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哺育法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母婴互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3

生物哺育法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母婴互动的影响

程淑玲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哺育法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母婴互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7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母乳哺育法,研究组予以生物哺育法,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效能、喂养行为及母婴互动能力。结果: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婴儿哺育评估量表(NCAF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哺育法可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效能,改善其母乳喂养行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可提高母婴互动能力。

关键词:初产妇;生物哺育法;母乳喂养效能;母乳喂养行为;母婴互动

母乳是婴幼儿最佳的食品,母乳喂养也是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石,且有助于产妇的产后身体修复[1]。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母乳喂养率较低,尤其是初产妇,由于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导致母乳喂养效能较低,且产后初期其母亲角色适应不佳,从而导致母乳喂养成功率较低。因此,针对初产妇需介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增强其母乳喂养信心及技能,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2]。生物哺育法又称为半躺式哺乳法,是有效、舒适的哺乳姿势,同时是包含环境、反射、神经发育的系统哺乳理念,能够促进母婴双方本能及反射的释放,缓解乳头疼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3]。生物哺育法是国际母乳会推荐的母乳喂养首选方法,国外研究证实在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母乳喂养中具有良好效果,但在我国尚未被普及,目前临床关于生物哺育法的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生物哺育法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母婴互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7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32±3.79)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44±0.72)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1例,剖宫产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或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9例。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15±3.92)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7±0.89)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9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②均于我院接受全程产检;③认知功能正常,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调查;④产妇临床资料完整;⑤新生儿Apgar评分≥9分,身体健康。排除标准:①伴精神疾病者;②伴认知及视听功能障碍者;③伴内外科疾病者;④伴妊娠期合并症者;⑤无法正常泌乳或存在母乳喂养禁忌症者;⑥母婴分离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母乳哺育法,在产后早期进行母婴肌肤接触,对产妇进行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技能、手动挤奶技能,指导产妇正确进行乳房护理。

研究组予以生物哺育法,具体内容如下所示。①组建团队:成立生物哺育干预小组,由1名产科护士长、1名产科医生、2名专科护士、1名母婴护士、1名泌乳顾问、1名数据统计人员组成,干预小组在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基础上,接受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及产妇哺乳意愿,制定生物哺育干预方案。②导入期干预:孕产妇入院第1d,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讲解生物哺育法的优势、步骤、技巧及要点,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及困惑,提高产妇对生物哺育法的认知水平,为下一步开展生物哺育法奠定基础。③模拟期干预:在孕产妇初步了解生物哺育法相关知识后,责任护士使用2个模型代替母亲与婴儿,在病房为孕产妇进行实景演示,演示的同时讲解生物哺育法的技巧要点,指导孕产妇进行模拟,取半坐或半躺姿势,在颈背部垫枕头支撑其身体,婴儿的脚、腿接触其腹部,用手臂围绕婴儿形成保护巢,用自身重力协助婴儿定位,做好“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责任护士在旁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④实施期干预:在产妇分娩后,责任护士即刻协助产妇实际体验生物哺育法,产房温度保持在25℃~28℃,湿度保持在55%~65%,将产床抬高30°~40°,协助产妇取半斜卧位将新生儿俯卧于产妇身体,进行皮肤接触,新生儿手脚与母亲接触后,自动实力进行合理定位,激发其原始寻乳行为,完成首次吮乳,护士在旁全程陪护,纠正产妇偏差行为,防止新生儿跌落或窒息;在产妇分娩后第1d,于病房进行生物哺育法实践,病房需保持温度、湿度适宜,环境安全,拉好窗帘保护产妇隐私,加盖毯子防止产妇及婴儿受凉,家属全程陪伴产妇,护士在床边指导,重复产房生物哺育法实施步骤及内容,及时纠正产妇的错误行为,保护母婴安全,护士耐心倾听产妇的哺育感受,对于哺育成功者予以肯定,增强其母乳喂养信心,对于哺育失败者帮助其分析原因,并鼓励其进行纠错实践。

1.3观察指标

①母乳喂养效能: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母乳喂养效能,BSES量表由周晖等[4]于2017年编制,包括技能、内心活动2个维度及3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计分1~5分,总分30~150分,评分越高表明产妇母乳喂养效能越高。本研究中BSES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0,重测信度为0.891,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②母婴互动:采用婴儿哺育评估量表(NCAFS)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母婴互动能力,NCAFS量表有母亲、婴儿两个分量表组成;其中母亲分量表包括婴儿暗示行为敏感性、缓解婴儿痛苦能力、社会性和情绪培养能力、认知活动培养能力4个维度及50个条目,各条目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计0分,总分0~50分;婴儿分量表包括清楚的暗示行为、对母亲的反应2个维度及26个条目,各条目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计0分,总分0~26分;NCAFS量表总分0~76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母婴互动能力越高[5]。③母乳喂养行为: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喂养行为,包括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版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乳喂养效能比较

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B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乳喂养效能比较(,分)

组别

时间

内心活动

技能

BSES总分

研究组

n=36)

对照组

n=3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43.64±3.14

57.57±4.65αβ

43.12±3.22

50.44±3.85α

45.24±4.24

66.83±6.13αβ

45.75±4.27

57.07±5.25α

88.88±6.21

124.40±8.56αβ

88.87±6.43

107.51±7.39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乳互动能力比较

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NCAF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乳互动能力比较(,分)

组别

时间

婴儿暗示行为敏感性

缓解婴儿痛苦能力

社会性和情绪培养能力

研究组

n=36)

对照组

n=3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6.45±0.92

10.20±1.64αβ

6.37±0.88

8.25±1.32α

6.34±0.87

10.42±1.43αβ

6.26±0.91

8.10±1.25α

6.62±0.75

10.83±1.13αβ

6.75±0.62

8.49±0.94α

组别

时间

认知活动培养能力

清楚的暗示行为

对母亲的反应

研究组

n=36)

对照组

n=3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6.45±0.72

10.62±1.36αβ

6.39±0.67

8.38±1.03α

7.38±0.92

12.20±1.55αβ

7.30±0.87

9.29±1.12α

7.20±0.71

12.18±1.36αβ

7.31±0.63

9.10±1.08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行为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行为比较[n(%)]

组别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研究组(n=36)

对照组(n=36)

8.89%(32/36)

58.33%(21/36)

8.33%(3/36)

25%(9/36)

2.78%(1/36)

16.67%(6/36)

χ2

P

8.854

0.012

3 讨论

母乳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元素,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不仅能够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而且能够减少其远期患病率,同时能够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6]。但由于初产妇缺乏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喂养技能较差,导致其喂养行为能力较低,不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母乳喂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母乳喂养率较低[7]。生物哺育法最早源于Colso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生物养育”概念,被认为是接近母乳喂养起点的神经行为学方法,能够激发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一种协助母亲回归生物本能的母乳喂养方法[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B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生物哺育法能够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增强其母乳喂养技能,从而提升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效能,有利于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配合度[9]。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NCAF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生物哺育法能够加强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母婴情感联结,从而提高母婴互动性[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生物哺育法可激发婴儿的原始寻乳及吸吮反射,半躺式姿势符合人体力学及运动学,提高母亲舒适度,增强母亲的喂养信心,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12]

综上所述,生物哺育法可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效能,改善其母乳喂养行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可提高母婴互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凌敬,邓聪. 生物哺育法对产妇恢复情况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04):345-346,349.

[2] 陈思超,金珊,郭青戈,等. 基于生物本能的自然哺育法对健康母婴延续性服务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67-71.

[3] 薛海华,陆艳榕,王银. 生物养育法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相关乳头疼痛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4):149-153.

[4] 周晖,王义婷,王新雅,等. 应用ROC曲线确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的界值[J]. 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2):2028-2030.

[5] 黄永红,王高华. 产妇抑郁程度对母婴互动、家庭环境及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J]. 护理管理杂志,2017,17(6):393-395.

[6] 涂红星,邱嵘,邹智杰. 母乳哺育支持系统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7,32(16):21-23.

[7] 李嫒,涂素华. 婴儿生物养育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21,36(10):107-109.

[8] 王芝,毛孝容,刘秋越,等. 基于生物养育的半躺式母乳喂养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医学,2022,48(1):42-44.

[9] 刘君,孙赵娜,胡珊珊,等. 生物养育法在GDM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研究[J]. 全科护理,2021,19(1):11-14.

[10] 孙磊,王春华,王娟,等. 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在母乳喂养护理中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4):4553-4556.

[11] 沈敏,郑雅宁,张竑,等. 生物养育法联合317护APP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 护理学报,2019,26(5):54-58.

[12] 陈春晓,陈婉文,吴桂儿. 分阶段多元化生物养育促成法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