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对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9
/ 2

精细化护理对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曌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712000 

摘要:目的:研析精神障碍开展精细化护理的成效。方法:将104例精神障碍患者分为两组,52例/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模式下的护理行为,研究组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行为,比较两组成效。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参照组差异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行为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实施价值理想,值得推行。

关键词:精神障碍;精细化护理;生活质量;情绪状态

精神障碍会对人们的生活技能及社会功能产生损害,严重影响其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并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分析发现,对于精神障碍患者,除积极开展有效治疗以外,还应重视护理干预,以实现患者身心状态的全面改善。精细化护理是临床优质护理模式之一,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涉及面更广、护理流程更规范,实施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能起到改善情绪状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多重目的[1]。本文以104例精神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探究精细化护理的实施成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04例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对照分析,分组方式为双盲法,入组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患者临床资料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具有研究价值。见表1。

表1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n)

年龄(岁)

参照组

52

29/23

57.11±2.79

研究组

52

30/22

56.89±2.80

t/2

0.039

0.404

P

0.843

0.689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传统模式下的常规护理行为,即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及提醒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及个人卫生等。研究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行为:①心理干预:留意患者的情绪波动,入院时开展心理状态评估,并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予以精神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安全感,帮助患者减少情绪波动。②自我认知干预:定期组织一对一或集体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使其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提高生理及心理上的主动性,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③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洗漱、如厕及洗衣等,使其拥有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引导并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患者回归健康正常生活奠定基础。④社会功能锻炼:基于患者的社交关系及生活环境,针对性制定社交方案,引导患者主动表达想法、倾诉情绪,并鼓励患者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帮助其在社交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以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帮助患者主动融入集体生活。⑤情感支持:协同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并尽可能陪伴患者,帮助其减轻精神负担,并主动认识自身价值,以提升生活热情和改善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①SAS、SDS评分。②生活质量评分[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分析,分别以(n,%)、(±S)表示。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下降,生活质量评分上升,但研究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见表2、表3。

表2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52

19.02±2.11

10.11±3.05

22.62±3.71

16.13±3.17

研究组

52

18.76±2.09

7.32±1.51

21.85±3.64

10.51±3.16

t

0.631

5.912

1.068

9.054

P

0.529

0.000

0.288

0.000

表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52

71.75±8.31

78.35±2.16

研究组

52

72.01±9.03

85.06±3.14

t

0.153

12.696

P

0.879

0.000


3讨论

精神障碍是一种精神系统病变,会严重破坏人们的自制力,使其日常生活功能大幅下降,无法适应正常的现实生活,降低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加家庭、医疗系统以及社会的负担[3]。由于精神障碍的症状特殊,且不同精神障碍的病程特征有所不同,因此,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对症的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也不能忽视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毕竟,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加之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易出现拒绝服药及不配合治疗等行为,不仅给患者自身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更是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经临床实践和多项研究证实,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行为,能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能力,促进患者基础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实现生理、心理及认知等多方面的改善[4]。一方面,精细化护理能基于精神障碍的疾病特点,为患者提供心理、日常生活、认知及康复训练等诸多方面的服务,满足患者更多护理需求,促进其改善情绪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另一方面,精细化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使其感受到生活的温暖,逐渐主动接触现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5]

本次研究中,开展精细化护理行为的研究组,其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与开展常规护理行为的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行为的效果理想,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 龚秋. 精神科护理精细化管理的临床运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5):237,245.

[2] 龚秋. 精神科护理精细化管理的临床运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9):237-237,245.

[3] 何丽英,姜杨,龚云珍. 精神科护理精细化管理的临床实践效果评价[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16(2):233-235.

[4] 王昊旻,李筱永,张柠,等. 北京市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的认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6):2014-2020.

[5] 陈其珍. 精神科护理精细化管理的临床运用效果观察[J]. 心理医生,2018,24(3):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