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块学习——《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路及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任务驱动,模块学习——《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路及解析

韩萍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语句,借助图片,说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爬山虎做了仔细的观察,感受观察的细致。

2.抓住描写爬山虎攀爬的关键词句,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3.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用图文结合或做表格的方式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

一、助学提示,自主学习

1.借助助学提示,开启自主学习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看老师板书课题。一起读。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认写了生字词,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你还记得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描写了爬山虎的样子和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用“”标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好,同学们,开始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引发共鸣的环节,只有在此环节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带领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主动思考,产生初步认知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和交流打下基础。课堂伊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课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关键问题,通过课件呈现,然后引领学生借助学习提示,进行自主学习。本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要与本课所训练的语文要素有密切的联系,助学提示清晰明了,使学生学的明白,学得高效。)

二、合作交流,探究得法(认知)

1.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

(1)大家看,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请大家对照图片再来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爬山虎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呀?

预设:作者从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写了它的样子。

(2)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对,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生长的地方,也就是它的位置(板书)

(3)作者还写了它的什么?对啊,还有它的形状(板书)文中怎么写的,你来读一读。最后作者还观察了什么?对啊,作者还观察到了它的颜色呢。(板书)你看,作者对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板书观察:细致)

(4)我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特别仔细?

2.体会作者进行的连续观察。

(1)同学们,作者除了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还怎样进行了观察呢?读读这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课文中像这样的表示时间的词语还有很多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总结:透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知道作者可不是进行了一次的细致观察,而是进行了连续的细致观察。(板书连续)

3.体会语言准确生动。

(1)处处留心皆学问。本文的作者叶圣陶老先生,你了解他吗?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了解他。

(这就是叶圣陶老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他曾经说:你写了文章拿给别人看,别人给你删了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说明你不行。大家看,这是他给学生肖复兴修改的一片作文,从这些标标画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叶老先生对于写作是多么的精益求精啊。)其实啊,在这一篇课文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叶老用词的准确生动。自己来读读这段文字——

(2)从这些带点的词语中读出了什么?对啊,巴住墙,巴是什么意思?把“巴”换成“抓”行吗?把“紧贴”换成“贴”行吗?

是的,叶老先生的语言是多么的准确生动啊。(板书语言准确生动)

(3)现在,让我们合作读一读,体会一下叶老这准确生动的语言,老师读蓝色的部分,大家读红色的部分。

(4)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一脚一脚努力往上爬,没过多久它就长成了这个样子。(配乐欣赏图片)此时此刻,你什么感受啊?(板书喜爱)正因为喜爱这满墙的爬山虎,所以他才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正因为有了他连续细致的观察,所以他才写下了这准确生动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借助提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究,进而总结学习方法的环节,也是落实探究课的功能—教给学习方法的最重要的环节。此环节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情况,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学习过程中,肯定学生边读边画,并在旁边做批注的习惯,肯定学生有了深入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还需注意所有的方法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并板书出来的,而非硬性出示和灌输,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资源整合,实践运用(实践)

1.自主学习《昆虫记》的7、8自然段。

(1)其实像叶老这样热爱生活,细致观察的人还有法国的大作家法布尔。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了《昆虫记》这部世界名著。本单元第11课《蟋蟀的住宅》正是出自于《昆虫记》。在自主导学课中,我们已经通读了《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7、8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呢,用横线在文中画一画吧。

(2)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作者细致的观察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多么努力的小蟋蟀啊!

要不是有心人,怎么能一连观察两个钟头呢?

(设计意图:这是在第二个环节习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方法的实践过程。此环节,是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否运用已有方法进行学习并得出结论是检验第二个环节学习成败的标准。资源的种类有很多,多是本课中的其他自然段或者本单元中其他篇目可以训练这一语文要素的段落。合作交流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小结学习方法,然后抛出新的问题,新的学习要求,请学生试着运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四、资源整合,实践运用

1.教师总结,提炼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连续细致的观察,其实啊,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部分观察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科学课中学习了《我们身边的材料》《蚕的一生》《凤仙花的一生》,知道了如何写观察报告。(课件)那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如何把连续细致的观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2.巩固训练,拓展迁移

课下,请大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用图文结合或做表格的方式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在下次的读写结合课上,我们再来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精读探究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于总结前面所学,做好课堂的梳理工作,设计恰到好处的作业,使得本节课的方法在迁移中得以运用和巩固提升。实践运用环节结束后,及时进行小结,最后进行整节课的梳理和总结,既包括内容的梳理也包括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引出课后巩固训练,拓展迁移的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到的有方向,学的清楚明白,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