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程学妹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新长城医院  055750

【摘要】目的:查看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影响因素,以此来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入组资料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医护人员58名,其中包括:产科、外科、妇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检验科医务人员,对以上参与调查的58名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性

损伤的危险影响因素评估,每月进行一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来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调查结果发现,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开房车祸损伤患者及手术治疗患者的血液、体液,刀或针刺伤;妇科中的产妇血液、羊水、婴儿口鼻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手术室内刀割伤、针刺伤、分泌物或是引流液渐入眼内等;检验科收治患者的血、尿检验标本等均属于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性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于院内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增强其对于职业安全的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管理意识,定时做好预防接种,进而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职业损伤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推广,化学药物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出,使得临床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项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中,传染性血液性疾病的增多,在患者进行诊疗以及护理干预期间常因个人防护较弱而产生职业损伤,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医护人员的机体健康,同时也引起临床的重点关注[1]。本文将针对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来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入组资料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共有医护人员58名,其中包括:产科、外科、妇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检验科医务人员。

1.2方法

  根据医院内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完成本次的调查分析,问卷每月进行一次发放,共发放696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686(98.56%)。

2、结果

2.1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性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表1 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性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科室

危险影响因素

外科

开放性车祸病患的体液、血液,刀割伤、针刺伤,手术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妇科

手术患者的血液、针刺伤、刀割伤

产科

产妇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婴儿口鼻分泌物

手术室

针刺伤、刀割伤,引流液、分泌物不慎溅入到眼内

检验科

患者的血液、尿液检验标本

3、讨论

3.1危险因素的应对措施

3.1.1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首先要制定出科学性的防护措施,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不断规范和改进其工作中的操作程序,进而从根源上做好职业性损伤的防护工作,为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降低医疗费用。此外可推动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和提升。

3.1.2医疗器具的改进,防护措施的升级

改进传统的医疗器具并促进防护措施升级属于医护人员职业损伤降低的有效方式之一。医疗机构的管理层人员需要深刻认知到职业性损伤带来的危害,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健康安全的医疗环境,升级院内的监测系统,在最大承受的资金范围之内,将传统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进行替换和升级。此外,设立专门的医护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定期给予体检;如出现职业损伤发生者需要立即上报上级主观,并依照院内规定进行干预和处理;每月开展总结会议,分析并制定出下月的质量管理重点[2]。对高危科室进行严格管理,对其医护人员展开预防接种工作,以此来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自身免疫力,预防职业损伤的出现。

3.1.3做好突发针刺伤事件预防,保证已用过针头的处理

根据加利福尼亚州的相关规定:各医院必须选用安全采血器及锐器收集箱,医疗垃圾的处理必须要遵守垃圾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临床已经使用过的输液器、针头以及一次性的注射器均需要完成毁形处理。各医疗机构应大力推广无针产品、安全注射器具的使用。当皮肤黏膜出现任何损伤,需即刻挤出少量血液并在流动的自来水下重复冲洗,选用医用碘酒、酒精给予消毒完成皮肤的包扎。针对于针刺伤的人员,应立即给予患者行病毒血清检测,做好感染类型的诊断,若已确定是被感染患者血清污染的针头刺伤,应及时展开治疗干预,并安排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给予乙肝疫苗进行注射,提前做好预防工作[3]

3.1.4做好化学因素的防护

当医护人员接触到肿瘤药物时,应提前做好防护器具的穿戴,特殊情况下也要佩戴眼罩。增加其对操作流程的熟悉度,用药期间避免药液、雾粒溢出;做好空气净化器具的安置,定期进行空气浓度检测,控制其在标准浓度范围之内,预防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到有毒气体。各医院应大力推广无排气管输液瓶的应用。妊娠期间禁止接触职业性危害可能性药物。针对于气味较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保持密闭储存,以免发生液体外溅,与此同时,要保持空气流通,挥散空气中的药物浓度,缓解呼吸道的刺激性;医护人员要佩戴医用手套,以免在操作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

3.1.5做好生物性危害因素防护

医护人员在直接与患者进行接触时,会存在一些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或是其他机体分泌物,此时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手部清洁和消毒工作,根源上抑制交叉感染细菌形成。艾滋病控制及预防中心提出以下建议:医护人员在与艾滋病人接触时,需要佩戴两副医用手套、眼罩、口罩以及手术衣,在脱去手套时,双手要即刻完成清洗和消毒。据相关调查显示,手清洁及消毒的疏忽,会很大程度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生率,而肥皂和流水洗手属于当前最经济实用的感染预防措施

[4]。此外,医院要加强高危患者的保护,完成疫苗接种,进而有效预防生物性疾病的扩大和传播。

3.1.6做好心理防护

医院的管理层人员在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上要严格遵守卫生学规定,针对于工作量大、危重病人众多的相关科室需要安排足够的服务人员配备,以此来调节日常工作强度,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上的压力,拉进人员关系,为其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免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现阶段,医护人员缺编,可通过弹性排班及轮班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心理导致的职业损伤时间发生。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的危害存在多种类型的危险因素,因此也不断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而制定出组织、医学、技术措施三者为一体的综合性预防方案,保障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罗云婷,刘欢,李欢,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职业性皮肤损伤防护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学,2021,49(3):354-358.

[2] 王梦溪,张博,李勇,等. 口腔科医护人员面部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措施[J]. 口腔疾病防治,2020,28(5):327-330.

[3] 冯凤玲.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1,18(30):145-148.

[4] 陆柳娟. 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7):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