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基于"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

刘韬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  要: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双碳”目标。人类生产及生活集中的城乡空间属于碳排放的主要区域,为实现双碳目标,需在城乡规划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制定完善的城乡规划策略。本文分析研究基于“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希望为城乡规划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谈达峰;碳中和;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向着两个百年目标兼程前进,城镇化、工业化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经济社会文化建设飞跃性发展。与此同时,粗放式发展的“火车头”冒着滚滚浓烟,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与保护”如何平衡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等理念,并从国家高度制定了“双碳”发展目标,明确了我国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开展城乡规划过程中,落实顶层设计,以“双碳”目标为导向,转变传统规划思路,探索与时俱进的规划策略,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一、“双碳”目标概念与内涵

1.“双碳”目标概念

“双碳”是指“碳达峰”与“碳中和”,“碳达峰”是指特定时间单位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并达到平稳期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碳中和”是指社会团体或企业在特定的时间内测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措施,抵消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实现零排放[1]。碳中和可分狭义和广义,狭义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全部温室气体排放。

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已实现碳达峰,部分发达国家实现了碳中和。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是我国的“3060”双碳目标,为实现此目标,需改革优化能源体系、产业结构、城市发展路径,制定与时俱进的城乡规划方案[2]

2.“双碳”目标内涵

“双碳”目标内涵定义是实现城乡空间发展路径改革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低碳城市转型,城、乡是除生态空间外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也是碳排放的主要空间,在节能减排政策下,通过城乡规划打造“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型城市;二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转型,从区域协调角度,严格控制危化学品高危型产业、重金属污染型产业等高碳排产业,优化城乡产业发展结构,大力推进新能源绿色产业。三是向生态文明型社会转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处理好城市的“水泥森林”与乡村的自然森林的关系,发挥城、乡特色,用“碳汇”作为纽带,构建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路径。

二、“双碳”目标的认识误区

目前,人们对实现“双碳”目标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施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使用煤炭能源、大力发展“风光”能源、控制制造业生产等策略,就能实现“双碳”目标,忽视了自然环境和城市社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一是结合我国国情,煤炭和煤电仍然是保障能源安全、电力安全的主体,盲目、快速减少煤炭和削减煤电,可能会产生安全隐患。二是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报告,工业革命以来,约有35%的温室气体辐射强迫源自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三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制造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制造业实际减排潜力不大,而其他方面还有潜力可挖,根据相关研究,交通、建筑分别为我国碳排放贡献8%。四是目前我国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碳减排方案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现有治理往往聚焦于供给端,忽视了需求端的源头管理。

三、“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思路的转变

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结合我国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国情,基于“3060双碳”目标,保护与发展“两手抓”,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寻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变城乡规划思路。一是从“重发展”向“优保护”的转变,根据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全国“三区三线”划定规则》,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先级排在了城镇开发边界前,打破了传统规划先发展后保护的规划理念,产生了许多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规划理念和规划实践;二是从“增量主导”外延式发展向“增存并重”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国家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政策刚性约束下,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手段,盘活存量空间,精明规划、精明建设、精明管理;三是从“单极能源发展”向“多能融合发展”转变,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传统规划基础上引入新能源、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构建绿色经济、绿色城市、绿色发展提供空间条件,通过规划引导包括居民在内的全社会成员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落实“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四、基于“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

根据上述“双碳”内涵、误区和规划思路转变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从城乡规划新发展路径提出以下几点规划策略:

(一)循环经济助力城市发展

循环经济属于典型生态经济,其主要特点为物质闭环流动,并运用生态学的相关规律指导社会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并可清洁改造印染、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高污染行业,促进废气、废水、剩余热量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煤炭、矿石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达到低碳循环生产的基本目标。在城乡规划中,需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原材料、能源、信息循环产业生态链,构建以循环产业为基础的生态产业示范园区,促进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城乡规划在市政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应用资源回收处理技术、零排放技术等生态环保技术,补充优化海绵城市专项、水资源循环利用专项等内容。另外,规划部门需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将资源循环利用及废弃物处理等作为城市发展评估的重要指标,积极推动可再生原材料生产利用,建立环保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以促进城市低碳及可持续发展[4]

(二)构建低碳空间布局

建立低碳空间布局过程中需把握如下要点,一是分析碳排放与土地利用情况变化的相关性,利用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对碳排放实施有效干预。二是将城乡规划与“双碳”目标紧密结合,从优化调整城乡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先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控建设用地范围及规模、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等自然资源方面减少碳排放,促进碳汇集。三是在城乡规划中合理划定生态保育固碳区、高效碳汇固碳区、集约发展低碳区等区域,并为不同区域采区差异化碳排放及碳中和目标[5]。四是通过专项规划积极推进生态系统修复,紧密衔接林业部门,严守湿地及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从区域角度增加森林整体覆盖率,将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参考指标,以确保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五是遵循一体化组团发展、高可达性、混合功能的基本原则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设定各个功能结构,建立结构紧凑的城市中心区,合理布局居住片区及产业片区,增加产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减少城市人群远距离交通出行,以促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三)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从区域一体化发展角度,以一小时等时圈交通为基础,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着力发展以布局集约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为特点的生态产业园区,使城市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推进城乡产业绿色低碳,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先进智能装备制造,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引领区域产业绿色低碳一体发展。

(四)能源结构和气候评价挂钩机制

充分结合“双碳”目标,在城镇化战略、城市规划中形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强调城市能源对气候因子的影响性。一是加强光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评估和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公共基础设施等新能源可行性论证工作。二是气候作为评判“双碳”目标的直观体现,在制定城乡规划策略过程中必须考虑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新能源对城乡不同地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开展气象景观预报方法研究,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充分利用清远山清水秀、生态气候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突出生态气候特色。三是建设新能源发展示范区,引导能源结构与气候环境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实现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五)提高重点领域的资源利用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建筑、交通运输行业属于典型高能耗行业,为实现“双碳”目标,需提高此类行业的资源利用率。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建筑设计及施工人员需牢固树立低碳绿色环保理念,设计阶段需采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的设计模式,适当减少面宽,以降低能耗。建筑施工过程中需合理应用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并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以节约施工材料,降低碳排放量。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需引入低碳改造技术,增加保温层,采用新能源供暖,室内更换节能灯具,对垃圾实施分类与集中资源化处理,以构建绿色低碳社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需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采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取代化石能源交通工具。定期组织开展汽车尾气治理活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共享单车等配套设施,以实现绿色出行的目标。

(六)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实现“双碳”目标,城乡规划过程中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引入低影响开发技术(LID),以达到清除污染及节能环保效果。比如在建设城市绿地过程中,可采用雨水花园、下凹绿色、屋顶绿地等方式,以提高可绿化率,改善城市景观,促进碳中和。在城市道路铺装过程中,可应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以有效补充地下水,降低地表温度,进而减轻热岛效应

[6]

结语:

首先通过分析“双碳”目标概念与内涵,同时分析“双碳”的认识误区,最后提出基于“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主要提出构建低碳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产业发展,将能源结构和气候评价挂钩,提高重点领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等城乡规划策略,以期通过各项措施的合理应用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洪杰,王睿,张赫,等. 双学科视角下国土空间低碳规划方法研究回溯与编制讨论[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36(6):31-42.

[2] 周俊. “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探索——以合肥为例[J]. 城镇建设,2022(3):83-85.

[3] 袁怀宇,李风琦. "双碳"目标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制与应对策略[J]. 理论探讨,2022(1):140-145.

[4] 何兴,陈果. 城区开发综合碳减排的探索与实践——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规划[J]. 建设科技,2021(23):59-62.

[5] 杨波,陈天,李小艳,等. 2021年滨水空间生态修复研究与规划建设热点回眸[J]. 科技导报,2022,40(1):204-214.

[6] 张弓. 城市更新的低碳实施策略:从"拆改留"到"留改拆"[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