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朱宗霞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 100086

【摘要】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65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65例,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在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PNA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CL-90(症状自评量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积极乐观的情绪,有较高实用价值。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HAMD;PNASS;SCL-90

精神分裂症又称为“早发性痴呆”,是一组精神疾病[1]。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多方面存在异常,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力,能力障碍,但较多患者的工作、社交和生活均受到影响[2]。其症状为阴性症状(意志减退、情感迟钝、思维内容和言语匮乏、快感缺乏、拒绝社交),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情感不协调),焦虑、抑郁症状,激越症状(暴力攻击、自杀),认知功能障碍等[3]。以上焦虑、抑郁症状为最常见症状,导致患者的治疗见效缓慢,病情出现加重的趋势。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9.2-2021.2月2年内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65例,男30例,女35例,年龄在36.23±4.27岁)和观察组(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在37.36±4.2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1)改善患者心理认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PNASS量表,了解其真实心理状态。在对其心理认知纠正时应保持微笑与耐心,以免加深其负面情绪。多次与患者进行沟通,准确的引导其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心理认知,并向其解释错误之处。通过容易理解的方式使其有所认识并接受如何纠正,提升正面情绪的建立。

(2)家属配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展开工作时,患者并不一定能积极配合,因此家属的配合也尤为重要。与家属沟通并了解患者病症的原因、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过往不愉快经历,有助于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以及展开护理工作。并使其正确认识患者的病症,指导其掌握一定的心理护理知识。在家属与患者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识的运用心理护理知识进行沟通,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减少其负面情绪的出现。

(3)个体化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在日常护理与沟通中,了解并掌握患者心里想法与动态,从而找出导致其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通过其病症的实际情况结合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多方面建立合理、实用的个体化心理疏导方案。护理人员实施方案展开护理工作,并通过其提升患者认知程度,缩短病症治疗的进程,提高患者依从性。在日常护理中,积极调动患者正面情绪,提升其主观能动性。

(4)心理疏导小组干预。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护理人员成立心理疏导小组,每天针对患者进行10-15min的心理疏导交谈。分析患者的HAMD、HAMA评分表,了解其心理状态。对于自我怀疑、自我贬低的患者,应在交谈中给予其鼓励与夸赞,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提升其自信心;对于常处于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应在交谈中使其回忆起开心、快乐的事情,转移其注意力,提升其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陷入绝望情绪的患者,应在交谈中给予其充分的理解,运用“感同身受”去关怀患者,使其逐渐克服悲观情绪。

(5)不同症状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如患者出现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应告知其非现实性,使其正确面对自身的病症。也可鼓励其通过画画展示出幻觉的画面,有助于了解其真实想法,更好地实施护理;对于思维内容和言语匮乏症状,应多与其展开沟通,鼓励其多开口回答问题或主动开启沟通。也可让其多讲述过往的经历或开心的事情,能够改善其思维能力并减少负面情绪的出现;对于快感缺乏的症状,应先主动与其完成一些配合活动(如手工制作等),引起其参与的兴趣,使其能主动提出参与一些活动,有助于提升其快感的产生,减少沉溺于自叹自哀的情绪。

(6)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与患者沟通后,找出其存在的负面情绪,并询问其心理状态低下的原因。护理人员应主动对患者讲述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以及自我调节的方法,患者对其有一定了解后,将意识到负面情绪会阻碍疾病康复的进程,且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从而积极配合治疗。邀请以往成功康复的病例为患者作经验分享,让患者产生恢复正常生活的想法,提升其治疗病症的信心。       

(7)情绪管理干预。①先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以及主动表达,使其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负面情绪;②当意识到自身沉浸在负面情绪时,患者可能又会产生自我怀疑。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心理暗示: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产生正面或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有助于其正确接纳产生的负面情绪,使其不再陷入坏情绪的循环;③情绪管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表达情绪,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压抑自身情绪较多,有时可能用自伤代替了表达,所以引导其正确表达情绪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引导其想哭便哭、想笑便笑,不应压抑自己,当然也应在此期间采取恰当的干预;也可通过一些常规运动使患者发泄出负面情绪,多巴胺的分泌也有助于其产生正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使用HAMD、HAMA量表进行评估,其中29分为界限值,总分≥29分为严重抑郁、焦虑,≥21分为明显抑郁、焦虑,≥14分为抑郁、焦虑,≥7分为可能有抑郁、焦虑,<7分为没有抑郁、焦虑症状。使用PNASS进行评估,按精神病理水平递增的7级评分为:1-无,2-很轻,3-轻度,4-中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度。使用SCL-90进行评估,10分为总分,分数越高,患者心理状态越良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AMD、HAMA评分对比

观察组HAMD评分18.32±3.23明显低于对照组21.56±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4,P=0.001)。观察组HAMA评分16.93±2.15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3,P=0.001)。

2.2PNASS评分对比

观察组评分3.45±1.27明显低于对照组5.3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6,P=0.001)。

2.3SCL-90评分对比

观察组评分6.92±1.27明显高于对照组4.6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1,P=0.00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病症,其在我国的终身患病率为6.55%,说明一千人中大约有6-7人患病。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之间,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多在10-25岁发病,女性在25-35岁左右[4]。本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医学界认为可能的因素有:遗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心理社会因素,少数因素有:家族史、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某些成瘾物质滥用、环境因素等[5]。当出现阳性及阴性症状,焦虑、抑郁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甚至自伤、自杀、暴力伤害他人的情况,应立即就医。精神分裂症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因其特殊性,所以护理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一般采用常规护理(保证其安全和健康,按时服药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及病情的变化,需与家属配合监护患者。在其进食时,要防止其藏药行为)。但由于其是一种精神与心理上的疾病,所以常规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不佳,甚至可能增加病症恢复的时间[6]。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引起了关注。其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其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其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为其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7]。护理人员遵循交往的原则、启迪的原则、针对性的原则、自我护理的原则四大心理护理原则展开护理工作,有助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使其代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生活与治疗环境。减少其对病症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治疗病症的信心。从而加快其康复的时间,使其尽快开展社交并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采用集体活动干预、社交训练等一系列心理护理方法,其HAMD、HAMA、PNA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SCL-9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负面情绪,有助于恢复其自信心,配合病症治疗,缩减病程恢复的时间。在孙雅君[8]的研究中也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与治疗。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其负面情绪,有助于其配合治疗,提升其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生活质量。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江蓉.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2,35(01):68-70.

[2]那爽.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128-129.

[3]车培坤.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8+32.

[4]刘立志,付明月.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58.

[5]陈燕娟.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6):511-512.

[6]韩丽萍.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J].黑龙江科学,2019,10(20):44-45.

[7]蒋艳.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8):96.

[8]孙雅君.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7):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