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园博园丁香引种示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西宁)园博园丁香引种示范研究

缪雨薇

西宁园博园和西堡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   青海 西宁   810000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 L. M. Perry)为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我国特有名花,栽培历史悠久,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芳迹。1985年丁香花被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命名为“市花”。自2005年起各园艺工作者对西宁市丁香属植物的资源和应用情况研究持续不断,近年来对西宁市栽植的丁香主要种类进行了观赏特征评价和物候观测,并对西宁市园林中丁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1-3]。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地带,地理位置在东经101°42′、北纬36°38′,平均海拔2275m,属季风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63℃,无霜期15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60mm,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土壤多为栗钙土,pH值7.8-8.5。当地的气候特点是高寒干旱、气候冷凉,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由于大多丁香属植物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轻度盐碱,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格且能耐瘠薄,从自然条件来看,西宁地区非常适宜丁香生长[4-7]

一、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场地概况

本试验在位于西宁市西南约25公里的甘河工业园区西区北端(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康城村南侧)的(西宁)园博园一期工程中进行。

1.2试验材料

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研收集的45种丁香品种,详见表1

表 1 丁香品种目录

Table 1. catalogue of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 L. M. Perry varieties

序号

种名

拉丁学名

1

四川丁香

S. sweginzowii Koehne et Lingelsh.

2

紫丁香

S. juliana C.K.Schneid

3

巧玲花

S. pubescens Turcz.

4

北京丁香

S. pekinensis Rupr.

5

辽东丁香

S. wolfii Schneid.

6

花叶丁香

S. persica L.

7

白丁香

S. oblata Lindl.var. affinis Lingelsh.

8

暴马丁香

S. reticulata Hara var.mandshurica  Hara

9

什锦丁香

S.× chinensis Schmidt

10

春阁丁香

S. vulgaris cv. Chun Ge

11

匈牙利丁香

S. josikaeaJ.Jacq. ex Rchb.f.

12

蓝丁香

S. meyeriC.K.Schneid.

13

红丁香

S. villosa Vahl

14

欧丁香

S. vulgaris L. (洋丁香)

15

罗兰紫

S. oblata cv. Luo Lan-Zi

16

波峰

S. oblata cv. Buffon

17

长筒白

S. oblata cv. ChangTongbai

18

晚花紫

S. oblata cv. Wan Hua Zi

19

紫红重瓣洋丁香

S. vulgaris cv. Zihong

20

小花重瓣洋丁香

S.vulgariscv.Xiaohua

21

大花重瓣洋丁香

S.vulgariscv.Dahua

22

紫叶重瓣洋丁香

S. vulgaris cv. Ziye

23

北京黄

S. pekinensis Beijing Huang

1.3丁香良种选育

   通过上述方法,对45种丁香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西宁市种植的良种。

1.4丁香物候学观察

丁香栽种后,对丁香的开花期进行观察、分类。

1.5丁香种植成活率研究

对种植后到开花期的丁香数目进行统计,得出种植成活率,单位:%。

1.6丁香景观效应综合评价

从景观形象因子、空间感知因子、印象要素因子3方面对丁香的景观效应进行综合评价。

1.7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使用Excel统计并分析。

2.实验结果

2.1物候学特性

2 物候期观察

Table 2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花期

丁香植物种名

早花类

4月23号到5月17号

四川丁香、紫丁香、巧玲花

、北京丁香、辽东丁香、花叶丁香、白丁香、暴马丁香

晚花类

5月28号到6月25号

长筒白、晚花紫、紫红重瓣洋丁香、小花重瓣洋丁香、大花重瓣洋丁香、紫叶重瓣洋丁香

、北京黄

中花类

5月10号到6月17号

什锦丁香、春阁丁香、匈牙利丁香、蓝丁香、红丁香、欧丁香、罗兰紫、波峰

由表2可知,本次实验选择的45种丁香根据花期可分为早花、中花和晚花丁香3种类型,早花丁香花期开始于4月23号到5月17号。有华北紫丁香、白丁香、朝鲜丁香、春阁丁香以及甘肃丁香;中花丁香,花期开始于5月10号到6月17号,相对于早花丁香而言,花期相对要晚大约15天。晚花丁香花期开始于5月28号到6月25号。与中花丁香相比要晚15天。有云南丁香、北京丁香和暴马丁香等类型丁香。在栽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丁香能二次开花,就平均而言,丁香平均开花的时间持续在2-3周。各种类型的丁香陆续开放,前后持续的时间大约在2个月,但由于每一年气候的差异,丁香花的花期将会有所差异。

2.2种植成活率研究

3 丁香预选品种目录

Table3. catalogue of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 L. M. Perry selected clove varieties

序号

种名

拉丁学名

1

四川丁香

S. sweginzowii Koehne et Lingelsh.

2

紫丁香

S. juliana C.K.Schneid

3

巧玲花

S. pubescens Turcz.

4

北京丁香

S. pekinensis Rupr.

5

辽东丁香

S. wolfii Schneid.

6

花叶丁香

S. persica L.

7

白丁香

S. oblata Lindl.var. affinis Lingelsh.

8

暴马丁香

S. reticulata Hara var.mandshurica  Hara

9

什锦丁香

S.× chinensis Schmidt

10

春阁丁香

S. vulgaris cv. Chun Ge

11

匈牙利丁香

S. josikaeaJ.Jacq. ex Rchb.f.

12

蓝丁香

S. meyeriC.K.Schneid.

13

红丁香

S. villosa Vahl

14

欧丁香

S. vulgaris L. (洋丁香)

15

罗兰紫

S. oblata cv. Luo Lan-Zi

16

波峰

S. oblata cv. Buffon

17

长筒白

S. oblata cv. ChangTongbai

18

晚花紫

S. oblata cv. Wan Hua Zi

19

紫红重瓣洋丁香

S. vulgaris cv. Zihong

20

小花重瓣洋丁香

S.vulgariscv.Xiaohua

21

大花重瓣洋丁香

S.vulgariscv.Dahua

22

紫叶重瓣洋丁香

S. vulgaris cv. Ziye

23

北京黄

S. pekinensis Beijing Huang

4种植成活率

Tab4. Planting survival rate

序号

品种

栽植数量(株)

成活数量(株)

成活率(%)

1

大花重瓣洋丁香

10

10

100

2

小花重瓣洋丁香

204

204

100

3

巧玲花

558

530

95.0

4

什锦丁香

30

29

96.7

5

“波峰”

127

127

100

6

“春阁”

13

13

100

7

“罗兰紫”

128

128

100

8

四川丁香

387

372

96.1

9

“晚花紫”

35

10

28.6

10

“北京黄”丁香

64

49

78.1

11

花叶丁香

6500

5590

86.0

12

蓝丁香

10

10

100

13

紫叶重瓣洋丁香

8

8

100

14

洋丁香

15

15

100

15

白丁香

77

77

100

16

紫红重瓣洋丁香

5

50

100

17

“长筒白”

76

69

90.8

18

北京丁香

21

19

90.5

19

辽东丁香

1682

1658

98.6

20

匈牙利丁香

15

15

100

21

红丁香

12

12

100

22

紫丁香

1290

1290

100

23

暴马丁香

615

61

99.2

本次试验共种植丁香11882株,成活11062株,整体成活率达93.1%,成活率最低的“晚花紫”仅为28.6%,“北京黄”丁香78.1%次之,不适宜在西宁市种植,其余品种成活率均在80%以上,对西宁市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适宜在西宁市进行种植。

2.4景观效应评价

2.4.1景观形象因子评价

景观形象因子评价中,丁香形态美得分最高,平均分值为0.734,丁香种植样地R1得分为1.022,高于其他花卉种植区,最佳种植配伍为:小花重瓣洋丁香+巧玲花+花叶丁香+紫丁香。

2.4.2景观形象因子评价

景观形象因子评价中,层次感得分最高,平均分为0.761,得分最高的样地为R3,获得1.326分。

2.4.3 印象因子要素评价

在印象要素因子的评价中,景观和谐度得分最高,为0.806分,评分最高的样地S3,评分高达1.385

3.讨论

本试验中在西宁市引种种植的丁香根据花期可分为早花类、中花类、晚花类3种,这与杨巧妹等[8-9]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在不同牡丹种类的开花时间上存在差异,推测这可能是西宁市气候因素影响所致。本试验中,“晚花紫”丁香在西宁市的种植成活率最低,仅为28.6%,“北京黄”丁香次之,虽然桂炳中等[10]研究发现“北京黄”丁香因耐寒、耐旱适宜在西宁种植,但是本次试验中“北京黄”丁香的种植成活率为78.1%,低于“波峰”丁香、“春阁”丁香、“罗兰紫”丁香的种植成活率,推测可能是因为本次试验种植时间选择在了4月初,当时西宁市平均气温在0℃~15℃之间,气温整体较低,且早晚温差明显,对丁香种植的成活率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而“晚花紫”丁香的种植温度需维持在10℃~22℃,适宜种植的环境为室内盆播或露地畦播,本试验在(西宁)园博园一期进行,以室外种植为主,因此不满足“晚花紫”丁香的种植条件,而西宁市的气温亦无法满足,推测这可能是导致“晚花紫”丁香种植成活率低的原因。

    花灌木的美景度与植株的形态因子有着直接的关联性,但是不同植物种类的美景度受到形态因子显著影响的种类和程度存在差异。丁香的美景度主要受偏冠率的影响;黄刺玫的美景度主要受分枝强度和叶缺失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为叶缺失程度>分枝强度。是否可以推测形态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与灌木树形体态的类型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尚不可知,有待深入研究

[11]。紫丁香虽然较好,但是较高的偏冠率依然表明存在生长环境不适宜的情况。研究结果对于植物景观营造和养护管理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虽然园林绿化中通常认为丛生型灌木最适合搭配于林缘,但是其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的满足未给予充分的重视[12-13]。仅从喜光和耐阴层面大致安排植物种类,忽略生长空间的需求,拥簇种植在群落前、乔木树冠下的种植方式,将会导致这类灌木生长形态受损、观赏品质下降的景观效应。植株形态的变化受到复杂生长环境的影响,其中群落组合的搭配模式和栽植密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4-19]。本研究中选取的对象反映了它们在组群生长环境中的景观表现,其形态特征受到组群搭配模式的影响。植物组群搭配是公园绿地景观营造的主要形式,进一步研究显著影响美景度的各个形态因子在不同群落组合中的变化特征,将有助于探究合理的植物组群搭配模式和栽植方式。

色彩美是影响丁香园植物景观美景度最显著的评价因子,与美景度值呈现正相关。层次感是影响丁香植物景观美景度的第二大因子,层次感越高,其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值就越高[20]。植物景观层次感对丁香植物景观和谐度的影响排列在第三,与美景度值呈现正相关关系。文化韵味对丁香园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最小,且与美景度值呈现负相关。将20个样本的天际线、和谐度、层次感以及色彩美四项因子所对应的数值代入到评价模型中,并将不同造景形式的植物景观进行排序,得出分值较高的 R2、X4、R1、X1、R3号样地,此五种类型的丁香植物景观均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本次试验对丁香花的引种、种植、观赏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为之后(西宁)园博园丁香主题园的落成做了有利探究,同时也为青海省内利用丁香花实施绿化提供了有利探索,为推动青海省生态建设转型升级,建设先画画幸福美丽的西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得顺. 丁香栽培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2010(3):2.

[2]王山,包玉连. 丁香种植培育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7(19):130-131.

[3]程前,夏兆友,李辉. 小叶丁香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6(7):1.

[4]姜日忠. 丁香栽培技术及应用探讨[J]. 农村实用技术,2022(3):2.

[5]赵敏成. 丁香栽培技巧探析[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29):1.

[6]冯海平. 西宁市丁香属植物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00(016):1-5.

[7]行英秀. 丁香栽培及繁殖技术分析[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

[8]美琪·凯瑟克,丁译林. 论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J]. 美苑,2015(6):9.

[9]王伶利,李晓萍,张国利. 丁香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J].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1):1.

[10]杨巧妹,孙斌. 小陇山林区西蜀丁香物候观测[J]. 林业科技通讯,2022(1):2.

[11]桂炳中,黄志敏,梅小红. 北京黄丁香栽培技术[J]. 花卉,2014(11):2.

[12]马文乾,刘更喜. 西宁丁香栽培品种的物候现象与园林应用[J]. 青海农林科技,2008(4):5.

[13]刘仁奎. 小叶丁香开花习性的观测与分析[J]. 吉林林业科技,2013(5):3.

[14]陶继新. 兴隆山保护区紫丁香等观花植物物候观测报告[J]. 中国林业产业,2016(09):260-261.

[15]沈恬. 暴马丁香植株芽类型的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0(07):253-254.

[16]吴国良,杨志红. 丁香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2):3.

[17]龚梅香,吴俊. 丁香的繁殖及其应用[J]. 中国花卉园艺,2007(2):2.

[18]张向东,阮斌. 丁香花的播种育苗技术[J]. 林业科技通讯,2005(9):44-46.

[19]王伶利,李晓萍,张国利. 丁香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6.

[20]周涛,吴澎. 盆栽紫丁香花开两度[J]. 中国花卉盆景,199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