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的记忆力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1

科学课中的记忆力训练

张海宁

大连市沙河口区绿波小学

摘要:记忆是知识的仓库,是创新的源泉。课改以来,尤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科学课中,人们更多关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忽略了记忆力的训练,一提到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就有人以为是要搞应试教育了。其实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并不等于让他死记硬背,不等于教什么就考什么。记忆力是智力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智力条件。实质上,它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没有记忆力就没有把握知识的能力,就无法创新。

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条件。关于这个问题,我做了初步的探索。

首先,创造轻松愉快的记忆环境。作为老师应当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亲切的微笑、幽默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如沐春风的感觉,使其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在愉快的时候很容易接受教学信息。教师还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比如在教授《测量呼吸和心跳》一课时,可将教材中的测量活动改成配乐 DJ ,学生活动起来情绪高涨,积极主动,能立刻发现并记住呼吸与心跳的规律。

其次,增强学生的记忆信心。记忆力的好与差不完全是天生的,通过训练也可以提高记忆力。但是,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失去信心,就很难提高。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多湖晖曾说过:“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信心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在记忆活动中,信心越强,记忆效果就越好。自信心是增强记忆力的内在动力,在决定记忆的诸因素中,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心理因素,不仅直接制约着记忆水平的发挥,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缺乏记忆信心的孩子教师应当降低并明确记忆目标,不断为其创造表现会。有一位四年级的男生,每次课前复习提问都想不起来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便有意与他约定提问的内容,当再次提问回答正确时,我有意流露出对他的欣赏,及时地夸奖他记得完整准确,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记忆方面的成功经历。比如:某一次单词测试全对;会背诵多少首古诗等等。回忆起这些成功,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极大的满足,激发其“我能记得住”的自信心,从而产生积极情绪,促进大脑加工、储存、提取信息。反之,如果教师对记忆力弱的孩子缺乏信心,甚至鄙视嫌弃,就会令学生怀疑、担心或否定自己的记忆能力,由此产生的消极态度和畏难情绪,对脑神经细胞的活性起抑制作用,使记忆效果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应与班主任、家长协调合作,切忌打击孩子记忆的信心。

再次,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科学课中有很多知识需记忆。比如:科学家的姓名、重要科学事件的时间地点、科学数据、自然现象规律等等。科学研究表明,左脑是逻辑脑,右脑是记忆脑。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人右脑。根据这个原理,我将一些知识转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学生既乐于接受,也容易记牢。

1.谐音法。比如在教授赤道半径6378千米时读作:庐(6)山(3)气(7)霸(8);赤道周长40091千米读作:司

(4)令( O )领(0)着就(9)义(1);地球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米读作:吾(5)要(1)领( O )领( O )678出来溜(6)溜

(6)。枯燥的数字变活了,学生忍俊不禁,在笑声中记住了一连串数据。

2.联想法。比如:已知的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想象成“水晶(金)在地上着火了烧到了木头用土和天上的海灭火”。教学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相关的情境,在一分钟内就能记住。

3.身临其境法。在教授《登月之旅》一课时涉及到很多名词、名称、时间。我让学生用新闻快报的形式将人类的登月史串联起来表演,学生有的扮演伽利略,有的扮演阿姆斯特朗,在愉悦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记住了科学家的名字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4.儿歌法。将教学内容编成儿歌,学生很容易记住。在这四种形象记忆方法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补充一此简单有效的方法。比如:重复记忆法。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留2至3分钟,让学生大声快速反复诵读知识点。因为大声而快速诵读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脑细胞兴奋起来,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这种记忆方法,需要一定的记忆长度,如果只是一两个知识点,记忆深度浅,则记得快也忘得快。因此,可以一个教学单元为模块,将知识点逐步累积,第二课累积第一课、第三课累积一、二课,第四课累积一、二、三课…………以此类推,反复重复,延长记忆长度,达到一定的记忆深度オ能记得牢。

再比如:归类记忆法。如果把记忆比喻为知识的仓库,那么只有把知识归类,仓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储存能力。可以教给学生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等方法整理知识点。科学教参的每单元知识结构图也是一个很好的整理方法。

上面提到的记忆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渗透。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记忆训练,学生就能够自如地运用记忆方法,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