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朝鲜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新文科背景下朝鲜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郭艳馨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摘要:在国际化全球发展中,“国际化人才”培养逐渐成为新时期教育培养目标,既是适应新时代全球化发展环境,亦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就现阶段朝鲜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复合型朝鲜语专业人才,本文将立足这一视角,结合当前存在的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朝鲜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更好的推动朝鲜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新文科背景;朝鲜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在国际化全球发展中,语言的学习不再单纯的需要基本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还需要学生掌握其他知识与技能,发展为适应新时期环境背景下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因而高校在开展朝鲜语专业课程时,应需立足新文科背景,结合当前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出符合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优化,以更好地满足新文科建设需要,培养更具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朝鲜语专业人才。

一、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一方面,通过革新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当前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现时期,在全球化环境发展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之一,以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因而在朝鲜语专业课程教育中,应需立足国家战略发展视角,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的适应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另一方面,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能够更好的应对新国际竞争需要。中韩国家的国际地位在近年来发生一定的改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韩国自贸协定的签订,使得中韩经济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联系[1]。现阶段,汉语已成为韩国内部的第二外语,且多数韩国大学已逐步开设汉语专业,意味着中国的朝鲜语专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保障朝鲜语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与韩国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则需立足新文科背景,对现有朝鲜语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促使学生能够具备朝鲜语技能的同时,还具备至少一项专业技能。

二、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就现阶段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革新。一方面,当前培养目标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导向不符。目前多数高校在开展朝鲜语专业时,其培养目标主要以单一的朝鲜语语言技能培养为主,其对于人才定位上,仍倾向对翻译型人才的培养。而现如今语言专业更侧重工具性应用,需要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亦具备另一种专业技能[2]。另一方面,目前在朝鲜语的培养理念上相对较为落后,教学手段仍处于传统形式为主,教学内容侧重朝鲜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而事实上,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立足宏观的角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展开培养,在发展学生语言专业技能的同时,以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但目前课程的设置上,这部分相对较少,仍是以语言教学为主。

三、新文科背景下朝鲜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一)实现培养模式从语言教学到语言教育的转型

就高校创建的本质意义而言,其开设语言专业课程的目的,不止在于教育语言技能,更是重在对社会及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减负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社会服务等使命。结合新文科教育理念,高校在开展朝鲜语专业时,亦需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对现有朝鲜语专业培养模式进行转型优化,将传统的语言教学转变为新型的语言教育课程[3]。具体而言,一方面,需将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将过去单一的语言教学调整为具备文化教育内容的课程,如韩国文化、韩国社会等内容;另一方面,还需增设实践类课程,深化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语言表达及翻译能力,包括笔译、口译等内容。此外,还可开设中韩学生的共同课程,借此促使学生对中韩两国的各领域内容进行交流与学习,深化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使其能够充分了解韩国语言文化及其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区别。

(二)实现朝鲜语系与其他院系的跨院系合作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朝鲜语专业课程的开展不仅需要基础的语言教育,还需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强化培养,使其能够在顺利交流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从而在职业岗位中实现良好发展[4]。因而在现阶段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下,还需对学生展开“语言+”教育模式,可组织朝鲜语系学生与其他院系实现跨院系合作学习,在主攻朝鲜语专业的同时,进行跨专业辅修,确保学生具备“语言+技能”能力。具体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则可据此重新确立,如要求学生在基础朝鲜语掌握的基础上,亦能够具备英语语言基础及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攻读其他专业课程内容或辅修第二专业或学位,如法律、经管、金融等。要求英语语言基础的意义,在于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学习小语种的同时,能够运用通用语言进行无障碍交流,更好的适应国际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要。

(三)强化通识课程的开设

随着新文科的建设与推行,通识教育课程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基本课程体系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通识教育内容,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具备专业领域技能的同时,亦能够满足多个领域的基本文化技能知识需要。因而高校在开展朝鲜语专业的同时,亦需要开设相应的通识课程,以此丰富学生对各类领域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具体在通识课程的开展期间,高校可结合自身优势,开设相应的通识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与通识教育的综合推进。

(四)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朝鲜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用水平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除学习朝鲜语技能之外,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以更好的掌握全球通用语,提高沟通工作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后期工作的开展做相应的语言辅助与支持,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社会市场环境。据统计,英语语言已存在于一百多个国家,且成为官方语言、母语或是第二外语,因而英语技能的掌握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及重要内容。在开展朝鲜语专业课程的同时,高校亦需要注重英语能力的拓展教育,帮助学生强化其英语能力,以更好的立足于国际竞争环境当中。

四、结束语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及教师需明确人才培养新目标,特别是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学生除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掌握之外,还需具备其他专业技能知识,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国际化人才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自身竞争力。在朝鲜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应需结合当下人才培养现状,结合新文科教育理念,从教育体系及教育方式上进行改革与转型,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实现专业能力的综合发展,形成满足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复合型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英美, 高源. 《国标》与《指南》视域下的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1(1):8.

[2] 邓世平, 王雪梅. 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述评[J]. 山东外语教学, 2020, 41(2):3.

[3] 孟颖. "新国标"背景下朝鲜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 环球首映, 2019(7):2.

[4] 董莉.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的"递进—融合"创新培养路径探索[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12):3.

作者简介:姓名:郭艳馨(出生年份—198604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最高学历:本科(或最高学位),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职称: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