、SAS、SDS评分变化情况分析,护理干预前评分接近P>0.05,护理干预后评分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

表   2护理评分对比,分

组别

(n=110)

ESCA

SAS

SDS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

90.40±4.40

135.50±5.60

56.60±5.50

34.40±2.03

57.70±5.05

33.30±2.40

对照组

90.50±4.05

118.02±5.02

57.70±5.05

44.05±3.50

58.20±5.60

43.50±3.30

t

0.1240

17.4089

1.0926

17.6877

0.4917

18.5385

P

0.9015

0.0000

0.2770

0.0000

0.6239

0.0000

3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周期长,反复发作。治疗过程中,基于各种因素部分患者抵触治疗、护理工作,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3]。认知行为干预的基础为护患沟通,通过评估患者的情绪、干预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情绪,提升疾病认知、提高依从性,树立正确理念。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放松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促进患者康复[4]。饮食干预,可以规范患者饮食,加速患者恢复。多形式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巩固培训效果,规范患者行为。相关研究指出,认知行为干预满足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提升疾病知识掌握,有推广价值[5]

本文结果与杨海鸿,王静,陈慧玲,等人研究接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冠心病临床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落实的整体效果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自护能力、疾病认知与遵医行为,改善了患者的情绪,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 王丽群.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室性早搏伴焦虑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4):38-40.

[2] 杨中芳,朱小翠,汤仁梅,等.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96):105-106.

[3] 郝春颖,杜健,王雪,等.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预防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PCI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0(11):843-846.

[4] 郁蕾,菅艳培,张丹. 心理护理配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0):1667-1669.

[5] 续囡囡.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对不良情绪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402.

[6] 杨海鸿,王静,陈慧玲,等.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