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和普通X线在小儿斜颈影像学检查方面的应用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30
/ 2

64层螺旋CT和普通X线在小儿斜颈影像学检查方面的应用比较

 ,汤雪雪  ,谢瑞娟   ,詹伟雄

龙岩市第一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普通X线在小儿斜颈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30例未确诊的小儿斜颈患者,分别采用64层螺旋CT、普通X线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对于小儿斜颈诊断阳性率高于普通X线(p<0.05)。结论:64层螺旋CT相比于普通X线来说,诊断准确率更高,在小儿斜颈影像学检查中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关键词】64层螺旋CT;普通X线;小儿斜颈

小儿斜颈在临床上叫做先天性肌性斜颈,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说的“歪脖子”,这种先天性疾病是因为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的缩短,造成颈部向一侧偏斜及脸部发育不平衡,病情严重的甚至颈椎也会受到影响。研究显示,导致该病的病因可能有局部缺血、遗传因素、产程中损伤、静脉闭塞等。此病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因为尽早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大多数患儿[1-2]。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方法也越来越广泛、全面,对于小儿斜颈现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多普勒超声、普通x线、64层螺旋CT等,本次研究主要比较普通x线与64层螺旋CT在小儿斜颈诊断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住院的未确诊的小儿斜颈患者中3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有小儿斜颈的临床表现如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及固定性向一侧偏斜;②经触诊,摸到胸锁乳突肌上部有包块;③家属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①骨性倾斜或眼肌异常而引起的姿势代偿性倾斜;②意识精神障碍,配合度较低者;③有检查禁忌症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2.10±0.67)岁。斜颈分型:旋转型、侧屈型各10例、5例。研究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2.34±0.59)岁。斜颈分型:旋转型、侧屈型各9例、6例。所有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x线进行检查。

检查设备:荷兰PHILIPS Digital Diagrose 3型X线摄影机。

患者体位:取仰卧位,面部朝上,患儿家长用双手帮助患,使之头部保持上仰,张口幅度尽量要大,使上颌切牙咬合面的中点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台面,中心线对准上下牙齿中点,垂直射入。通常斜颈患儿的头颅往往无法自主摆正,但尽量保持摆正使中心线通过口、环枢椎之间的连线。

参数设置:滤线器(+);FFD:70cm;管电压及管电流:(63kV,5mAs)。

检查完毕后由操作技术对图像进行曝光、诊断、分析。

研究组: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

检查设备荷兰PHILIPS Ingenuity 64层螺旋CT,选择高清模式扫描。

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疾病分型选择相应的体位。旋转采取正位头旋对侧位、向侧位(沿着头颈中线的矢状面进行旋转,向左向右都可);侧屈型选择正位头屈侧位、侧位(沿着头颈中线的矢状面侧,向左或向右都可)。

参数设置:管电压 机架转速、准直器宽度、视野(FOV)、矩阵分别为120 KV、0.75 s/ rot、 40 mm (0.625×64)、 200 mm×200 mm、512×512。

Auto mA 管电流技术(噪声系数13 mA、范围120-160mA、层厚0.600 mm、层间距 0.625 mm),螺距和速度之比:0.984∶1。

扫描范围:颈椎范围。采用平扫、增强两种方式按相同参数、扫描视野、起始位置进行扫描。

1.3统计学方法

两组均采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对比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疾病诊断阳性率

普通x线检查15例患者中,明确诊断为阳性者6例(阳性率40.00%),经诊断未见明显小儿斜颈特征者9例(60.00%);在64层螺旋CT检查的15例患者中,阳性诊断有13例(86.67%),经诊断未见明显斜颈特征者有2例(13.33%),两组影像学检查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64层螺旋CT的检查在小儿斜颈的诊断中作用更加突出(χ2值7.033,p值为0.008)。

(2)两种类型斜颈患儿肥大肌肉分布及其CT测量结果

正常情况下左右侧颈肌形态、肌腹面积基本对称,而斜颈患者的颈部肌肉会呈现出病理性增粗改变,横截面积变大。具体检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9例旋转型患者不同体位颈肌肌腹横截面积比较(mm2,x±s)

体位

胸锁乳突肌

头夹肌

肩胛提肌

斜方肌

头旋向侧

300.04±66.15

432.16±156.89

486.37±142.98

579.47±200.14

头旋对侧

376.21±83.65

316.47±102.36

390.47±138.52

517.66±124.79

t值

2.766

2.392

0.866

1.015

P值

0.005

0.012

0.036

0.159

表2 6例侧屈型患者不同体位颈肌肌腹横截面积比较(mm2,x±s)

体位

胸锁乳突肌

头夹肌

肩胛提肌

斜方肌

向侧

320.14±50.36

386.47±126.78

419.36±117.14

760.14±357.87

对侧

248.67±69.34

254.98±104.69

324.96±117.36

541.32±366.61

t值

3.230

3.097

0.205

1.654

P值

0.002

0.002

0.018

0.055

3 讨论

小儿斜颈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临床主要有三种,妊娠期间在子宫内压迫的相关学说认为是胎儿在子宫内胎位不正,进而引起的胎儿所受压力发生改变所致。血运受阻学说认为是供应胸锁乳突肌的动静脉支闭塞,引起肌肉的纤维化。但小儿斜颈的致病因素现在临床上尚未有一致性定论,大多研究还是认为跟遗传、基因突变、药物等有关[3-4]。疾病的早期诊断在患儿的痊愈中极为重要,越早治疗,预后效果越好。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多普勒超声普通x线及螺旋CT。本次研究中选择64层螺旋CT和普通X线,来进行小儿斜颈的诊断,对比其应用价值。

经过对30例患儿的检查,结果显示采用普通X线检查的对照组诊断阳性率(40.00%)与采用64层螺旋CT的研究组诊断阳性率(86.67%)差异显著。普通X线检查中常要求患者采取张口位拍摄,而小儿斜颈患儿大多是年幼的婴儿,对于检查的依从性较低,既给检查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又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5]。64层螺旋CT相对于普通X线,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准确性及安全性更高,不但可以深入地探测到机体组织病变部位。

不同病理类型的小儿斜颈,它所累及的颈部肌群也有差异,64螺旋CT的表现也有一定区别。本次研究中记录了64层螺旋CT中研究组患者病灶部位对侧、向侧不同体位颈肌肌腹横截面积,其中旋转型患儿的肌群肥大主要表现在头旋向侧的头夹肌、肩胛提肌和头旋对侧的胸锁乳突肌;侧屈型患者肌群肥大主要表现在头屈向侧的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此结果提示64层螺旋CT可直观显示出小儿斜颈颈肌肌群的异常病理性形态,且可以测量肌腹面积,这种准确定位及识别病变肌对后期临床治疗中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斜颈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技术比普通X线更有优势,对于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为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萍,刘彪,毛健强.胸部DR与16层螺旋CT诊断小儿呼吸道异物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09):1490-1492.

[2]卢春,程鲲.X线与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02):360-362.

[3]温伟春.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4):57-59.

[4]胡翠群,陈兰香,王珂.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8,32(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