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稳定剂治疗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心境稳定剂治疗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疗效探讨

王丽

株洲市三医院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湖南株洲 412011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治疗中心境稳定剂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60例患者,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精神障碍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心理治疗,实验组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对比两组攻击行为、情绪激动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攻击行为、情绪激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治疗中心境稳定剂,能够收获良好效果,减轻攻击行为、易怒等表现,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障碍;心境稳定剂

临床中将具有相同作用的几类药物统为心境稳定剂,这类药物具有抗抑郁发作、稳定情绪、抗躁、预防自杀等作用。传统心境稳定剂主要包括括丙戊酸盐、锂盐、卡马西平等,虽然这些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其应用效果仍未形成统一共识。理想的心境稳定剂能够抑制抑郁发作、躁狂发作,而对青少年则能够抑制其常见的行为障碍。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60例患者,对其分别应用括丙戊酸盐、锂盐等传统心境稳定剂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60例患者,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精神障碍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包括女16例、男14例;年龄范围11~18岁,平均(14.3±2.4)岁。实验组包括女15例、男15例;年龄范围11~17岁,平均(14.1±2.5)岁。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满足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知情并同意参与严重;具有完整病例资料。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心理治疗,实验组应用心境稳定剂治疗,统计治疗后攻击行为、情绪激动的发生率。实验组饭后口服锂盐,每天600~2000mg,分3次服用。参照血锂浓度进行调整,维持剂量为每天500~1000mg。急诊期控制血锂浓度在每天0.6~1.2mmol/L,维持期控制患者血锂浓度在0.4~0.8mmol/L。丙戊酸盐口服,从每次200mg开始,每天3次,逐渐增加至300~400mg,每天3次。每天最高剂量不超过1500mg。控制血药浓度在50~100ug/L,注意临床用药时滴定。

1.3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后攻击行为、情绪激动等情况。在治疗中应用自制情绪激动评分问卷进行评分,低于60分为情绪正常,超过60分为情绪激动,统计情绪激动患者。若患者因情绪激动造成他人损伤以及自伤则判定为攻击行为,发生率=攻击行为发生率+情绪激动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攻击行为、情绪激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组攻击行为、情绪激动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n

攻击行为

情绪激动

总发生

实验组

30

5

3

26.7

常规组

30

12

10

73.3

3讨论

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治疗中心境稳定剂应用广泛,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明显。

3.1锂盐

在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中锂盐可以联合其他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物,也可以单独用药。不同于成年人双向情感障碍,青少年期的双向情感障碍表现不典型、不稳定、不规则,还会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1]。也有个别青少年存在精神病性表现,通常快速循环、病程缓慢、混合型躁狂发作,所以联用药物。锂盐的作用不仅包括稳定情绪,还可预防自杀。临床研究显示,锂盐在预防自杀中是最有效的药物,对控制青少年攻击行为、自伤行为、易激怒等的效果良好。此外,还可在治疗难治性抑郁中应用锂盐。锂盐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较为接近,应依据不同情况给予躁狂发作的血药浓度,所以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理想效果。使用过程中需对血锂浓度进行严格监测,并定期了解血常规、尿常规、心肾功能等[2~3]。当前锂盐在青少年中应用研究不多,但随着年龄、性别等因素,其清除率不会发生改变。临床用药中可以参考成年人用药,急诊期控制浓度在0.6~1.2mmol/L,维持期控制空度在0.4~0.8mmol/L.锂盐主要存在胃肠道反应、手颤、口感、烦渴等不良反应。但浓度超过1.5mmol/L,可能引起患者中毒,更有甚者为出现休克、意识模糊、昏迷等。

3.2丙戊酸盐

丙戊酸盐是传统抗惊厥药物的一种,包括丙戊酸镁、丙戊酰胺、丙戊酸钠等,丙戊酸钠是耐受性最好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医学上认为,丙戊酸盐通过两种途径发作作用,一种可能作用于r-氨基丁酸能通路,另一种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介导的神经递质。研究显示,对比锂盐丙戊酸盐治疗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破坏行为、双向情感障碍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该药物不仅能够用于急性躁狂发作,还能够用于双向情感障碍发作的维持治疗,临床疗效更好

[4]。丙戊酸盐、卡马西平、锂盐治疗双向情感障碍中,临床应答率最高的是丙戊酸盐。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冲动、易激怒、攻击行为等。口服该药物后可被人体快速吸收,主要是肝脏代谢,10岁以内清除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在血药浓度为50~100ug/L时,丙戊酸盐治疗双向情感障碍最有效[5~6]。该药物分短效制剂和长效制剂,前者能够减少药物释放导致的副作用,所以临床认可程度更高。给予药物前,需检查血细胞计数和肝功能。同时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主要存在胃肠道反应,其他不良反应较少。另外,应用丙戊酸盐,也会出现脱发、嗜睡、震颤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7]

3.3卡马西平

该药物是传统抗惊厥药物的一种,通常用于治疗双向情感障碍治疗,并且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冲动行为也有效。与锂盐和丙戊酸盐对比,该药物治疗成人急性躁狂症效果略差,但在青少年躁狂、攻击行为治疗中效果良好。该药物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包括共济失调、头晕、头痛、恶心、血象异常等,值得注意该药物和其他药物联用时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若丙戊酸盐和锂盐治疗躁狂症疗效不明显时,可应用卡马西平。

本研究中,实验组攻击行为、情绪激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治疗中心境稳定剂,能够收获良好效果,减轻攻击行为、易怒等表现,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梦慧,刘晓林,陈飞飞,等. 利培酮联合不同心境稳定剂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疗效[J]. 医学综述,2021,27(21):4342-4346.

[2] 熊联慧,周田,曾永涛,等.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抑郁剂对双相障碍患者的维持治疗对照研究[J]. 四川医学,2019,36(8):1135-1138.

[3] 叶其群.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效果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4(16):8-9.

[4] 叶其群. 心境稳定剂联合非典型性抗精神药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的影响分析进展[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21,12(2):150. -

[5] 徐哲,陈浙丽. 喹硫平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观察[J]. 健康研究,2019,39(2):185-188.

[6] 李晓虹,蔡焯基,刘敏,等. 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1,37(2):158-163.

[7] 徐洪程. 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2(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