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隙入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椎旁肌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肌间隙入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椎旁肌功能的影响

周乾,向伟能,周赟,蒋成明,石浪滔,蒋林

长沙市第一医院  邮编:410000

【摘要】目的: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行肌间隙入路,对其功能障碍、椎旁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7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是2021年7月。选用此时间段到本医院接受救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病人作为研究主体,共计存在74例病人,依照入路方案的不同归为对照组(常规入路方式)与实验组(肌间隙入路),每小组内部37例。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临床手术信息、临床医治疗效、并发症发作率、功能障碍及椎旁肌功能。结果: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医治后,其在院时间、术中失血量、VAS评分得到理想减低相比于对照组更理想,手术时长耗时更久;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医治后,其临床医治疗效、椎旁肌功能得到理想提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并发症发作率、功能障碍明显减低,组间对比含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行肌间隙入路,有效减低术中失血量,进而规避并发症的出现,确保手术质量得到理想提升。

【关键词】肌间隙入路;脊柱胸腰段骨折;功能障碍;椎旁肌功能

胸腰段脊柱骨折属于临床十分多见的脊柱骨折类型之一,胸腰段结合部因其带有特殊性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促使其成为脊柱骨折的频发节段[1]。现今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救治主要以手术方式为主,常规手术主要运用后正中入路内固定需要广泛剥离牵拉椎旁肌肉,给患者的神经及血管造成一定损伤情况,术后其会发生腰背部酸痛等不良症状。当下,随着脊柱微创器械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内固定手术被广泛运用在胸腰椎骨折救治中,能有效改善患者脊柱畸形的状况,确保其脊柱功能得到理想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于2020年7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是2021年7月。选用此时间段到本医院接受救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病人作为研究主体,共计存在74例病人。其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普遍年龄层在23-62(42.51±1.17)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常规入路方式。患者经全麻后,把受损腰椎作为手术切口,剥离椎旁肌指导小关节突外侧,确保两边椎板及关节突得到充分展现,常规方式置入椎弓根钉棒系统[2]

1.2.2实验组

实验组实行肌间隙入路。在C型臂的帮助下,确立骨折椎体的节段并做好相应标记,把骨折椎体作为中心实行后正中切口,确保腰背筋膜得到充分展现,在靠近正中心3厘米位置纵向划开筋膜,再在多裂肌与最长肌的自然分界为主实行钝性分离,确保关节突及横突得到充分展现后,运用深部拉钩拉开两边肌肉,随后施行骨折复位、置钉、钉棒系统安装的常规手术方式[3]

1.3观察指标

(1)临床手术信息,主要囊括了在院时间、术中失血量、VAS评分、手术时长。(2)临床医治疗效,依照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实行评测。(3)并发症发作率,详细记录医治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现象次数。(4)功能障碍,运用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功能状况实行评测。(5)椎旁肌功能,主要囊括了椎旁肌最大冠状径、椎旁肌最大矢状。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3.0软件系统实行组间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明,经过t数值检验后,组间存在差异运用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2.1比较2组的临床手术信息

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医治后,其在院时间、术中失血量、VAS评分得到理想减低相比于对照组更理想,手术时长耗时更久,组间对比含有统计学价值(P<0.05),现况见表1。

表1比较2组的临床手术信息(±s)

组别

例数

在院时间(d)

手术时长(min)

术中失血量(ml)

VAS评分(分)

实验组

37

8.21±2.34

60.17±12.80

77.81±12.66

2.01±0.45

对照组

37

10.58±3.11

54.26±11.23

167.55±13.08

3.55±0.87

t

3.704

2.111

29.987

9.564

P

0.000

0.038

0.000

0.000

2.2分析2组的临床医治疗效、并发症发作率、功能障碍及椎旁肌功能

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医治后,其临床医治疗效、椎旁肌功能得到理想提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并发症发作率、功能障碍明显减低,组间对比含有统计学价值(P<0.05),现况见表2。

表2分析2组的临床医治疗效、并发症发作率、功能障碍及椎旁肌功能[n(%),(±s)]

组别

例数

临床医治疗效

并发症发作率

功能障碍(分)

椎旁肌最大冠状径(mm)

椎旁肌最大矢状(mm)

实验组

37

36(97.30)

2(5.41)

15.26±2.01

47.68±7.53

18.26±7.83

对照组

37

32(86.49)

6(16.22)

21.88±2.54

40.17±7.21

11.21±6.55

x2/t

7.845

6.058

12.432

4.382

4.201

P

0.005

0.014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胸腰椎骨折通常为T11-T2

范围的骨折,属于脊柱骨折频发的节段,高能量受损属于其受伤的主要原因,患者不但需要承受外伤带来的疼痛感,还需要承受损伤位置压痛情况,倘若错过最佳医治时机,会对脊柱神经造成一定损伤,出现下肢瘫痪的现象[4]

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医治后,其在院时间、术中失血量、VAS评分得到理想减低相比于对照组更理想,手术时长耗时更久;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医治后,其临床医治疗效、椎旁肌功能得到理想提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并发症发作率、功能障碍明显减低(P<0.05)。常规形式入路需要把椎旁肌彻底剥离以此取得良好手术视野,因剥离的范围较多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术中失血量变多等问题,促使椎旁肌失神经支配而出现缺血性萎缩状况,进而增强对椎旁肌的损伤程度[5]。肌间隙入路属于从双侧旁正中切口手术发展得来,术中不会对肌肉实行锐性分离,造成的损害程度较低,且在实行钝性分离期间不会给肌纤维造成严重损害,此能有效减低对椎旁肌血供及神经支配的伤害,最大程度减低对椎旁肌的不必要损害,确保其生理功能得到理想恢复,利于患者能更早的下床活动,减低并发症现象发生的机率,确保其病情尽早康复[6]

以上所述,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行肌间隙入路,减低手术创伤给患者病情好转的影响,规避对椎旁肌的不必要损害,确保其能更好的恢复椎旁肌功能,减低功能障碍程度,确保所得手术医治疗效达到理想预期。

参考文献:

[1] 王晓磊. 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68-2069.

[2] 沈宏江,时国领,佟宇辉.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VAS、ODI的影响[J]. 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3):24-25.

[3] 范文宪. 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关节功能[J]. 家有孕宝,2021,3(15):173.

[4] 潘宗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2):28-31.

[5] 谭华威,魏岳松,盛启奎.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老年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21,29(11):13-14,17.

[6] 高鑫,李永刚,杨志奎,等. 经皮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