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之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04-14
/ 1
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就是说,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所以,现代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后来是鉴别流品。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种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这种做法虽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