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行业人才建设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融资担保行业人才建设工作研究

勉海龙1 ,杨梓2,魏霄冉3

宁夏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银川  750001 

摘要: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强调支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好融资担保“放大器”的功能,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如缺少有效担保、企业实力较弱且不规范、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但担保行业人才短缺、专业能力不足、无系统化培训课程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能否做好人才建设工作,将成为未来各家融资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融资担保、人才建设、人才小高地;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担保机构作为解决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手段和解决途径,在落实“六稳”、“六保”方面工作成果突出,在国家、各省级层面均给予很强的政策支持。尤其2022年5月23日国常会在稳经济稳大盘中重点提到“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表明融资担保在中小企业发展和国家层面稳经济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融资担保机构的“放大器”、“稳定器”、“助推器”作用明显,尤其通过国担基金打造的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精准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经营主体上下足了功夫。但融资担保行业目前面临的专业人才少、未形成系统性的培养体系等因素却成为了制约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研究现状

融资担保行业作为典型的轻资产行业,人才团队作为最主要的“核心资产”,人才建设情况直接影响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情况、风险控制及工作氛围等,目前依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国内各省再担保体系建设情况向好,但在人才建设上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许多县、区级融资担保机构并没有建立起适合融资担保行业的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出现从业人员对融资担保涵义不清,业务不精,经验缺乏,整体素质不高等现象,加上近两年经济下滑及人才流失严重,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融资担保机构的经营情况;二是融资担保机构人才来源比较复杂,主要从担保机构、银行、政府及其他金融机构和其他民营企业中而来,虽偏重于金融、法律、财会等某个专业的人才引进,但从业人员素质不均衡,严重缺少具有再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的复合人才,进而会导致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存在不足;三是融资担保机构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目前仅有重庆兴农、深圳高新投等为数不多的融资担保机构面向高校进行校招,其余大部分融资担保机构都是要求有融资担保行业、银行等金融业2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这样一来使得部分融资担保机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后备人才不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未形成稳中有序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三、解决思路

根据银保监会、国担基金公开数据及中担协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5139家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业务规模超过3.26万亿,扶持小微、三农主体超过1.3万亿,但从业人数仅不到7.5万人,平均每家机构从业人员不到15人,在不考虑中后台部门人员的情况下,人均负责近5000万元、超过100笔的担保贷款,大多数机构都出现职工工作量超负荷的状态。目前的项目尽调、风险控制还是主要依托人工控制,这就对人员素质、业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国家对融资担保行业的大力支持,近几年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行业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对综合素质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同时也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家融资担保公司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宏观环境下,都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以保证团队稳定性,从而保证公司业务稳中有增。因此制定培养人才的有效措施,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就尤为重要。

在融资担保业务快速发展年度同时,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同时具备财务、法律、行政、金融知识等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急迫,但在目前国资严监管体系下,外部人才招聘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融资担保机构急切需要解决内部人才培养问题。若融资担保机构有一个符合公司实际及未来愿景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形成有效的人才供应链条,使人才之源不断流、不枯竭,从而来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力,创造出更高更好的业绩。

所以笔者建议联合当地人社主管部门,通过设立“人才小高地”方式,加强当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风控意识培养,突出行业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项培养,从而解决人才建设工作问题,从而在全国内起到示范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以人才发展能力模型(ATD)为理论基础,由当地再担保集团为建设载体,会同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担保机构、专业咨询机构和外部高校共同参与、打造区域化、专业化的“人才小高地”,开展行业规范、人才培养、师资培养、科研合作、项目对接等全面合作,共同探索研究制定行业风控指引、业务流程指引、从业标准指引,带动当地融资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激励从业人员争做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既是解决行业人才培养亟需问题的创新思路,也是圆满完成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收官的亮点工作,对促进当地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服务“中小微农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全国特色融资担保体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具体措施

“融资担保人才小高地”应以当地再担保集团为建设主体,各家融资担保机构、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及域内其他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联合国内外相关行业专家、知名高校教授团队及顶级管理咨询公司,通过“政府参与+协会主导+机构响应”的方式,助力当地融资担保机构人才体系建设及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制定行业标准,为当地融资担保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除培养行业专业人才外,还通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分析国内一流机构综合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等领域,进行前瞻性研判,提前规避行业系统性、周期性风险。此外还可牵头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积极申报参与政府、社会及高校各项课题研究,为扶持行业转型、单页业务创新、被担保企业经营管理等提供支持,将融资担保的作用做广、做深。

最终通过人才小高地的建设工作,培养聚集一批优秀管理人才,作为当地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从而从根本上规范当地融资担保行业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制定当地融资担保行业操作指引标准等。

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初期可通过培训合作、体系建设、教培合作、科研合作、项目对接、课程开发等形式开展:

一是开展系列培训工作:由当地再担保集团会同政府相关部门与高校立足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于融资担保行业的专业化课程。课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控制、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党建课程、业务理论及实操经验等,确保每年参与培训人才不低于一定人数;

二是开展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以人才培训交流为纽带,全面开展融资担保体系内各家融资担保机构业务操作指引、风险控制指引、优秀产品经验分享等培训,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期,使得融资担保体系累计服务“中小微农新”规模及国担基金合作规模增长有明显突破;

三是开展教培工作:通过邀请外部高校及咨询机构与小高地共同开展岗位培训、技能提升、管理升级,小高地参与机构通过将真实经营管理案例、项目评审等引入校内课程教学或专业实践研讨,并派驻专业人员作为外聘兼职教师定期驻校进行实战课程教学,或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对校内学生项目实践进行指导,保证行业人才的后续补充,保证后继有人;

四是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建设人才小高地,做好宣传引导,加强人才小高地品牌建设工作,实施“人才助企”计划,引导本地或域外985/211等优秀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或创业,主动收集并申报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打造人才聚集效应,进一步吸引域外优秀人才及外出求学优秀毕业生,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人才小高地的人才培养制度、人才考核制度、人才准入标准等相关制度建设,实现人才“能进能出”,制定“柱石计划”、“砺石计划”及“产品经理计划”等人才专项培养计划,针对小高地人才进行分级,制定符合每个层级的培养计划,做实人才培养工作,使培养课程“学既能用”、人才“学有所用”;

六是开展学术交流工作:通过积极承办和参加全国性、地区性融资担保战略发展、风险管理等学术会议,并邀请全国其他省份融资担保机构、全国高校前往当地进行现场沟通交流,推介“人才小高地”及“当地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亮点工作及品牌;

七是开展产品研发工作:融资担保机构作为典型的轻资产企业,人才作为核心资产,产品模式创新及业务风控尽调均依赖专业人才开展。通过人才小高地组织的培训指导及人才培养,制定“项目经理养成计划”,培养一批融资担保行业的“产品经理”,针对当地特色产业、涉农方向、乡村振兴领域涉及高效适用的金融产品,挖掘企业价值,进一步帮助中小微农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八是开展科研工作:人才小高地通过与高校、政府部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纵向共同研究探讨当地中小微企业风险控制、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企业经营发展、融资担保发展等问题;同时横向延伸至产业研究、行业研究、政策研究等方向,深入一线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

九是开展项目对接工作:通过定期召开项目推介会、沙龙及行业研讨会等,共同研判行业趋势、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客户及外部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推介优质在校学生创业项目、科研项目及企业优质项目,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设计产品,做好“双创”主体的孵化工作,发挥融资担保“助推器”作用;

十是开展课程开发工作:可与当地或外地高校共同合作开发融资担保专业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共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及课程资源,将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建立以实际工作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如:管理领域系列课程:战略管理、品牌战略、职业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业务领域系列课程:风险管理、财务尽职调查、法律尽职调查、资产评估、不良资产清收与处置、大数据风控、信息化建设等;财务领域系列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实务、会计准则解读、成本分析等,从而实现融资担保行业培训体系化、标准化;

以上小高地的各项工作开展应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建议聘请政府工作人员、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校教师与外部机构共同组建“专业培训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训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并根据行业政策变化、参与机构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培训计划和实践计划,始终保证人才小高地打造的核心课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人才小高地可以设定3年的短期建设目标,如:一是形成“内部讲师+外部讲师+客座教授专家”模式和规模稳定的师资人才团队,定期针对行业内薄弱环节安排专项培训。二是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研究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挖掘行业优秀产品及服务模式,对标全国一流融资担保机构,形成行业分析月刊等。三是针对当地融资担保机构经营发展、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等展开调研梳理工作,形成融资担保行业调研报告,深挖行业痛点,向监管部门及主管部门提出发展可行性建议。四是创新担保产品,针对当地特色产业、重点工程提供定制化融资担保服务,协助设计中小企业集合债、知识产权证券化、供应链平台担保融资等创新模式,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通过3年建设期确保累计完成不低于一定人次的行业专项培训,通过“柱石计划”、“砺石计划”及“产品经理计划”等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每年为体系内融资担保机构培养顶一定数量的项目经理及产品经理,从而确保业务增长及创新跟得上当地发展需要。此外吸引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专业化人才一定数量以上,从而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通过3年的短期建设目标,使人才小高地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后,通过以下几点,使融资担保行业人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效应:一是设立每年不低于一定人次的融资担保专题培训、每年吸引一定数量的硕士及以上或其他专业人才、每年参与一定次数的课题研究、行业调研等长期目标,将“人才小高地”进行梯队划分,实行分级培养,制定关键人才培养方案,并每年进行评定及更新,保持人才蓄水池的持久与创新力。二是定期组织全国性宏观政策、金融服务、行业发展研讨会或论坛,力争成为全国融资担保行业典型模式,争取全国性荣誉,推广人才建设模式,打响“融资担保人才小高地”品牌。三是定期出版人才建设刊物及金融刊物供政府部门、国有资本平台和域内企业及投资者参考,在全国融资担保行业内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四是通过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稳经济促发展、扶持中小微、三农的号召,带动当地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总对总”及批量融资担保三级风险分担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中小微农覆盖面。五是服务于当地特色产业及重点项目,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及产品,帮助中小企业、园区城投平台公司等拓宽融资渠道,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六是制定融资担保行业相关标准与指引,在业务规范、风险防控等方面深入研究,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外部专业机构合作,结合质量认证体系,共同制定融资担保行业人员从业指引标准及业务风控指引标准,形成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总之,通过设立人才小高地,加强融资担保行业人才建设工作,使社会各界正视、重视融资担保行业的作用及带来的社会效应,同时帮助融资担保机构扩大业务量、完善制度流程及业务操作,制定融资担保行业标准化从业指引及操作指引,将有助于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金辉. 信用再担保机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钱咏梅.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财会学习,2020(33):152-153.

[3]台彦龙.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路径——以山西省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27):159-161.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0.27.049.

[4]张弘,黄张凯,钟笑寒.地方监管体制对担保行业发展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J].投资研究,2019,38(12):36-51.

[5]江源.浅谈直接融资担保业务发展与创新[J].黑龙江金融,2018(04):75-79.

[6]陈红英.担保机构的商业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财经界,2017(24):31-33.DOI:10.16266/j.cnki.cn11-4098/f.2017.16.017.

作者简介

勉海龙(1992- ),男,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信息技术学院真空电子技术专业,硕士毕业于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融资担保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