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以农学定向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地方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以农学定向班为例

何忠萍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的高校学习。由于少数民族的思维形态以及学习方式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内地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本文就农学定向班为例,对地方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方高校;农学定向班;教育路径

引文:由于地方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而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内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又是未来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地方高校应该重点关注少数民族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少数民族思想教育现状

现阶段的农学定向班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文化基础差、民族意识强烈、自律性差。

1.文化基础差导致的沟通困难

由于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与内地高校大有不同,虽然来自少数民族的学生普遍都有较高的求学欲望,但是由于国家对民族地区相对于内地其他地区的考试要求以及教育要求不同,所以内地的学生文化基础水平普遍都比少数民族的学生高。所以,少数民族的学生与内地学生的学术沟通难度大学习压力大,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2.民族意识强,导致自尊心强,容易被刺激

少数民族的学生的民族意识是十分强烈的,所以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也非常重,他们十分容易被其他民族的学生相关自己民族的言语刺激到,容易心理失衡。

3.自律性差

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教育的管理不像内地一样严格,所以他们普遍懒散,但是集体意识又强,所以他们的竞争意识没有内地的学生强,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就会更加跟不上内地学生。

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对策

由于上述存在的教育难题,提出以下四个针对性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加强少数民族的各种教育

对于沟通问题,高校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对于民族而产生的心理脆弱问题,高校加强民族观、宗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自律性差的问题,针对性加强学生的网络信息教育以及就业创业教育,以此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

2.加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

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的管理,最根本的就是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管理结合,健全对于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3.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

对于农学班的少数民族学生,高校与教育者应该重视他们的特殊性,采用最为恰当的教育方式将实际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联系起来,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在少数民族农学班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基于对上面对策的分析,规划出以下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1.依托两大阵地

第一,依托于红色文化对农学班的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普及,旨在建立少数民族的学生的中华民族集体意识。例如参加开展的红色教育基地活动,用鲜活的红色教育资源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最感同身受的教育体验去学习近代史、党史以及一系列党的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第二,利用第二教育课堂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多样化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320”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强度。再者,高校以及教育者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进行大学生就业理论以及实践指导,通过对农学学生进行关于农学的就业领域理论知识以及就业实践方向的指导,让学生不会对农学就业方向困惑。而且,教学还应为少数民族学生规划好各种考试,以此解决懒散以及理论知识差的问题,比如农学专业可以考相关农业就业的职业执照以及普通的所有大学生都能参与的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普通话测试等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第二课堂还可以结合少数民族节日接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以及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放松、展现自我的机会。

2.用系列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利用主题教育开展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感恩、爱校、诚信、公民责任的相关教育等。针对农学班学生进行的主题教育,高校以及教育者开展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教育会议,做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饱满。

第二,对于学生的修身养性教育,依托农林学部党员工作站开展的各类农学学习活动,开设读书学习交流平台,使少数民族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以各类主题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生活教育成长,进一步加强精神成长。

第三,民族团结进步系列活动

以各民族团结繁荣为主题开展民族团结繁荣创建活动。创建活动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意识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农学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开展民族理论与政策宣讲、结对帮扶、智力帮扶、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促进各个民族师生更加理解贯彻新时期“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以及“六观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增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识形态,实现学生为家乡做出贡献。

三、抓好三个阶段

1.入学阶段

对于刚入学阶段的少数民族新生,学校以新生群、专业群、班群、学院公众号等为阵地,班导师、专业导师、辅导员以及师兄师姐等为主体,利用重大的教学活动以及节日活动等实践类活动开展关于民族团结的教育活动。对于党员教育,高校实施积极分子谈话、确立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各类对新校园的了解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对刚入学的少数民族新生通过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以多元化的方式沟通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环境。

2.离校阶段

对于即将离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高校可以举办安全教育系列报告会,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及组织毕业生捐赠闲置物品给家乡贫困学生,增强学生感恩意识以及民族凝聚感。

3.特殊阶段

在特殊的红色教育或者其他教育意义的日子让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线上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历史,做到爱党、爱国;通过线下学习历史时期的物品等体验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爱民意识,增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农学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地方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主要就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进行多方位的教育引导以及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加强,做到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关注,实现农学学生能够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出一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丹凤,宋玉成.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2):17-19.

[2]尹航.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05):146-147.

何忠萍(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单位: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宜宾学院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2022TZKT08)资助,课题名称:地方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以农学定向班为例,课题编号:2022TZKT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