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条件下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新技术条件下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刘双鹏

身份证号:370687198810193879 单位: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新技术在很多行业及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工程机械设备制造、维修等层面更是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设备应用水平,应该增强日常维护与管理意识,构建健全的工程机械设备维护体系,并配置相应的技术人员来保证设备故障问题得到及时处理,避免影响正常运行及使用。有关人员应明确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要求,并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同时融合环保节能理念,保证工程施工效率及质量,为民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新技术条件下;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

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行业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来说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实际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该加强设备管理及维护与新技术的融合,不断提升工程机械设备应用水平。

1.新技术条件下开展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及广泛应用,为工程机械的改进与创新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常见的工程机械包含搅拌机、道路碾压机以及石屑撒布机等。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作业而言,机械设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从施工材料处理到重要资源搬运等环节,均离不开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但在设备利用过程中,通常会因为运行环境、操作规范等因素影响,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效率。为此,需要提高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环节的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机械设备维护规划,编制科学完善的设备维护检修方案,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配合做好科学化处理,有利于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帮助工程施工企业节约成本,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不断提升工程机械设备应用水平。

2.新技术条件下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2.1需建立规章制度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通过总结分析部分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理念与规律,普遍体现出过于重视硬件设施投入的问题,仅限于对先进设备的购买,没有意识到日常维护与检修的重要性,导致设备因为缺少管理和保养而频繁出现故障问题。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及工作精力,选择使用原有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但是此种制度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如果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程施工作业,还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除此之外,虽然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提高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且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体现出较强的合理性,然而,因为缺少专门的维修技术人员储备,致使工程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维修,设备依然无法发挥实际作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2应加强设备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融合

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工程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及施工质量。因此,应该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合,针对投入使用的设备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规划,合理划分质量控制板块,强化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实效性。由此可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引入机械设备管理模块,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同时能够为过程控制、方案调整、质量检测等环节提供合理依据,确保工程机械设备可以维持正常运行,强化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2.3要求制定统一的技术应用及管理标准

为了保证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规范性,应该制定统一的技术应用标准,将保证产品质量的需求作为管理导向,要求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使用工程机械设备,保证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突显新型技术的可靠性。转变传统的以经验为唯一依据的工作方式,需要加强对产品质量要求、设备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目标更加清晰,强化设备保养的系统性、合理性。

2.4需树立现代化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为了突显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先进性,需要积极响应新时期节能减排的号召,在管理与维护的每个环节中引入低碳环保的理念。对于社会经济建设而言,节能环保理念的提出不仅是为了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需求,还是设备设计开发及利用时不可或缺的工作目标,因此,应该加强设备维护与节能高效理念的融合,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设备新技术知识是实现以上工作目标的基础条件,要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从而在保证工程机械设备运行质量的同时获得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3.新技术条件下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的有效路径

3.1提升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技术人员是新技术条件下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保证相关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深度挖掘复合型人才,为工程机械设备的有效维护提供基础支持,确保做到人适其岗,不断提高设备维护的可靠性。此外,有关部门应该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引进新型技术,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建立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设备维护与检修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水平。

3.2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与维护机制

为了让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拥有合理依据,应该增强管理机制完善意识,同时重视设备维护机制的建立,要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及技术规程落实自身岗位工作。立足于质量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设备的科学化操作流程,明确实际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在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完善的组织规划,做好设备预期检修、计划修理、维护总结等工作。针对性的建立设备监测及故障预警机制,构建动态管理系统,进而形成系统化管理模式。

3.3构建健全的规章制度落实体系

除了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外,还应该做好规章制度实行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增强工程机械设备配置意识,不断提高设备运转效率,让各类机械设备能够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有关部门应该在岗位考核指标中增加设备技术状况、安全运行状态、维护保养进度等项目,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及时完善技术资料,详实记录设备维护与检修内容,形成相应的档案文件,以便后期查阅。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有利于减少设备维护与检修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且有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4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信息化建设

技术人员在开展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缺少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需要针对技术软件及资料进行及时更新,确保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能够得到有序落实。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利用,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日常维护与检修记录上传至系统,合理设置不同的功能模块,包含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维修保养、设备使用等,拓展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及时了解设备配件信息及维修人员信息,为设备维修方法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强化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实效性。

结语: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为了保证设备能够维持稳定运行,应该提高对设备维护、管理、检修等方面的重视,并结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编制科学完善的设备维护与管理方案;同时制定统一的设备维护及管理标准,以便为相关工作的落实提供可靠性依据。另外,严格要求技术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防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或者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通过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及工程质量,使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拥有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