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

肖慈武

资源县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4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优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达到1-2级有8例(26.67 %),3-5级有22例(73.33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达到1-2级有14例(46.67%),3-5级有16例(5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有22例死亡,死亡率为73.33 %,观察组有12例死亡,死亡率为40 %,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出现脓毒血症、癫痫、肺水肿、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肺炎、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重症监护病房优化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脑复苏的情况,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肺复苏;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抢救复苏,5min左右则会对患者的脑部器官以及其它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必须要及时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主要是采用胸外按压的方式暂时形成一种人工循环,让患者恢复自主博动,用人工呼吸替代自主呼吸,用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再对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让其恢复自主循环的一种急救措施[2]。心肺复苏主要是为了开放气道,重建循环和呼吸系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之后,虽然患者可以自主恢复血压,但是仍会伴发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直至死亡。如能及时对患者给予脑复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对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24-75岁,平均(49.5±6.71)岁,其中14例为女性、16例为男性;发病原因:3例肺栓赛,6例失血性休克,10例心源性心脏骤停(2例心室肥厚、1例心力衰竭、5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5例低氧血症,6例中毒。观察组年龄23-73岁,平均(48.18±5.83)岁,其中12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发病原因:2例肺栓赛,5例失血性休克,12例心源性心脏骤停(3例心室肥厚、4例心力衰竭、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冠心病),7例低氧血症,4例中毒。两组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重症监护室行常规手段治疗,包括时刻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如出现紧急情况需及时抢救。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辅助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的方式,其具体措施如下:(1)以6h血流动力学为治疗目标,尽力争取让患者在6h内完成治疗。(2)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以后,对其给予亚低温治疗手段,把患者的体内温度控制在33℃-35℃之间,时间持续为12h-24h。在这个过程中要预防患者出现抽搐或寒颤的情况,如发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给予精神营养类的药物或镇静药物以控制病情。(3)如患者的缺氧或血氧饱和度不达标,要对其采用呼吸机治疗,呼吸压力≤30cm H2O。(4)如患者有高血糖,要将其血糖值控制在6-8mmol/L。

1.3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1)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

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达到1-2级有8例,占比26.67 %,3-5级有22例,占比73.33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达到1-2级有14例,占比46.67%,3-5级有16例,占比5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神经功能分级

对照组

观察组

P值

1-2级

8(26.67)

14(46.67)

P<0.05

3-5级

22(73.33)

16(53.33)

P<0.05

2.2两组死亡情况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对照组有22例死亡,死亡率为73.33 %,观察组有12例死亡,死亡率为40 %,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出现脓毒血症、癫痫、肺水肿、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肺炎、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n%]

并发症

对照组

观察组

P值

脓毒血症

8(26.67)

7(23.33)

P>0.05

癫痫

5(16.67)

6(20)

P>0.05

肺水肿

10(33.33)

9(30)

P>0.05

心律失常

12(40)

11(36.67)

P>0.05

肾功能衰竭

8(26.67)

7(23.33)

P>0.05

肺炎

14(46.67)

12(40)

P>0.05

电解质紊乱

6(20)

5(16.67)

P>0.05

死亡率

22(73.33)

12(40)

P<0.05

3讨论

在心脏骤停后,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措施之后,患者的血压会慢慢恢复,但是患者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还是会处于昏迷状态,并且在数日之内患者的脏器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3]。这是因为出现心脏骤停之后,全身的各个脏器没有血氧供应,从而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性。出现昏迷状态和脏器功能受到损害其实是脑部的神经组织因为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血氧供应,发生的神经功能损伤所致[4]。若想要缓解心脏骤停为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则需要在短时间内使患者各个脏器的功能得到恢复,让其神经功能恢复至正常。很多患者的脏器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之后,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预后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在优化治疗方案中,对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因为脑部缺血而导致的脑部损伤[6]。把患者的体内温度控制在33℃-35℃之间,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心脏骤停的时候,因为血量突然供应不上而导致脑部受到损伤的情况。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使患者能量代谢的速度变慢,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脑部消耗,从而阻止脑细胞的死亡。对患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保持患者的血压处于稳定状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因为心脏骤停而产生的病理性变化[7]。还有一项重要的手段是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值内,监测患者的血糖值能够协助患者脑复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果患者的呼吸功能较差,可以对其使用呼吸机以辅助治疗,可以在最大程度使患者的呼吸状况得到改善,以上这些治疗手段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以后,观察组1-2级的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3-5级的例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也表明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且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脑复苏的情况,逐渐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也可以促进患者各个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健鹤.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优化治疗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5):769-770.

[2]赵晶,陈苗妙,吴跃明.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92-95.

[3]陈菊霞.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4):38.

[4]郑平.急诊护理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分析[J].人人健康,2019(23):319+317.

[5]李慧,赵蔚.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3):120.

[6]鄢忠平,杨敏.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2):74-75.

[7]陈衍红,杨杰,李晓娟,杨晓莉.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疗效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