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颌面部外伤手术护理中的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儿童颌面部外伤手术护理中的心理干预

李林兰,李蓉通讯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医院临床治疗的儿童患者中,颌面部外伤患者比较多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儿童本性多动但平衡能力不足,因此极易跌倒造成软组织擦伤或是牙齿脱落等不同程度的颌面部外伤,由于大多数儿童对医院和治病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再加上受伤后的疼痛感与惶恐心理,都致使患儿无法有效配合治疗,但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发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儿童颌面部外伤手术患儿心理干预措施及其具体实施。

关键词:儿童颌面部;外伤手术护理;心理干预

引言

在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种疾病救治技术水平均有了明显提高,临床护理也在以同样的态势发展与进步,在疾病治疗和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临床护理中,儿童患者护理难度相对较高,颌面部外伤手术在儿童患者中比较常见,由于伤痛等多种原因,很多颌面部外伤儿童患者通常都是哭闹不止、抵触治疗,要想为该类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治疗,很有必要加强儿童颌面部外伤手术患儿心理护理措施研究,以便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促进患者接受并配合治疗。

1儿童颌面部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儿童处于生长期时,对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弱,加之生理发育仍然不完全,所以常常导致各种创伤,而颌面部是常见的创伤位置,颌面部的创伤多以软组织以及皮肤伤害为主,严重的颌面部创伤甚至可能导致儿童的牙齿松动,掉落。儿童在这个成长周期内的心理发育程度不足,如果受伤后不能够及时治疗,就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一旦儿童接受颌面部创伤应当及时治疗或手术,保证其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康复效果。

3.2颌面部创伤治疗

大多数儿童在就医的过程中常常具备高于成人的恐惧感。同时创伤对儿童带来的惊吓使得儿童在接受颌面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配合。因为儿童颌面部创伤多以撕裂伤和软组织挫伤为主,其损伤类型以非复合型损伤为主。所以能够通过在急诊室的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针对颌面创伤程度较轻的治疗过程中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来开展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儿童的依从性成为了整个治疗过程的难点。如果采用全身麻醉再进行手术,又无法获得部分家长的支持。因此能够提高儿童颌面部创伤的治疗效果就要加强对儿童患者的性干预,以帮助颌面部创伤手术的顺利开展,这也是当前口腔急诊护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可以发现大多数患儿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来获得治疗依从性的改善,实现儿童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改善。

2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要求

在大多数儿童发生颌面部损伤之后主要表现为惊吓,恐惧,哭闹和逃避等状态。能够有效地缓和或改善这些状态就会对治疗过程产生明显的阻碍。大多数家长不能够接受医生建议开展全麻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应当在接受患者之后对患者儿童的治疗依从度进行准确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疏导方案,同时将心理疏导方案与医生进行交流,有医生的建议后与医生进行有效地配合来开展治疗过程。通过对不同性格的患者儿童进行有针对化的心理干预,使其能够配合治疗最终顺利完成手术。在进行心理疏导之前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儿童的性格进行评估,有针对地选择疏导措施。同时,还要与儿童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除了能够了解儿童患者的性格之外,还要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以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要不断引导和告知患儿,麻醉后接受手术并非想象中那样疼痛,通过有效的交流逐渐获得患儿的信任,缓解患儿的恐惧感,帮助患儿建立信心,获得勇气。对于某些较为固执的儿童患者,护理人员应当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通过患儿的爱好或者喜欢的事物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引导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过程。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和医生进行有效地配合,保证心理护理和治疗过程能够保持同步。局部麻醉是现代临床手术中最为常见的麻醉方式,但针对儿童患者,未知的恐惧是其抗拒治疗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要避免以粗暴的方法开展临床手术过程,防止因为错误的护理方法引发医疗事故。

3心理干预具体措施

针对患儿所开展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通常以交流为主,通过交流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并通过鼓励和诱导的方法,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在众多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可以发现,针对性格外向的患儿,情感交流法以及注意力分散法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内向型儿童,则需要采用心理诱导以及情绪暗示结合注意力分散的方法。中间型儿童则偏重于使用鼓励疏导方法。

2.1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护士在开展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患儿的手术类型,要依据不同的手术治疗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同年龄的儿童会产生较大的心理状态差异,护理人员应当按照不同的年龄来开展心理护理,主要目标是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要将儿童的注意力从手术治疗转移到其他的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上。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儿童讲述手术的必要性以及不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性,让孩子改变针对手术的态度。同时还应当对家长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家长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工作,同时家长对于治疗的了解程度对孩子也能够起到改善依从性的作用,通过多种角度来帮助手术的顺利开展。

2.2术中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儿童对于手术治疗的配合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是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帮助医生对患儿进行有效手术治疗的重要基础。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儿的年龄,去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内容,这对于拉近与患儿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要保证患儿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提供积极的护理,如果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抗拒行为,则应当及时停止手术,通过与患儿的沟通交流待患儿情绪稳定后才能继续手术或者治疗过程。某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呵护,护理人员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及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

2.3术后心理护理

完成手术治疗的患儿通常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种是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表示认可,认为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所讲述的内容是符合接受手术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的,由此对护理人员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感谢,护理人员在面对这种患儿时会获得来自患儿及其家属的充分肯定。另一种类型的患儿则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想法,他们认为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讲述的内容与自己的感受不符,认为护理人员是通过哄骗的方法诱使自己接受了手术过程。面对这种患儿,护理人员应当以包容的心态对患儿开展心理疏导,并鼓励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勇敢表现。

结束语:在儿童患者临床治疗中,患儿哭闹不止、排斥和抵抗治疗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儿童颌面部外伤手术治疗中,以上情况更为常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护理人员有效开展颌面部外伤儿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以便与治疗医师完美配合,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深入分析儿童颌面部外伤手术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口腔颌面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佐艳,王霜,董淑琴.颌面部外伤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020(0z2):232-233.

[2]刘凤伟.急诊颌面外伤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C]//第17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3.

[3]尹爱华,刘海燕.颌面外伤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美容学杂志,20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