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颈椎病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9
/ 2

CT与MRI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颈椎病中的作用分析

王卫川

广汉市中医医院   四川德阳  618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病发颈椎病的患者进行诊断时,运用 CT影像学技术与MRI影像学技术所取得的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取病发颈椎病的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分别采用CT影像学技术和MRI影像学技术实施检查,就两种方法对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等病变检出率展开对比。结果采用MRI进行检查,在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骨性椎管狭窄检出率上均高于CT影像学技术,而在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检出率上,均低于CT影像学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病发颈椎病的患者应用 CT影像学技术和MRI影像学技术实施检查,均有各自优点和不足存在,可对两种检测方法特征展开综合分析,来协同运用,以为临床诊治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颈椎病;CT影像学技术;MRI影像学技术;病变检出率

颈椎病以年龄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为一种常见且棘手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类型,由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及软组织出现继发性病变诱导所致。近年来,随着公众生活方式和不良生活行为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促使本病发生率进一步上升,且年龄渐趋年轻化,多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大部分颈椎病患者多有功能障碍存在,严重对工作和日常生活构成了干扰,故需展开积极有效的治疗,以使预后得以有效改善[1-2]。现阶段, CT以及MRI影像学技术均为对本病进行诊断的常用手法,本次研究对相关患者予以选取的颈椎病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就两种手段在颈椎病诊断中的特征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病发颈椎病的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以颈痛、眼花、上肢麻木、颈部不适、头痛等为主要表现。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抽取介于34~79岁之间,平均测验值为(56.23±2.37)岁;病程抽取介于1~6年之间,平均测验值为(2.84±0.49)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可对检查配合;无药物及酒精依赖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资料齐全无缺项。排除标准:合并晚期恶性肿瘤者;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者。

1.3 方法
    CT影像学检查:检查操作在西门子go top螺旋CT扫描仪下完成。层厚、层距均设置为1~2mm。电流调整至120mA,电压调整为120kV。在开展检查时,协助患者平卧,扫描颈部区域。MRI检查:依托1.5T磁共振系统完成颈椎部位检查,将磁场强度设置为1.5T,颈线圈设置为36cm。依据操作标准完成对冠状位、轴位、矢状位的扫描成像。对T1、T2加权成像信号强度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CT影像学技术与MRI影像学技术对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骨性椎管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检出率展开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展开针对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在表述时,运用(%),积极施以χ²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MRI进行检查,在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骨性椎管狭窄检出率上均高于CT影像学技术,而在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检出率上,均低于CT影像学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影像学技术病变检出率比较 [n(%)]

组别

n

颈椎屈曲度异常

椎间隙狭窄

骨性椎管狭窄

小关节突增生

钩突增生

CT

80

37(46.25)

35(43.75)

34(42.50)

50(62.50)

43(53.75)

MRI

80

50(62.50)

49(61.25)

50(62.50)

35(43.75)

59(73.75)

χ²

-

4.258

4.912

6.416

5.647

6.924

P

-

0.039

0.027

0.011

0.017

0.009

3讨论
    现阶段,CT和MRI均为临床常用的对颈椎病进行诊断的技术 ,CT可开展横断扫描,能使检查分辨率显著提高,特别是CT三维可促使诊断结果更为量化、细微化。颈椎病在运用CT实施检查时,可对侧隐窝、椎管大小进行观察,清晰对椎管狭窄状态进行显示。MRI在对软组织进行检查时,分辨率居较高水平,可对脊髓压迫状况清晰显示。另外,此检查手段无辐射影响。虽颈椎病采用MRI技术进行检查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居较高水平,但费用昂贵,要求高,对其使用构成了一定限制[3-4]。本次研究结果示,采用MRI进行检查,在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骨性椎管狭窄检出率上均高于CT影像学技术,而在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检出率上,均低于CT影像学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RI在对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等检测时,在效果上较CT 更占优势,而运用CT影像学技术在对后纵韧带骨化、椎小关节骨化等进行检测时更占优势。提示MRI和CT对颈椎病进行诊断,均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但两者均有优势和不足,临床需对症状进行充分观察,并结合影像学技术所获取的结果对颈椎病,展开确诊,以为治疗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5-6]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病发颈椎病的患者应用 CT影像学技术和MRI影像学技术实施检查,均有各自优点和不足存在,可对两种检测方法特征展开综合分析,来协同运用,以为临床诊治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枢书,龚明福,白奇之,谢明汛.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0):14-16+2.

[2]郑淑凤,徐海东. 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40-41.

[3]田笑楠,张力,马晓晖,孙英彩,张雪松. CT与磁共振用于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9):199-200.

[4]徐建国. CT、MRI与X线平片对颈椎病诊断作用的比较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4):130-133.

[5]霍红丽. 对比分析颈椎病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9):44-46.

[6]年卫国,李娜. 比较颈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 影像技术,2018,30(0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