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成性考核的专业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基于形成性考核的专业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估

傅伟,逄珂,李英棣

身份证:370602199404141310 身份证:370211199611182013 身份证:370786199611244550

摘要:为提高专业实践课教学质量,解决学员学习基础有差异、学习能力不平衡的问题,聚焦能力本位和创新能力生成,本文设计形成性考核方式,将课堂表现、探讨发言、作业质量等纳入考核成绩,探索推行多阶段的考核方式。经过对两批次学员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形成性考核前后学员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证明,形成性考核能够提升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对教员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正向作用。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 专业实践课 教学质量 阶段考核

0引言

课程考核是培训机构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培训机构在以往的教学训练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一锤定音”式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忽略了学员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不利于课堂效果的发挥和评价。经过较长时期的教学实践发展发现,岗位任职课程考核存在重终结性考核轻形成性考核,重单科目考核轻多科目考核,重单人考核轻多人合作考核等问题。

1意义

专业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后,专业实践课程着眼发展和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开发学员实际应用能力,但期末考核时还是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主,没有跟上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学员实际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1.1形成性考核着力解决学员学习基础差异化、学习能力不平衡的问题。在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基础不同,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核环节大多集中在课程结束时的终结性考试,缺少了对学员能力提升的考虑及教训内容的调整。通过形成性考核对学员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预先评估、全程检测,以学生阶段能力的提升为主要评价标准,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内容的调整,达到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下的统一增量。

    1.2形成性考核着力解决与能力本位定位相脱节的问题。当前任职培训课程考核体现能力为本的要求不够到位,课程考核表面上形式多样、内容多元,但却条块分割、题海战术,考理论记忆比例偏大,全方位检验综合素质不够,高分并不等于高能。在考核内容设置上突出实际应用,从而促进学员准确判断情况、灵活运用专业技术应对专业问题的核心能力整体提升。

1.3形成性考核着力解决创新能力生成困难的问题。不同的考核方法可以考核学员的不同能力。形成性考核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学员的单纯记忆、纯粹模仿,有利于学员专业理论知识与运用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益于实际岗位中工作能力的创新生成,比如贯穿全程的形成性考核、突出能力增量的多样性评价、持续改进的针对性教学内容调整等方法。

2形成性考核方案设计

形成性课程考核加大综合性、应用性考核力度,突出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形成性考核将专业实践课程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内容,又分别融入平时性考察和过程性练习,体现了考核的阶段性和全程性。

2.1理论内容随堂考。每次教学活动开始前对上节课理论内容组织课堂小考,考知识要点、考联系实际,夯实学员理论基础,不仅能够指导和监督学员的学习过程,还能及时了解学员对成知识的掌握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在教学中进行拾遗补缺,让考核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2实操科目阶段考。关注能力生成,突出实践性考核。每个科目划分操作阶段,组织“阶段中考”,考分步操作掌握熟练程度,牵引学员巩固单个操作技能,学会融会贯通。课程考试方案中,平时成绩考核占比30%,终结性考核占比70%,其中实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达45%,凸显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能够引导学员关注自身能力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点,使考核的目的与教学目标更加匹配。

2.3考核形式多元化。关注个性发展,突出多元化考核。课程考核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测验、课堂作品完成度和课后作业质量等,课终组织一次终结性考核,考实际应用能力牵引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理论、实作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了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图1   专业实践课形成性考核方案

3形成性考核效果

3.1样本选取 选取2021年、2022年两批次学员作为分析样本,其中2021年批次的学员采用的考核方式仍为终结式考核方式,2022年批次的学员采用形成式考核方式,分析考核方式与学期末综合总成绩的相关性。

3.2统计学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定类变量(学期)对定量字段(学员成绩)进行分组,分别检验其正态性检验,查看数据的总体分布是否呈现正态性分布;进一步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若呈现显著性,可以根据均值±标准差的方式对差异进行分析,反之则表明不呈现差异性。

3.3结果 通常现实研究情况下采用Shapiro-Wilk检验(适用于样本量≤5000的小样本资料)很难满足正态分布,若其样本峰度绝对值小于10并且偏度绝对值小于3,结合正态分布直方图可以描述为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图2展示了变量学生成绩数据正态性检验的结果,若正态图基本上呈现出钟形(中间高,两端低),则说明数据虽然不是绝对正态,但基本可接受为正态分布。

图2 学生成绩正态性检验直方图

 

图3 独立样本T检验均值对比图

表1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

图3展示了独立样本T检验的均值的结果,通过比较均值,可以挖掘其差异关系。2021年夏,2022年春在学生成绩上的均值分别为: 76.575/84.927;F检验结果p值为0.000***<0.05,因此统计结果显著,说明2021年夏、2022年春在学生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异幅度Cohen's d值为:0.66, 差异幅度中等(0.20,0.50和0.80分别对应小、中、大临界点);进一步可以说明形成性考核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成绩。

4总结

4.1形成性考核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实践表明,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教员对学员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教学过程中并不区分学员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与此相比,形成性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员学习效率提升与知识的积累,更能激发学员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和主动性,即使基础薄弱的学员也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4.2形成性考核有助于教员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课堂表现、探讨发言、作业质量等纳入考核成绩,探索推行“课前摸底考、理论随堂考、实操阶段考”+“课程终考”的考核方式,虽然增加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给予学员一定的课堂压力,但是能够增强学员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4.3形成性考核有助于学员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将学习效果的评价由终结性考核转变为更加注重学员知识技能增量的形成性考核方式,不唯分数、不唯排名,考核最终的落脚点在学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员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逻辑,培养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邵朝友,韩文杰.“教—学—评”一致性何以可能:形成性评价课堂技术及其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3):15-19;40.

[2]吴成柱,王皓天等.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6):165-167.

[3]魏顺平,程罡.数据驱动的教育机构在线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3):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