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黄联璧

江苏省兴化市老圩小学  江苏泰州  225768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也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但是在课程开展中由于教学内容、课程开展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缺乏实质性引导、缺乏教学案例引入等,然后从生活情境入手、故事引入、游戏教学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创新方法;故事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核心素养理念以及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从“育人”的角度来展开教学,而不是仅限于知识层面的教学,要突出行为引导,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落实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进而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引导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品行观念。但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比较刻板,教学方式也多为说教、讲解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意愿不强烈,无法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真正的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因此在现阶段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创新,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讲解,尤其是一些法治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学方式非常机械,导致学生无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以及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果。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教材中虽然有一些教学案例,但是教师只是口头对这些案例进行讲解,并未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缺乏实践感悟,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第三,缺乏实质性的引导。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无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还是提高学生法制水平,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学生很难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实用性价值,甚至认为这是一门没有实际引导意义的课程,而这对培养学生道德法制素养,通过该门课程实现“育人”价值是极其不利的[1]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一)从生活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双减背景下学生之所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在该门课程学习中感到非常吃力,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不能理解该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对知识的实践转化,因此让学生产生了负面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应从生活角度入手,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进行转化,不仅加深了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小学生思想觉悟,让小学生知识如何爱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生活案例、生活实践活动引入时,需要注意生活案例以及具体生活实践活动是否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意愿[2]

例如:《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课程内容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家庭环境中哪些是危险的物品,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然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危险物品有哪些,逐一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在课上讲讲如何对这些危险物品进行防范,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又如:《天气虽冷有温暖》的学习内容中应组织“赏雪”、“打雪仗”、“吃火锅”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这个季节的特点,让学生感悟冬天的美丽和温暖,然后引入冬天学生应如何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一些学生会回答,室外很冷,应该做好保暖工作;一些学生会回答应该增强体质,避免出现疾病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从活动中感悟所获得的知识,教师最后对此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此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更全面的健康保健知识。

(二)采用游戏教学法展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中包含了“减”,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下降,而且还应通过更新教学方法来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游戏活动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释放天性,大胆的展现自我,而且还能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擅于利用游戏活动来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游戏设置的时候应注重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还要考虑到游戏的可参与性和趣味性等,保证游戏活动具有教育和引导意义。

例如:《我们在一起》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设置单人游戏、多人游戏,让学生分别体验游戏的不同,单人游戏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游戏,多人游戏则是大家一起玩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大家一起玩的快乐。然后教师会增加游戏难度,让一些学生在游戏中之后获得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游戏内容,让学生感受一下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科学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等,这对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育价值落实到实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组科学,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合作,为了帮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是从知识层面的分组,因此教师应注意分组的均衡性,保证每组中学习能力强、生活能力强的人数和能力差的人数一致,以此更好地发挥带动效应,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优良品质。此外小组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在小组比赛中因为某个组员的原因而影响了比赛成绩,导致小组成员出现不满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加强对此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有团队意识固然不错,但是团队的意义并不止于输赢层面上,还应是包容、体量,只有充满爱的团队才能走的更远

[3]

(四)引入故事进行教学

故事教学可以减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枯燥性,避免使教学进入到说教的怪圈中,相比直接的教育而言,通过故事展开浸润性的教育更具有实践引导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和教学内容关联紧密的故事内容,通过故事内容的引入来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观点,增加学生对观点的认同感,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入真正的认可教育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说教和知识的灌输。其次将故事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可以优化课程结构,为该课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故事氛围,进而增加学生课堂体验,让学生对该课程充满期待。

例如:《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战争的故事,讲述战争年代的生活,其中《金色的鱼钩》《小英雄雨来》等不仅有动人的故事情节,而且还具有启发引导意义,教师可以在此部分内容讲解的时候融入这些故事,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升华学生情感,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目的。

结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教育引导效果突出的课程,小学阶段的学生人格、情感处于可塑阶段,如果在此阶段未做好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引导,将会对小学生未来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课后的实践引导,通过游戏、小组、故事引入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并加强实践活动的引入,以此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实现,为培养品行兼备的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晶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58-60.

[2]王中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5):23.

[3]钟丽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自主四构”教学模式探析——以广州市花都区育华小学的教学创新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07):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