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诊处理时间与急救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诊处理时间与急救情况的影响

赵彬琼

东山县医院,福建 东山3634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情况以及急诊处理时间受到的影响。方法:对来自我院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28例患者进行抽取,时间介于2020年2月~2021年8月范围;依据急救护理方式不同,完成本次研究各组别划分,即包含14例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与包含14例接受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就组间急救成功率展开对比,同时就两组平均急诊处理完成时间、平均护士接诊分流时间、平均入院时间以及平均入介入室时间展开比较。结果:经统计计算,研究组(100.00%)急救成功率较参照组(57.14%)急救成功率数值更高(P<0.05);经统计发现,研究组平均急诊处理完成时间、平均护士接诊分流时间、平均入院时间以及平均入介入室时间较参照组更短(P<0.05)。结论: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较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更为确切,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处理时间的缩短以及急救效果的提高,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程序化急救护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救情况;急诊处理时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作为心血管内科疾病之一,属于一种严重冠心病类型,多于糖尿病疾病、高血压疾病、腹型肥胖等系列群体中多见,并且往往伴发胸闷症状、胸痛症状[1]。更为严重,会发生心力衰竭疾病、心律失常疾病甚至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程度威胁[2]。对此通过针对性、科学性急救措施采用,以对患者生命安全做出保证,意义显著。本次研究对来自我院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28例患者进行抽取,时间介于2020年2月~2021年8月范围,旨在探讨经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情况以及急诊处理时间受到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自我院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28例患者进行抽取,时间介于2020年2月~2021年8月范围;依据急救护理方式不同,完成本次研究各组别划分,即包含14例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与包含14例接受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纳入标准: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临床采取系列检查手段,获得证实;②所纳入的2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通过核实一般资料,无漏缺项;③均于护理研究工作开展前,护理人员就疾病护理要点、内容等事项予以讲述,达到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目的,对于相关同意书均持以自愿签署态度,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①伴有智力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方面疾患;②病发畸形冠状动脉综合征同时,罹患严重肺部以及肝脏等系列器官疾病;③在对患者接诊期间,患者生命体征丧失;④对于此次研究较为抵触;参照组男性共计抽取10例,女性共计抽取4例;所涉及年龄范围处于49~73岁区间,经求取平均值为(59.59±2.82)岁。研究组男性共计抽取11例,女性共计抽取3例;所涉及年龄范围处于51~77岁区间,经求取平均值为(59.66±2.87)岁。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显示均衡(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方法

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常规接诊处理、对其实施心电监护操作、心肺复苏操作等。合理完成分诊以及治疗等系列工作。

1.2.2 研究组方法

    ①合理进行接诊以及分流。对于快速接诊分流方案需要严格采纳并运用,准备绿色通道对胸痛患者开放,对于心电图检查工作、症状评估工作与病史核对等系列工作需要快速完成。明确危险程度以及疾病分类后,于对应就诊区域给予安排。如患者情况高危,则需要于抢救室立即安排予以抢救。对于中低危患者,首先于急诊监护室安排予以常规护理以及治疗,后依据会诊意见,安排具体治疗方案;②合理应用一般急救程序:如患者呈现出缺血性胸痛症状或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确诊,则需要展开紧急护理操作。于监护室将患者快速送入后,对医生接诊给予通知。此外就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予以注意。适当给予吸氧以及分泌物清理操作。在床边完成心电图检查操作;③合理设定抢救程度:对于表现出休克以及室颤等并发症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需要将应急医疗服务体系快速开启,实施抢救;④合理予以心理干预:如患者具有清晰意识,则抢救期间需要予以必要心理支持,以确保抢救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1.3 观察指标

①组间比较急救成功率;②组间比较平均急诊处理完成时间、平均护士接诊分流时间、平均入院时间以及平均入介入室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数据,平均急诊处理完成时间等计量资料在表述时,运用表示,展开t检验,急救成功率计数资料在表述时,运用n(%)表示,展开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比较急救成功率 

经统计计算,研究组(100.00%)急救成功率较参照组(57.14%)急救成功率数值更高(P<0.05)。(见表1)

表1 组间比较急救成功率 [n(%)]

组别

成功

失败

研究组(n=14)

14(100.00)

0(0.00)

参照组(n=14)

8(57.14)

6(42.86)

X2

5.3030

P

0.0212

2.2 组间比较平均急诊处理完成时间等

经统计发现,研究组平均急诊处理完成时间、平均护士接诊分流时间、平均入院时间以及平均入介入室时间较参照组更短(P<0.05)。(见表2)

表2 组间比较平均急诊处理完成时间等(min,

组别

平均急诊处理完成时间

平均护士接诊分流时间

平均入院时间

平均入介入室时间

研究组(n=14)

21.46±4.15

0.26±0.13

32.63±5.45

29.55±4.16

参照组(n=14)

29.49±6.16

0.67±0.15

46.19±6.09

45.49±5.22

t

4.0451

7.7285

6.2082

8.9352

P

0.0004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而言,其呈现出较高发病率,并且往往伴随系列严重并发症出现[3]。因为血脂因素、血糖因素、血压因素、年龄因素以及肥胖因素等影响,均导致患者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率增加[4]。对于此类患者在急救处理期间,科学、有效护理方案的设计与应用,对于患者生命安全抢救,具有重要意义[5]

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可对病情状况快速掌握,对病情实施及时控制,对于更多抢救时间可以充分获取。此种护理模式,可对急诊护理流程的流程化、专业化以及快速化做出保证。能够依据不同病情患者给予个性化处理,将救治效果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较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更为确切,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处理时间的缩短以及急救效果的提高,效果更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洁琼,张蜜,刘美丽,等.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35):2749-2757.

[2]冯爽.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9):1500-1502.

[3]李洁,商锟鹏,卢彪.基于GRACE评分系统的临床分级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3):1786-1789.

[4]李爱芸,舒艳芳,陈丽娟.多学科团队制定的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3):513-515.

[5]刘艳新.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