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相关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相关探讨

梁辉辽1 ,陈伟2

1.鼓楼区消防救援大队     福建福州    350001

2.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福建福州   350001

摘要: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以来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提高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能力是队伍自身发展、确保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每一起灭火救援战斗中攻坚克难、化解危机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政府专职消防员

1、影响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能力的主要问题

1.1消防员流动频繁,影响战斗力沉淀

在目前消防改革进程中,因相关政策、待遇、工作要求、工作强度以及缺乏兵役制和军人荣誉感、归属感等因素,招聘制(合同制)消防员在队在岗稳定性较差,离职率较高,导致基层一线消防救援站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在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下,基层单兵作战能力始终在提升的路上,影响基层队站整建制战斗力的固化与沉淀。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当前,10个消防救援站中有7至8个消防救援站执勤人员实力不能满足灭火救援现场警戒、侦察、搜救、内攻、掩护、供水、安全管控、紧急救助等多编组作战力量编成对人员数量和人员能力的需求。

1.2灭火救援训练系统性不够突出,影响战斗力生成

日常训练中往往”“结合不紧密,甚至训战脱节,一方面训练内容单一、缺乏实战性,另一方面训练时作业环境理想化,与灭火救援时复杂的作战环境不适应,导致训练成绩在实战中大打折扣。就训练标准、达标考核而言,当前主要问题是现有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训练标准还未完全形成体系,短时的、竞技类的训练内容、训练大纲较多,长期的、系统性的灭火救援训练标准还未统一,训练工作整体表现为系统性不够突出。同时,因基层队站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结构不稳定等因素,作战编组的人员组成不能做到相对固定,导致组训中未能完全按照既定编组开展训练,作战中未能完全按照既定编组展开战斗。

1.3基地化模拟化训练开展不平衡,影响战斗力提升

目前,能够承担多方位、多层次、全覆盖训练需求的总队级、支队级基地化模拟化训练设施还未成规模建立,有的还不能成熟运行和常态化应用到各级灭火救援训练工作中。一方面硬件设施不完善。有些地区的综合训练塔(高层)未设置双自动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电梯,或已设置的消防泵房、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泵接合器等,因缺乏维护保养而不能正常使用,与高层建筑模拟训练要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教员及示教队准备不充分,模拟化训练设施布点不均衡。总队级、支队级训练(培训)基地与基地化模拟训练设施、训练任务相配套的教员及示教队编制数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承担训练任务的要求,导致要么临时抽调人员作为教员,组建示教队,质量参差不齐;要么缩减训练任务,或转向开展集中培训、竞技考核。城市消防救援站根据灭火救援工作需要而分布于城镇各个角落,基地化模拟化训练设施因集约化和节约成本等要求而集中建设在一个点上,与此同时,基层队站人员数量少、流动性大、结构不稳定,日常警务、勤务、学习教育等任务多,难以组织人员长时间驻点训练,无法经常性开展基地化模拟化训练。

2、提高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能力的对策思路

2.1争取地方政策,将政府专职消防员更好融入消防救援队伍发展全局

改革转隶之后,各地通过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有效补充基层消防救援站行政编消防员编制数量不足部分,政府专职消防员整体职业稳定性直接影响基层消防救援站队伍人员流动及整体稳定性,进而关乎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与发展大局。如何保障政府专职消防员职业稳定性和解决基层队站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已是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紧要问题。就政府专职消防员而言,在人员招录方面,应根据灭火救援工作需求,坚持招收标准和审查考核标准,身体素质、综合素质、教育经历明显不符灭火救援工作要求的,不应招录,应聘消防只为权宜之计的,不应招录。在成长晋升、待遇保障方面,应制定有政府专职消防员职业规划和职业保障,同时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在同等条件下,尽可能平移行政编消防员全部待遇,做到同工同酬同待遇,推动地方政府为退出消防救援队伍的政府专职消防员提供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提高政府专职消防员的消防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2.2抓常规、强基础、再进阶,系统推进基层队站训练(培训)工作

坚持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统一灭火救援训练(培训)标准,建立完善分岗分级训练机制和训练评价体系,实施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有系统性的训练及培训工作,逐步、全面地夯实全队伍战训基础业务,提高并保证全队伍基础作战能力。以美国消防协会NFPA 1001消防员标准为例,规范消防员I级和消防员II 级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其中,I级是需要掌握火灾特性辨识、破拆、个人防护装备、云梯车、通风排烟、救援与检查等基本知识和技能;II 级则是需要在I级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实施进阶式训练及培训,常态化推进实战化、基地化、模拟化训练,对特殊灾害事故和急难险重任务的处置战术战法开展深入研究与针对性训练。一是建立消防救援站训练师资遴选、培训、示教、激励和保障工作机制,推动训练场地设施和器材标准化建设,加强真烟真火模拟训练设施配备,建立训练装备耗材精准储备和快速保障机制;二是探索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训练工作管理,全程记录训练目标申报、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考核和复训情况,提高训练组织和训练管理效率。

2.3推行训练基地+中心站训练模式,完善基地化模拟化训练机制

2.3.1一体化方向改进训练工作软硬件建设。立足现有总队级、支队级训练(培训)基地建设情况,统筹硬件建设、训练任务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并加强训练工作的垂直管理与条块结合。在教员等师资力量建设方面,统一训练标准和教学标准,建立总队级、支队级教员库,定期开展教员集中训练,提高教员示教能力水平。在后勤保障方面,完善模拟训练所需燃料、燃油、灭火剂、设施维护等训练费用以及办公、培训、管理等其他费用的预算及支出管理。

2.3.2推行训练基地+中心站训练模式,多点建设模拟设施。基于训练工作的省、市、县三级垂直管理的探讨,分规模完善建立总队级、支队级基地化模拟化训练设施,同时结合辖区特点,分项目(科目)建立完善大队级模拟训练设施,大队级模拟训练设施主要依托于中心站(基于推行中心站+卫星站执勤模式,中心站主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和增援任务,卫星站主要负责初起火灾扑救)。

2.3.3分层级开展攻坚力量的基地化模拟化训练。依托总队级、支队级、大队级模拟训练设施,总队每半年、支队每季度,根据训练(培训)基地承载能力,抽调一定数量消防救援站的攻坚组参加总队级、支队级训练及达标考评;大队每月组织一定数量的作战班组或攻坚组人员参加大队级(中心站)轮训及达标考评,全方位推动、深入推进按标准、分层级、成系统、全覆盖的灭火救援训练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全面看待其中有关人员、装备、制度以及队伍发展的实际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度设置和坚持标本兼治,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帖经炜.提高消防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的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6):85+87

[2]许安春.提高消防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21(2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