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李丹丹

哈尔滨美加外国语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摘要:初中数学对学生来说,相较于小学阶段难度等级上升了一个层次,需要学生更加耐心地学习。当下,我国的教育理论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主,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教育理论是以科学为主,借助分层教学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给实际教学提供帮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字: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目前,我国的教育理念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学方式,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关注,缩小甚至消除学生之间数学成绩的差距。与传统用同一种要求面对所有学生的教学方式不同,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从而可以使得学生的整体成绩得以提高。而初中数学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发现初中数学的独特魅力。

一、分层教学应用初中数学的现实性教育意义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更加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向抽象化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由于数学的工科化特质较重,往往给学生造成极大学习压力,学生对数学学习真正走入一个十字路口,且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教育作用,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长远发展也有极大帮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作为学科领路人,人生点灯者,必然要全方面助力学生稳定突破这一关卡。所以教师要改变唯一性评价标准,不能单一或片面衡量不同学生学习的进步,而是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人性格特点上,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分层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才能保证学生数学能力及数学素养的均衡、长期良性增长,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更好地助力学生未来学业有效、健康的发展[1]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教师对分层教学与数学内容之间关系和认识存在误区。这类教师认为不论是对哪个数学章节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所学知识,尤其针对课堂中所学新内容中的概念、法则、定理等。若是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仅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反而会浪费课堂时间,而对于概念、法则与规律本质的掌握还是需要学生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事实上,对于稍微有难度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学习起来很容易,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又没有发言权,传统模式教学下,学生基础不同却要在同样教学量下向着相同的目标努力,这只会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厌倦学习[2]

另外,存在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实施它。一些教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后,依旧采用同样的教学课件,并针对一些题目,教师只给学生2-3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期间禁止学生进行讨论。有些老师甚至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便直接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因为时间太短,学生甚至没有开始独立思考,所以学生不知道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因此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都是保持沉默。在这种有诸多限制的分层教学结束后,教师也不会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很快就开始总结课堂内容。由于时间有限,分层教学过于形式化和模式化,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任何效果,而于教师而言,因为分层教学而打乱了教师原本的教学节奏,也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学习成绩不均匀等。我们应该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是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中层是成绩和学习能力都比较一般的学生,三层则是学习能力和成绩都较差的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几个层次的学生要进行不一样的教学,用最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以及练习,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们运用不一样的要求,让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加有效[3]

例如,数学教师在《二次函数》课程的讲解时,在带领学生们初步了解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这几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问题,对于上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题难度要相对于比大一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老师则是为其设计一般难度的练习题,相对于下层次的学生老师则是为其设计较为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们学习效率,从而让全班的学习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设置分层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会根据自身接受能力与接受水平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这就容易导致其认知进度与学习进程产生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任务布置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提出统一性的数学实践要求。这也容易导致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从而使相关的教学实践目的得不到实现,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缺乏有效的学习思考与探究,忘记数学学习的目的与初心。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分层实践教学模式,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加,确保教学效果

[4]

例如,在《旋转》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当教学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认知,适当的布置具备一定启发性与科学性的教学实践,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有效手段加强分层任务教学与相关教学实践的合理匹配度,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在图形的旋转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合理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旋转性质的判定与研究。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通过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与研究,了解旋转、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而面对学习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对生活中的数学开始观察,产生概念,并学会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置课堂分层提问,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能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不是学生不想回答,而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因素,设置的问题都比较有难度,且没有针对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起来得心应手,相反差的就答不上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基础较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变相地打击学生自信心。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置课堂提问,将课堂问题分层,让基础差的学生不会感觉无从下手。

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这些学生通过课程预习都能回答。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问题定位在公式运算上。如在《相似三角形》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分层提问,对于下层学生,教师可以提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这是基础问题,对于下层学生来说比较简单。而对于上层学生,教师可以提问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分层提问,可以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可以让上层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现状,通过分层来掌握不同水平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分类指导,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所有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均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家键.基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视角下的深层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4):62-64.

[2]刘伟.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7):25-26.

[3]郑光华.分层教学 共同进步——浅谈新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黑河教育,2021(01):34-35.

[4]黄海明.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