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实施温针灸治疗的效果观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实施温针灸治疗的效果观察分析

龚海燕

临澧县中医院 湖南 常德 4152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运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筛选我院康复科接收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30例,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已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添加温针灸治疗,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率,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帮助患者尽早恢复面部神经功能,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温针灸;效果观察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作为一种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面神经功能损伤,进而会引起一系列的面瘫症状,导致患者的面部美观以及日常咀嚼功能受到严重影响[1]。以往临床针对此类疾病主要通过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促进神经炎症水肿恢复的目的。由于急性期病情发展较快,而采取单一西药治疗无法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会增加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影响最终疾病治疗效果[2]。为进一步提高本病治疗效率,此次研究中对其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添加了温针灸治疗,并将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在文中进行了详细叙述,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康复科接收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0例作为本篇文章中的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入住前均已接受临床药物对症治疗,以电脑随机抽取方式将纳入的病例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有1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7例/8例,年龄均值为(52.0±2.3)岁,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6例/9例,平均年龄值为(51.5±2.2)岁;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值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科常规推拿按摩治疗,首先拇指或食指对患者的枕额肌额部进行按摩以及平推拉法,并采取提上唇肌等方式按摩,在患侧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鼻唇沟、口角上向颧部进行提拉按摩,治疗期间要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及保暖,每日用药1次,共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则添加温针灸治疗,在患者发病一周内及时给予针刺治疗,治疗时穴位选择攒竹、翳风、迎香、牵正、太阳、颊车、地仓、四白和健侧合谷等,首先对每个穴位进行消毒处理,采取平补平泻法进行施针,取艾条放在针柄上,点燃艾条后针灸30min。每日进行治疗一次,治疗时间为14天。

1.3观察标准

(1)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2)运用House-Brackmann评价系统将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实施评分对比,最高分值100分,获取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3)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最高分值为10分,获得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改善越好。

1.4治疗效果判定

患者通过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彻底消退,且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无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表示显效;患者完成治疗后以上指标均已得到显著改善为有效;通过治疗后患者的各指标结果均未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SPSS23.0为此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对比使用(±s)进行描述,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n(%)进行描述与x²检验,当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后显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指标对比详情

治疗前两组指标评分结果对比差值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见下表1。

1两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n=15±s)

面部神经功能(分)

生活质量(分)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d)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观察组

52.4±4.2

83.5±8.6

6.1±0.4

9.4±0.6

6.5±0.7

对照组

53.2±4.3

75.5±7.8

6.3±0.5

8.3±0.4

7.6±1.2

t

0.5154

2.6686

1.2097

5.9079

3.0666

P

0.6103

0.0125

0.2365

0.0000

0.0048

2.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情况

最终判定结果显示,通过添加温针灸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已达到总例数的93.3%,而采用单一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仅有60.0%,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值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2组间治疗效果对比详情[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

15

10

4

1

14(93.3)

对照组

15

6

3

6

       9(60.0)

x2

4.6584

P

0.0309

3讨论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属于临床神经内科一种高发疾病类型,急性期主要是指病情发作在7-15天内,此阶段的面部神经炎症处于急性严重状态。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发展。当前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通过西药治疗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醋酸泼尼松是临床治疗该病常用药物之一,该药属于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作用比较广泛,用药后可达到较好的抗炎以及抗过敏效果,通过用药可消除神经水肿症状[3]。同时配合维生素B12,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减轻面神经损伤程度。但临床治疗中发现,由于该病治疗周期较长,加之多数患者为机体免疫能力较弱的中老年人,因此长期采取单一西药治疗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和副作用,进而会影响最终疾病治疗效率。而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能力低下所致风寒湿邪侵入,进而造成气虚血瘀和面部经络受阻。治疗应当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以及舒筋通络为主要方向[4]。为此,本篇文章中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期间采取了中医推拿按摩联合温针灸治疗,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推拿按摩可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功效,进局部炎症以及水肿消退;而温针灸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演变而来,其效果及安全性深受人们所认可。在患者发病早期一周内及时开展针灸治疗,可使患者体内的气血得到良好改善,而且通过艾柱燃烧传导热感,可加强针灸对穴位的刺激性,尽早去除体内风寒湿邪,从而能够达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和舒筋通络的目的,最终使患者面部神经系统得到尽早恢复,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危害性[5]

综上所述,将温针灸运用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可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良好提升,尽早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降低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孟令和.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139-140.

[2]汤红.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3):116-118.

[3]潘传慧.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6):103+105.

[4]王琴.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11):103-104.

[5]张聪.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