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高洁

临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市政道路的施工水平逐年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所处位置不同,面对施工问题往往也各不相同,软土地基是在开展道路施工工作时最令技术人员头疼的一类问题。我们在充分了解软土地基的特点前提下,探索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更好的促进市政工程领域的有序发展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近几年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快速提高,交通运输规模不断增大,给市政道路承载力造成了更大影响。当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直接关乎人们日常出行的便利程度以及生命安全,所以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已经逐渐受到相关部门与人民的高度关注。

1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是一种低强度的软弱地质,主要由泥炭等有机物质组成,含有大量水分和腐殖质,是由絮凝状物质沉积而来。软土地基自身的含水率很高,孔隙率较大,稳定性能很差,且强度也很低。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很容易破坏软基内部结构,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变形,导致边坡土体发生坍塌,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长期稳定性。软基自身孔隙率大,含有较多水分,透水性不足,对土层水质的排放不利,在长时间降雨的季节难以让雨水渗透到地基深处,会使地基更加松软。部分软基区域地下水丰富,长期受地下水冲刷,容易产生沉降问题。软基土层结构不稳定且土质松软,自身硬度小、强度低,承载能力较弱,难以固化处理,容易发生明显变形等问题,甚至导致路面沉降、坍塌。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如果未能按照相关标准对软基进行处理,缺乏对软基结构和受力均匀的把控,未能合理采用软基处理技术进行干预,可能埋下质量安全隐患,影响市政道路使用寿命和运营的稳定性。

2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2.1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将振动沉管桩与振动膜壁防渗墙两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汲取了二者的长处,达到了更优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在桩机就位之后,有针对性对打桩的顺序进行规划,然后做好沉桩施工工作,将里外两层套管沉入到软土地基当中,同时确保主机的机身能够保持水平状态,尽可能的将偏差控制到最小。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需求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拌和,然后在沉桩达到了相应的设计标高的情况下,确保双层套管内并无水分或淤泥涌入,然后进行混凝土灌注,在混凝土已经灌满腔体后,短暂停留,及时进行拔管处理,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沉管完全拔除以后,再振动一段时间,使贴合在岩壁上的混凝土能够及时坠落。然后再管桩的顶部增设砂石层,设置专门的土木格栅以便更大程度提高整个管桩结构的承载能力。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管桩的强度,并且相对于上述几类加固技术而言,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消耗成本较少,且施工操作难度较小,适用范围较广,值得推广应用。

2.2粉煤灰碎石桩技术

粉煤灰碎石桩技术作为一项常用技术,通常涉及粉煤灰、碎石与水泥等材料,当这些材料进行混合后,加入适当水搅拌,能够形成新桩,这一系列形成的新桩拥有较强黏结强度,在此基础上使桩和软土、褥垫层等形成稳定性强的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因为混凝土灌注施工工序比较简单,浆液流动性较高,所以形成地基拥有较高强度,但是应用时需要注意,在进行混凝土泵送时,可能会出现堵管问题,并且压力如果过大,则十分容易导致输料管爆裂。经过大量实践施工资料统计现实,如果泵送连接软管时间过长,混凝土和易性差,所以会导致软管堵塞几率增加;对于小压力情况,则必须确保堵管可以重新成孔,所以可能会使用过多材料,这些都是施工技术应用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2.3复合地基技术与排水预压技术

复合地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泡沫混凝土法,由于泡沫混凝土的湿容重较低,在进行回填时可以选取泡沫混凝土,而且其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可以提高路堤边坡稳固性。其优点是防水性较强,并且施工简单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二是粒料桩法,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水平振动设备将粘性土基钻出孔,填入砂袋、碎石等振密成桩形成复合地基,此种方法加固期短,可以连续加载施工缩短工期。三是高压旋喷注浆法,利用设备将注浆管放入固定位置,用浆液高压流冲切水体,喷射时要不断旋转进行旋喷形成增强体,提高地基承载力,比较常用的有单管法、三重管法,此种方法适用于淤泥质土、粉土、砂土等地基,涉及材料涵盖高压泵、泥浆泵、注浆管、流量管、注浆机等,需要经过试验明确适用性。塑料板排水法是一种重要的排水固结技术,利用塑料板排水预压提高承载力,实现软土地基的加固,此种方法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性能好等优势,适用于土基松软地段。

2.4土工合成技术

土工合成技术作为软基加固技术被应用于市政道路施工领域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桩顶安装砂垫层,在开展加固工作的过程中,确保填土能够在较为平均的情况下被施加于桩顶及桩间。其次,设置于桩顶砂垫层应当以砂石为主材料,结合实际情况配备土工织物或土工布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从根本上避免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最后,在进行软土地基加固时,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地基勘探技术实现对于施工区域内地质情况的精准测量,采取震动的方式实现对于软基路段的填充,并进行夯实处理,保证软基路面的稳定性能够延续更长的时间,即便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仍就不会出现质量降低的情况。

2.5换填加固施工技术

换填加固施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软基处理方式,适用于浅埋的软土地基,不适用于软土分布范围过大的情况。在施工前,需要组织技术交底,深入施工现场核对技术数据信息,明确施工工艺标准、检验标准等,确保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规范指导路基换填施工。换填的工艺流程包括测量放样、软土清除、回填、整平、压实、检测等环节。开工前,需要确定路基换填的取料场,在施工现场换填路基两侧挖设临时排水沟槽,避免开挖软土期间地表水渗入。安排专门的测量小组进行测量放样,在软基换填边线放样时,需要对两侧加宽,对控制点复测以确认无误,再对中线和边线进行恢复。换填前挖除不良土壤,软弱土层应确保清除干净,检测持力层的承载能力。基坑底部横坡坡度过大时,需开挖台阶。换填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认真检查,使用水泵将积水抽干,将杂物清理干净并运出施工现场。对回填的材料,应进行检验以确认质量合格。在片石换填时可采用分层换填方式,按设计的换填厚度确定方格网尺寸,将片石换填到指定区域,最后用压路机重复压实。换填完毕后,可以撒细集料对缝隙找平,如需要设置隔离层可选用土工布。在一层换填质量合格后再铺筑下一层,保证铺筑平整再用设备碾压。压实过程要保持均匀的速度,碾压后应表面完整、无明显碾压痕迹,再进行质量验收。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施工方式的不断进步及施工技术的完善,新建市政道路软基的加固技术不仅应保证地基稳定性和工程质量,还应适应道路施工技术的发展,提高道路施工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伍行云.软土地基加固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J].城市建筑,2019,16(30):177-178.

[2]胡新宏.关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框架思路[J].智能城市,2018,4(20):103-104.

[3]罗自仙.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9(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