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积淀下的劳动教育主旋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本土文化积淀下的劳动教育主旋律

杨梅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意义。近几年劳动教育的新形势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必然有新面貌,教师也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劳动教育观,但如何做到具有园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又不失“五育融合”的理念,是我们一直需要实践、反思、再实践的。

【关键字】

本土文化  劳动教育  幼儿园

【正文】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基于农田、运河等自然环境特点,和萝卜干特产加工基地的民俗文化熏陶,在逐渐挖掘劳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坚持陶行知先生“活教育”理念引领,助推幼儿园劳动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巧手娃”劳动教育课程。新时代,我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劳动素养的提高,那么,在本土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呢?

一、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庭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状态,家长们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了体现“爱”,包揽孩子大部分能自己完成的事情。部分家长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只要身体好、学习好,会不会做家务无所谓。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引导的现象,比如把擦桌子、倒垃圾等家务活当作孩子调皮捣蛋时的惩罚的手段。其实,这些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告诉孩子:劳动不重要。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知道纲要(试行)》,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其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不同年龄段孩子能做的事情不同,但当孩子表现出愿意去做的意愿时,其实就是在提醒成人,该放手了。劳动不仅是锻炼孩子动作那么简单,它蕴含着重要的“学习价值”,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劳动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小肌肉发展、对事物的认知、满足探究欲望,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感。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需要通过感官作用,如手的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也就是说,加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孩子大脑智力的发育。不仅如此,幼儿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来增加对环境的“控制”,能获得安全感。

二、本土文化对劳动教育的作用。

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选择的内容贴近生活越具有教育的价值,且营造轻松、愉快的劳动氛围,组织多样化的劳动形式,更能使幼儿在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天性。我园地属的新闸镇,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古运河文化、特产基地等等,充分发挥这些地域优势,挖掘周边教育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发丰富多元的劳动教育活动,真正发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

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珍贵的劳动思想,劳动应该是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实施劳动教育时,身体力行的示范远远比说教更有效果。比如每年农耕时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孩子们来到园区周边的田地里,观察劳动人民的耕种画面、亲身参与不同农作物的耕种与收获过程,园区内还专门创设了“归园田居”种植地,通过看、听、说、做、想等多感官体验,为农耕型劳动提供了直观性的教育资源库。再比如古运河的历史文化,带给我们运河沿地生活的人们特殊的情感,新闸的船闸开建,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地方的文脉,这些文化积淀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变身志愿者,体验保护运河文化伟大行动带来的自豪感。

三、本土文化与幼儿园劳动教育有效融合。

基于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现“1+1>2”的家园劳动教育模式,我园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场域空间,打造了多个劳动实践“基地”,逐步形成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1.结合自然资源开展的农耕型劳动班级微课程。

“大自然是二十四小时、时时开放的课堂”,我们可以将传统农耕文化引入常态化教育。在“归园田居”种植地,组织幼儿收集不同时节下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再形成农田规划表,呈现出“一班一特色”的种植格局。这样幼儿可以真正管理种植园地,亲身参与农作劳动,而且通过家长助教,请有经验的幼儿家长来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解种植技巧,也可以走进周边的田园,探索农作物生长的秘密,从选种、种植,到观察生长变化、收获,整个过程对孩子们来讲都是学习,初步感受我国农耕文明对自然节律精准把握的宝贵智慧。

2.结合“荷”资源开展的服务型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园区周边1公里有远近闻名的“荷园”,作为开放型的生态公园,环境保护问题就需要我们发挥每个人自身的力量,通过主题活动,幼儿从自发的活动逐步变成自主探究的活动,用实际行动,向自己的家人、邻居宣传保护“荷”文化。每到初夏荷花即将盛开,荷园里的游客就开始络绎不绝,这时孩子们就会变身志愿者,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情况,有的班级制作标语,有的班级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有的班级做起了导游服务,大家力所能及开展“小卫士”行动。

3.结合文化资源开展的创造型劳动区域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幼儿独有的“工作”,也是树立幼儿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随情节推进将劳动意识渗透其中,在强调创造性劳动时,也是幼儿创造性探索世界的路径。在乡镇赶集中,孩子们乐意模仿成人的买卖行为,对本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园的“小集市”特色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体验和创造的平台。比如艺术类表演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皮影戏等;美食类制作活动:常州麻糕、新闸萝卜干、豆腐加工等等;买卖类游戏活动:跳蚤小铺、多肉小市等等;这其中几乎都为真材料、真游戏,汲取本土文化精华,发挥幼儿游戏创造力,从游戏前的收集摆布到游戏中的制作,再到游戏结束时的整理收纳,无不体现着劳动的影子。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应更关注劳动的过程,关注劳动情感态度的萌发和综合全面的发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要求我们沉浸到幼儿的生活当中,深入观察幼儿,理解他们有怎样的劳动需要,开展那些与本班、本园幼儿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符合幼儿生活需要的劳动活动,避免那种脱离了幼儿真实生活情境的劳动任务。目前全国各地校园都在轰轰烈烈的展开劳动教育,我们也会在实践中也不断思考,努力彰显劳动教育的本质。

注:江苏省教育科研“十四•五”一般课题《指向幼儿劳动素养的“巧手娃畅游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03.

[2]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0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