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安全防范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学校体育工作安全防范对策研究

董舟维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摘要:体育安全始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要求。本文从制度建设、安全检查、体育教学、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学校体育工作安全防范对策建议,为学校减少和预防体育安全事故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学校体育工作;安全防范;对策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体育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体育安全事故,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着力建设平安校园,国家层面先后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文件。文件指出,学校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对照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实践,认真总结自查与反思,切实加强体育的安全保障。可是,由于学校制度不完善、顶层设计不到位、场地建设滞后、器材设备维护和更新不及时,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急救技术不扎实,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等存在体育安全漏洞,因此引发的学生死亡和伤残事故仍有发生。如何因校制宜,梳理合理有效安全防范对策,将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并将其严重程度控制到最低、最轻,是当代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对策建议

(一)持续推进体育安全工作制度建设

以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为准则,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制定《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学校室内外场地、场馆使用管理规定》、《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员职责》、《带队参加各类比赛安全应急预案》、《学校体育课程安全管理规定》、《运动会安全预案》、《体测安全防范与处置预案》、《抽测安全防范与处置预案》等制度,认真做好体育竞赛和活动的安全预案,有效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同时,学校必须完善制度上墙工作于学校体育馆、体育活动场所等显耀位置。确保学生在体育运动时,人人熟知、人人熟读体育安全防范知识。

(二)严格落实体育安全工作检查

体育安全检查,必须坚持检查、整改、反馈、核查四步骤,通过校领导、职能部门、体育教研室、体育教师、器材管理员、学生等管理群体,协同做好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安全检查。

1.体育安全工作,采取日常、定期、不定期三种检查方式。体育教学、活动、训练、竞赛、阳光长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主要采取日常检查。场地、器材设备主要采取定期检查。遇台风、高温等特殊天气,体育安全工作主要采取不定期检查。同时,落实节假日的值班管理。

2.加强重点区域的安全检查,落实定时、定人的检查原则。期初、期中、期末、节日前、假期前、每月,都对重要区域做一次全面安全检查。

3.按照检查四步骤,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及时做好场地、器材设备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隐患、安全问题的登记、筛查、分类和汇总,撰写限期整改申请并反馈给对口职能部门。精准施策,做好安全警示等应急处置;面向师生,做好必要的通知任务;关注问题解决进度,及时汇报和核查。             

4.体育安全工作负责人,抽查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每一次体育活动安全预案的落实情况,并召开部门、体育教研室、体育委员、裁判员、师生学生工作人员、学生志愿者等层面的体育安全工作会议,严格落实安全责任,预防安全事故。

(三)有效抓实体育教学安全工作

1.体育课堂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见表1)

表1    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序号

风险描述

风险等级

应对措施

责任人

1

运动时心跳与呼吸暂停

2

拨打120,使用AED,同时启用心肺复苏操作,等待医护人员

   教师

2

运动骨折

3

拨打120,止血、伤肢固定、平躺,等待医护人员

   教师

3

运动时扭伤、挫伤、韧带拉伤、肌肉拉伤

4

停止运动,冰敷,然后送医

   教师

4

运动时擦伤、摔伤、刺伤

4

大量出血,先止血,同时拨打120,等待医护人员。其他情况,送校医务室

   教师

5

低血糖晕倒

4

平躺、通风,补充能量

   教师

6

中暑

3

通风,移至阴凉处,平躺

   教师

7

空气重度污染

2

停止运动,改为体育理论课

   教师

注:风险等级1(不是很可能发生),2(可能发生),3(很可能发生),4(极其可能发生)。

2.抓实抓细体育课堂常规安全教育

课前,教师每节课认真落实学生的着装、所带物品、出勤等课堂管理检查工作;仔细检查场地、设备器材等,排除安全隐患。

课中,通过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操作教学、教学案例分析、课前视频观看形式,结合小组交流学习,加强学生科学体育锻炼、应急处理等安全教育,教授学生正确的安全措施、保护与帮助方法等,例如运动损伤、低血糖、运动性腹痛、中暑等的预防和处理;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安全观、规则意识、规矩意识、集体意识;遵循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认真组织、合理安排、科学教学,并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坚决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和“放羊”现象。

课后,带来或提醒学生做好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及时回收存在安全隐患的运动器材,例如铅球、标枪等。

(四)强化体育风险管理

一是创建安全宣传教育平台,强化师生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培训。以法律法规作为准则,以安全问题标准,安全意识标准,安全理论标准,安全方法标准,安全处理方法标准作为培训标准,开展涵盖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安全心理教育等培训内容,强化师生安全意识与责任,提高师生安全教育能力和防范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体育设施安全检查,提高体育教师的运动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对少数有基础性疾病的学生,将面向群体的体育保健课同个别化、针对性的体育教育教学充分融合。通过建立“一活动一安全预案”的风险管理机制、体育教师“应急救护一年一培训”的培训机制、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安全检查台帐和体育活动的知识、安全信息服务中心,依托数字化建设,合理布局,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大数据建设,有效抓实体育风险管理。

(五)落实体育器材科学管理

    体育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基础载体和主要教具,何保证体育器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因此,学校在平时不仅要重视增加体育器材采购的投入,还要重视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这将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从安全角度而言,一是完善学校体育器材制度化管理的措施,将体育器材管理纳入平安校园考核。二是体育器材应按风险分类管控,提高器材供应商准入门槛 。

二、结论

安全保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更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首要条件。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紧迫性。从领导到教师,从管理到实施,学校都应抓实抓细各环节,正确认识体育安全风险,理性采用风险防控策略,降低体育安全风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施峥豪,学校体育器材安全防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体育教学,2017,37(08).

[2]何立,李峰,杨华薇高校体育设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20,37(04).

[3]钱洵, 孙锋, 周秋婷, 黄涵丽, 学校体育安全保障管理评价体系构建及改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06).

[4]陈碧清, 朱毅杰, “体医融合”下高校体育安全问题的思考科技资讯[J],2022,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