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即永恒--我的读书故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遇见即永恒--我的读书故事

 ,张骁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 山东肥城 271611

春遇见冬,便有了岁月;天遇见了地,便有了世间;我遇见了阅读,便是永恒。

儿时,外公就像鲁迅先生提到的那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一样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吟到兴头上,也总是微笑着坳过去,坳过去……灵动的文字,就这样在外公有韵律的吟诵中生出了根,李青莲的《静夜思》牢牢得固守在我的脑海中,自此唐诗宋词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遇到了李青莲与王伦的深厚友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遇到了有些苦闷但又信心满满的李青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遇到了忧国忧民、兼济苍生的杜子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我遇到了豁达乐观的苏东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遇到了豪气率真的李易安……

不知何时,我这个幼小的人儿又徜徉在古老的神话传说、精彩的武侠世界中:我遇到了大智若愚的的愚公,逐日的夸父,奔月的嫦娥,让我的童年生活浮想联翩,充满梦幻;有一天,我遇到了金庸,梁羽生,我竟然能够飞檐走壁,能够凌波微步,能够挥出降龙十八掌,我俨然成了一个劫富济贫的女侠客,一身的可淡淡一笑世界就在我身后的坦然处之的侠肝义胆……

如果说古典文学让我的生活充满诗意,武侠、传说增添了我生活中的情趣,那么现当代文学更多的给予了我前行的力量: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遇到了一位有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豪情壮志的伟人毛泽东“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我又遇到了一位深情款款的伟人毛泽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遇到了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鲁迅;跟着朱自清的散文,我懂得了世间最深情的爱莫过于父母的对子女的爱,我踏着那美妙的荷塘月色,欣赏到了奇异的梅雨潭的绿,读《家》《春》《秋》《四世同堂》,我遇到了坚强刚毅的不屈服于旧势力的的觉民;读《平凡的世界》,我遇到了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孙少平。我的视线又伸向了国外,我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读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读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读列夫托尔斯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我感受到了异域的风土人情,也感受到了人格的坚韧……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上了大学我更是如饥似渴的读,读没有故事的文字,读哲理性、思想性强的书籍,忙忙碌碌的做着读书笔记,大学的图书室里总有我的身影。

后来的我走上了三尺讲台,凭着我对教育事业的执念,凭着我对孩子们的喜爱,工作之初小有成绩;可是当我面对有些学生的作业完成不够好、课上不认真听讲、总是违反纪律等诸多问题时,我有些不知所措,学校领导建议我读一读有关教育的专业书籍,于是我读了《陶行知文集》《给教师的建议》《第五十六号教室》《做最好的教师》《教育研究及方法》等专业书籍。“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我又非常幸运的遇到了教育家叶澜,在她的指引下,课下之余开始了我的反思之旅:从《老王教学反思》到《“言之成理即可”?!》,从《“反思”三部曲》《大道求简》到《汇报课展示之后》……,一篇篇反思文章在教育报刊、网站、公众号发表,我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为深化落实教体局四层面“72字”工作要求,聚焦有深度思考的“大阅读”,围绕“让学生将的更精彩”,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我积极地从“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入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了学生由阅读到“悦读”的蜕变,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思辨赏析”的综合能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读了《狼王梦》《狼图腾》《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我与地坛》《草房子》《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汪曾祺散文选》等名著名篇;我们在读蒲松龄的《狼》、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问:“孩子们,我们能否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一下这两篇课文?”同学们积极的响应,热情极为高涨,同学们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了这两篇课文。表演拉近了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我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讲得更精彩,效果非常的好!每当遇到精彩的课文时,我会和我的学生一起美美的朗读,并且还会比一比谁背得快,这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在要求学生写作的同时,我也写下水文,学生写《我想对老师说》,我写了《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生写《那一刻,我的世界》,便有了我的《那一刻,我的天空里泪雨滂沱》;学生写《让我成为了更好自己》,便有了我的《不逼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书读得多了,文字便会不经意间流淌在我的笔尖,倾泻在了洁白的稿纸上:起身来到窗前,一地的绿色在眼前弥漫开来,一篇《绿》就这么氤氲开来,荡漾在天地之间;为了填饱女儿瘪瘪的小肚皮,《红烧茄子》便新鲜出炉;独自一人伫立在窗前,慵懒的举目望去,眼前便出现了《午后的斜阳》;那个画面模糊了清晰,清晰了又模糊,梦境里便有了《飘雪的记忆》《记忆的碎片》;下了楼,入眼帘的是一地的厚厚的落叶,轻轻地踏上去,身后响起《秋》的声音;偶尔天放晴的时候,云层中突兀出了一张太阳的脸,不一会儿竟然下起了《冬雨》……

假期里我会再读以前看过的书籍,也读《特别关注》《读者》《环球人物》,还会去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叶嘉莹的人间词话第七讲》《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

“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我深谙其中之滋味,案边,沙发,茶几随处可见我心有灵犀的“益友”,引领着我向着文学的更深处漫溯,阅读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不可缺的一部分。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女儿调侃我说:“老妈以后就叫你文艺青年吧!”同事笑着说:“你这文艺青年的气质还真是杠杠的!”

遇见即永恒,我在阅读中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通过多读书加以补足,尤其是在现如今的“双减”政策之下,读书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乘上时代的风帆,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职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