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刘林舒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高校需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实习是必要的环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强化实习效果,落实好对实习的总结工作,就需要做好对实习质量的评价。为此,要健全评价体系,并确保它被用到实际工作中。文章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分析了当前该专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阐述了在实习过程中落实质量评价工作的意义,具体从多方面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评价体系,。

前言:在现行的实习评价过程中,出现了标准不统一、具体指标不明确、存在着较大随意性以及学生的满意度较低等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科学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实习的高效落实、质量提升,都有重要作业。同时,这也能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形成助力,甚至是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且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1目标性原则

首先要明确,作为教学的一环,实习是为了服务于人才培养,所以在构建实习评价体系时,要遵从目标性原则,必须立足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要适应专业的发展要求,根据培养计划的变化,对体系进行修改与完善,确保其能够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在健全的体系支持下,科学的落实质量评价,能够在对实习结构做出评价的同时,帮助实现培养目标,使高校打造出更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

1.2全面性原则

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和基础职业素养养成的任务,采取多维度的评价,以体现全面性的原则。评价需要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从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因为考核而考核,所以内容必须是全面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要突出实习的完整性,将所有关于学生实习表现的内容都涵盖在内,不应当有遗漏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才能够全方位的分析实习过程,并给出一个可观的评价,而非仅仅是为了形式。另外,评价不仅要全面,更要做到客观,这是最根本的要求。高校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习表现,遵循发展的教育理念,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再根据结果,对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预测,并给予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1.3系统性原则

在实习的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对实习学生的评价细节,而不能只是片面地、一味地强调终结性评价,要兼顾实习的过程性评价,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以考核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重视技能的培养,避免单纯空洞说教。在构建评价体系时,一定要突出系统性原则,保证其总体的科学。为此,需要保证评价的主体和指标的多元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性,多方面、多渠道、多措并举,让质量评价既能够有序进行,又能够切实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必须遵循专业发展现状,充分掌握实习的特点,保证所有指标的科学、客观,同时指标间又要做到相对独立,并分别反映出实习的一方面情况。

1.4导向性原则

对实习过程的评价要有导向性,而并未只完成打分、评级等简单工作。因此,在体系构建以及完善中,应当明确评价的导向,基于此,使评价能够指引实习工作有正确的朝向,也就是面向培养目标,并且确保方向的正确性。从目前的人才需求来看,旅游管理主要看重的是实践性,所以多数岗位的要求都是能力和经验两方面,并且更倾向于实践能力。因此,在评下体系中,也要体现出这一点,必须重视人才的养成效果,并把能力当成主要的指标,这样才能让评价给予实习正确的导向。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2.1评价方法单一

在我国的许多高校中,当前的实习评价方式还是相对老旧的,基本以档案评价法为主,学生实习过程中完成的教学反思、班主任管理反思、实习周志等材料作为评价依据。但这些材料通常只是记录实习过程,并没有作为评价依据的价值,很难从中分析出学生的实习表现。在实习结束后,上交的这些材料,也未能在过程性评价中得到有效利用,导致评价缺少足够的依据。不难看出,这种方式有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实习成绩评定一般程序为评价主体针对实习生课堂教学实践、班主任管理工作等进行评价,实习单位评定综合能力等级,学校参考评价主体意见给定最终的实习成绩。此方式易受评价主体人际关系、个人偏好、自身经验等因素干扰,质性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与量化评价的科学性无法得到保障。

2.2评价形式不完善

在许多高校中,实现评价都是走形式,很难反映出学生表现,更加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阶段的一些高校中,评价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形式上,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他们采取的评价形式,基本都是终结性的,只看重结果如何,不考虑实习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一次性评价的问题,得到的结果比较片面,和学生的表现经常有出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实习时,没有对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所以缺少详细的记录。在评价时,能够作为参考的,只有带头教师的观察、印象,或是实习单位给出的鉴定表、学生的实习报告等,根据这些材料来进行最终的打分。然而,实习是具有动态性的,而且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实习的实际质量很难用报告上面简短的总结来呈现。因为在实习中,未能够采取合理的监控与管理,所以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样是相当有限的,这违背了实习的初衷,严重降低了实习的质量。对此,必须要完善实习质量评价的形式,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并采取阶段性评价的形式,来及时、准确地给出客观评价。同时,要遵循新的评价体系,落实过程性的评价,确保评价体系的客观性。

2.3评价内容局限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的评价,内容有严重的局限性,只涵盖了岗位绩效、管理工作表现等。这些都只是工作方面的内容,虽然能够在部分层面上反映出学生表现,但并不够全面,这很容易造成质量评价不客观,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在评价内容中,没有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和未来发展相关的内容,也没有创新、合作能力等重要能力相关的内容,所以很难反映出真实的实习质量,结果也就没有了可靠性,不能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

2.4评价主体不够全面

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中,实习形式较为统一,都是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然后进行分布式的管理,以此来保证实习的效率。然而你,由于实习单位相对较分散,加上这些实习单位接收实习学生后,也没有较为规范的评价制度和较为详细具体的要求条件,从而造成了高校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质量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传统的实习评价更多地关注实习学生的工作情况,且进行评价的主体一般为学生所在的高校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评价缺乏第三方参与,如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等无法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以上这些都是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效果评价不够全面的表现。在对实习现状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评价的主体更多地是由指导教师来担任,由于他们的精力有限,所以基本都是以学生的报告、总结等为依据,给出一个“中规中矩”的评价。而这个过程中,企业都是很少参与进去的,所以不会参考企业的反馈。即使一些院校在尝试增加评价主体,让企业中负责的人员来做出评价,也并未取得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质量评价总是被当作是走形式,许多企业只是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来打分,并没有参照质量评价体系,导致打出的分数没有参考性,显然也不够真实。此外,学生作为实习的参与者,明明是最有发言权的,却恰恰被排除到了评价主体外,在整个评价系统中,无法给出自己的看法。所以,必须对目前的评价主体进行拓展,把企业、学生等纳入进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使质量评价变得更加可靠。

2.5师生对评价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是实习中的评价主体之一,总是占据着主导,本应当极为重视这项工作,并且能够认同评价对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能力、优化实习流程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评价没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基于的标准也缺乏明确性,造成了质量评价有过大的主观性。而评分的流程也十分简短,教师只需要给出一个差不多的分数即可,这就使得教师对该项工作缺乏重视,只将其作为必要的形式,而不去深挖开展评价的意义。对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分数就能代表成绩,对过程反而是缺乏重视,即使成绩比较不理想,也并不会从实习的过程中找原因。因此,师生双方面对评价时的态度,都是比较随意且模棱两可的,甚至还会有消极的看法,并没有对此有高度重视,造成该项工作开展不利,相关的体系也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健全。

2.6评价工具固化

现在的评价,选取的工具高度固化,基本是以实习报告、企业鉴定表、实习周志、教育实习质量评价表等,这些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习过程进行客观记录,但其结果难以量化。同时,固定的评价工具易导致评价主体形成固性思维,甚至套用固定模板,对不同实习生做出相似性极高的评价或分数、等级,导致评价结果存疑。

3.完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措施

3.1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档案评价法收集的实习过程资料一般在实习结束后上交,高校指导教师难以在实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为了更加客观地对实习质量做出评价,应当尝试采用多种方式。其中,阶段性评价机制是可取的,它能够有效进行过程性评价。在高校中,可按实习阶段制定循序渐进的标准,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反馈。而在过程性评价中,评价主体结合实习生原有基础水平与实习成长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根据其在实习中的收获,以及在岗位上的表现,这样就能够客观判断出实习的质量。因此,我国应基于档案评价法进行阶段性过程评价,并通过阶段性实习评估表,及时地进行评估与交流反馈。教师、企业、学生三方在实习过程中应定期研讨,切实提出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其在旅游管理专业上的发展,并根据获得的评价结果,完成学生对自我的反思与提高。

3.2制定阶段性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既注重教学实践与能力,又强调实习生工作态度、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观念层面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实践的价值。由于学生间在理论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差异,评价标准也应根据实习阶段与时长分设不同目标要求与能力标准,只有完成了某一目标,或是达成了某个阶段的标准,才能够进入下一阶段,并改为使用新的评价标准。通过这种阶段性标准,能够将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能否在实习中达到能力标准以及实践能力是否有真正的提升。因此,我国应在不同实习阶段设立不同标准,重点关注学生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通过”,学生用一步步的努力,完成每一阶段的目标,可以增强信心与能动性,提高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且由被动完成任务转变为积极的自我提升。

3.3设置多维度评价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中,实习工作要符合专业发展新要求,并在评价内容上有所体现。在评价工作中,为了保证客观性,就必须遵从全面性原则,要采取可靠的教育评价形式,积极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并对评价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必要的评价指标。为了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素养,评价内容要体现在管理能力、学科知识、教学研究与反思、等方面。同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获得与培养,还应着眼于职业发展,强调其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沟通合作技巧,培养团体互助互动与协作学习意识。为此,多维度评价内容应关注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的培养,并加入学生对职业身份的认同感、职业修养、专业的发展性与重要性、思维品质、道德素质、综合素养、心理素质、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反思意识方面。

3.4选择多元评价主体

不同个体关注领域、代表立场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质量评价中,必须要融入多个主体,并且合理分配他们评价的权重。企业负责监督协调,从宏观上把握实习活动,对实习的正常开展及评价结果有效性。具备深厚专业知识背景与教学经验的高校指导教师能对实习生实际表现做出科学分析与精准评价,并且对实习生表现及成长了解较为充分、全面,能保证评价的个性化与指导性。实习生本人作为评价主体能提高其反思能力,而作为实习的实践者,对实习工作最具发言权。因此,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将各方相关者纳入其中,共同参与到质量评价工作。通过不断交流与协商取得的评价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多方主体意见,从而让结果达成统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中,比较理想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四元主体,即实习单位、学生所在高校、指导老师和学生本人,四方通过各自参与评价工作的实际,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价学生实习的情况。四元的主体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制订出严格的评价体系,并使其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自我评价方面,通过学生本人对自己参加实习情况的客观评价,使其高度重视实习环节,培养自己的能力,增强今后的就业竞争力。

3.5加强对实习质量评价的重视

在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师生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参加实习这一任务的正确观念的培养。重视评价工作,并推动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可帮助梳理学生参加实习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促使该工作执行起来更有章可依、有迹可循。如在进行顶岗实习时,学生需要加强岗前培训等,在实习结束后需要提交相应的材料,如实习总结、实习报告等材料。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此重视起来,并确保学生的实习工作落到实处,用实践来强化技能,使所学知识得到运用,这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融合。

3.6创新信息反馈方式

为了使评价足够客观,就要有大量的评价依据,通过对这些依据的整合、提取,能够反映出实习的过程全貌,由此得到的评价结果,是真实且可信的。而为了获得这些依据,就必然离不开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在过去的实习中,信息反馈是不够及时的,而且渠道只有电话、微信等,虽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但信息主要是单向传递,在多元的评价主体下,无法进行有效的公开,所以并不适合在评价中使用。对此,应当拓宽反馈渠道,创新反馈的形式,来适应新的评价体系。高校可以建设网络平台,并开发信息交流功能。通过使用这个平台,学生、高校等多方可以无阻地交流,从而及时反映实习的各种新动态,使得评价有充足的依据。同时,这也方便了教师提供实习指导,以及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从而对实习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学生间也可借此进行交流,分享实习的经验,让信息反馈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价值,增强实习的整体效果。

结语:高校应健全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其中的指标,并且做好对实习过程的管理,较为全面地了解实习情况,从而客观地完成评价工作。实习在现阶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先适应岗位环境,并掌握实践技能和部分经验,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有切实的帮助。而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要求,也是开展学生实习的前提。为此,高校在落实实习工作时,需要围绕着学生群体,针对实习展开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健全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海南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海南旅游概览课程为例[J].陈立群.大学.2021(04)

[2]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卓玛措,王闯.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

课题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与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SJGY2021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