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区设计师制度实践研究及优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4

广州社区设计师制度实践研究及优化建议

龙珍华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呈现出政策领域广、参与主体多等特点,对项目管理及沟通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设计师作为纽带能起到宣传、协调、咨询等作用。广州经过长期探索实践,逐步将社区设计师工作制度化,并在开展参与式规划设计、艺术介入工作坊、公众参与社区自治、大师作大众创等活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社区设计师仍存在角色定位不清、聘任渠道单一、成长体系缺失等问题,对社区设计师制度的实践研究能够促进社区设计师在城市更新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关键字:城市更新;社区设计师;广州;制度研究

引言

习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将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融入改造过程,促进小区治理模式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广州持续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工夫实施城市更新,组织社区设计师、工程师、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老旧小区微改造。社区设计师作为纽带桥梁的作用凸显出来,并在实际项目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广州在内的国内外城市也在社区设计师发展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大部分仍是以项目协调者、专业设计者的身份参与,未来社区设计师在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方面的定位如何、有何发展前景,如何保持这项制度的可持续性,仍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1、国内外社区设计师制度探索

“社区规划师”是随着上世纪60年代欧美社区规划的兴起而产生的角色,[1]我国最先由台湾地区于1999年以制度的形式初建。[2][3][4]社区设计师、责任规划师、社区规划师,作为挑战传统规划理念、推动民众分权的角色应运而生,[5]开展社区设计、城市营造。三者虽然叫法略有不同,但承担的功能大同小异,国内外也对社区设计师制度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1.1国内外社区设计师制度对比研究

通过对中国台湾、美国、英国、日本社区设计师制度的对比研究,主要在工作内容上存在差异,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台湾以青年规划师参与、强化宣传为特点,[6]美国注重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英国强调政府引导、长期运作,日本以客观立场参与设计。

表1-1 国内外社区设计师制度对比研究

地区/国家

中国台湾

美国

英国

日本

工作内容

编制社区规划;设置社区规划工作室;线上展示与管理;公众参与;实施督导;成果考评。

社区规划和街区规划;实施督导;咨询服务;公众参与;规划公平。

编制社区规划;城市体检;咨询服务;实施督导。

成立研讨会、工作坊;协调适度的社区人际关系。

特点

培养和鼓励青年规划师参与、强化宣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关注弱势群体、注重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规划编制结束后不进行跟踪。

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多机构合作、跟踪时间长,运作周期一般10 年左右。

空间设计专家与当地活动专家合作;探索参与式设计;以客观立场帮助引导。

1.2重点城市社区设计师制度探索

在重点城市社区设计师探索方面,北京责任规划师、上海社区规划师、广州社区设计师走在前列。三个城市虽然叫法不同,但在基本职责方面都是以专业咨询、设计把控、指导实施、大众服务为主。北京责任规划师各区各有侧重,注重规划实施、促进有效沟通反馈。上海社区规划师以建筑师居多,采取属地服务、深耕服务。广州社区设计师以问题为导向、常态化驻场,引导公众从规划初期参与决策,到推动多方参与合作。

图1-1 重点城市社区设计师制度对比研究

已解密_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2021-11-6_01

2、广州社区设计师制度探索实践

2.1广州社区设计师发展历程

2.1.1发展背景

广州城市更新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更新政策复杂、管理成本上升、公众沟通不足、协调机制缺失等。亟需一批更新领域专业人员开展政策宣导、组织公众议事、协调具体问题,并下沉社区收集意见、化解民意,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实施。

自2018年起,广州市开展了[7]以行政为主导的社区规划师系列制度探索,如由广州市规划编研中心组建的国土空间社区规划师团队,以及由广州市黄埔区更新局组建的深井微改造工作坊 。而在社区设计师探索方面,主要以项目为主导,由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成立了泮塘五约共同缔造工作坊、盐运西艺术介入工作坊、旧南海微改造工作委员会,以项目实践探索社区设计师的建设。

图2-1 广州社区设计师探索过程简图

6

2.1.2开展历程

广州社区设计师工作开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18年及以前为模式初探阶段,以方案宣讲、居民沟通、组建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在部分项目中引入社区设计师提供专业技术指导。2019年至2020年为制度探索阶段,以住建部开展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上位指引,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后印发了《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工作制度》等文件,通过项目实践探索,社区设计师工作制度初步建立。2021年后进入了深度实践阶段,要求进一步推进社区设计师工作,并开展了包括“大师作·大众创”等系列共同缔造活动,持续扩大社区设计师工作的影响力。

图2-2 广州社区设计师实践历程简图

7

2.2广州社区设计师制度建设

广州市印发的《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工作制度(试行)》,明确了社区设计师的责任范围、工作内容、评估考核、工作机制等,指导各区开展社区设计师的相关工作,为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2.2.1工作管理

明确责任范围以街道(镇)、社区或村庄为单元,优先考虑公园、公厕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引入社区设计师。开展社区事专职做、社区事大师做、社区事街坊做三大行动。成立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工作领导小组,区一级设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开展。

2.2.2人员管理

在人员条件方面,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广州建设管理地域情况、了解广州历史文化、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由区政府指导街道(镇)组织社区设计师选聘工作,采取双向选择,实行两年一聘。每年开展一次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社区设计师续聘、奖励、提前解除合同的依据。在退出机制方面,因自身原因申请终止聘用合同,评估考核不合格的,可解除聘用合同。

2.3广州社区设计师工作实践

2.3.1参与式规划设计——荔湾区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

(1)设计理念:改造后保留泮塘历史肌理,修缮传统建筑,完善村内公建配套,引入传统手工业和文化类产业等,激活了有着900多年的传统村落,保护广府历史文脉,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打造广州最具烟火气的集居民日常生活、城市休闲慢生活、小资文艺创意为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2)项目成效:成立广州首个公众参与工作坊——泮塘五约“共同缔造”工作坊。通过参与式设计工作坊引导居民在空间上表达自己的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同时结合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复兴,创造出既符合居民使用需求,又具有泮塘乡土特色的空间环境。

(3)参与式设计过程:通过与居民建立信任、多次倾谈,并拜访重要部门,参与公共生活,建立起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加强公共关怀、协调沟通,开展公众听证会,确立定位角色。引导居民参与设计,广泛收集意见,对核心公共空间开启参与式设计。延伸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活动,开展驻点值班,成立公众参与委员会。

图2-3 工作坊成员参与方案设计    图2-4 艺术介入微改造工作坊成立

图片10_1

2.3.2艺术介入 共同绘造——越秀区盐运西社区艺术介入微改造工作坊

(1)工作坊开展情况:工作坊开展一系列深入居民生活的田野调查、开放性访谈、艺术性活动、视觉化的展览展示等行动,联合专业设计师、社区居民、社工组织、专家学者、开发商、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热心人士等,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改造和建设中,搭建多方沟通平台,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信心和动力。

(2)工作坊步骤流程:按照工作坊开展方式及居民活动特点,按照如下6个步骤开展。

图2-5工作坊步骤流程简图

已解密_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2021-11-6_20

2.3.3公众参与 社区自治——越秀区旧南海县小区微改造项目

(1)设计理念:一是空间改造更新,突出环境改造,提升社区整体品质。二是催化业态转型,微改造为契机,催化社区自我更新。三是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居民、联动高校,开展艺术介入工作坊,倡导社区共同缔造。(与2.3.1表述一致)

(2)构建公众参与流程机制:设计师积极协助街道,提供咨询与技术服务,与街道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逐步提高社区全体居民对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的认识与支持。老旧社区微改造工程完成后,协助街道办事处完善社区管养机制,成立居民自治组织,指导制定居民管养办法并张贴公示,引导居民按照管养办法做好项目后期维护,建立项目管养的长效机制。

(3)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落实社区自治机制并组织成立“微改造建设委员会”,包括社区居委会成员、居民代表、大楼楼长等成员,多次走访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并通过社区张贴宣传资料、召开党员会议、群众座谈会、派发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建议500余条,最终提炼为48条建议,进一步指导社区改造建设。

2.3.4大师作 大众创——广东省设计师进社区活动

(1)活动内容:① 选取多样改造类型项目,邀请大师定向设计;② 开展社区设计师改造方案竞赛,面向大众方案征集;③ 组织系列讲座,开展大师设计培训活动,强化精品引导;④ 广泛宣传,鼓励推广,引导培育本土团队。

(2)开展成效:① 科学决策、共同缔造。举办《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大师作·大众创”活动》是老旧小区改造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以定向邀请大师、广泛征集设计方案的方式,强化共同缔造理念,促进公众参与,推动广州市老旧小区高质量改造。通过政府组织活动,各技术单位、学术机构配合,邀请大师示范,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媒体跟踪宣传报道,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参与度,形成了科学决策、共同缔造机制的五大抓手:党建引领、大师示范、科技赋能、大众参与、媒体宣传。② 媒体传播、影响广泛。活动开展由政府举办,高等院校、相关协会、设计机构以及青年设计师、社区居民、社会大众共同参加,参与度广;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全程报道,社会影响面广;真正起到了大师示范、社会参与、共同缔造的效果。

图2-5 居民自治议事会讨论方案      图2-6 设计方案征求居民意见

3、社区设计师发展建议

3.1社区设计师角色思考

3.1.1社区设计师与社区社工组织的关系

两者都是服务社区,在工作上存在密切联系;社工组织更多的是关怀社会弱势群体,为非营利组织,而社区设计师着眼于公共空间的营造,具有专业性,服务业全体居民。

表3-1社区设计师与社区社工组织的异同分析

联系

区别

都是为了解决社区问题,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两个组织在工作上存在密切联系,内部人员可存在一定交叉。

社区设计师

社区社工组织

工作性质

有偿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服务对象

全体社区居民

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

工作重点

社区公共领域的空间营造

个人生活与心理的帮助

素质要求

专业性

关怀性

3.1.2社区设计师角色思考

按照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的治理要求,为实现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治理目标,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社区设计师应当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组织重要构成,长期稳定下沉,组织居民共同营造社区,是社区深度治理的践行者,是设计师、社工、居委角色的深度融合。

3.2社区设计师工作形式转变建议

3.2.1由周期聘用向全职服务转变

按照社区设计师作为社区深度治理的践行者的定位,需要社区设计师能够更多的了解居民的生活,体验居民的活动,以居民的视角发起空间营造活动。而原来周期聘用的方式,其一不能够激发社区设计师主人翁意识,其二不能够为居民带来长期稳定的关怀,难以与居民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建议由两年一聘的周期聘用制度转向深耕社区的全职服务,通过长期驻点,成为社区工作者的一份子,熟悉社区工作环境,获取社区公众认可。

3.2.2由项目参与向社区营造转变

目前社区设计师以项目为导向参与社区治理,相对比较被动,不能够正在从居民诉求发起项目。

建议转变项目发起方式,由政府发起的社区改造项目转向设计师引导公众发起的社区营造项目。社区设计师从参与特定的社区改造项目转向在共同治理、共同营造社区过程中发起项目。让社区居民成为项目的发起者、建设者、管理者,真正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

3.2.3由专业设计者向治理践行者转变

现阶段社区设计师主要为社区相关建设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在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方面略显不足。建议以专业设计者身份参与项目改造转向为社区治理提供全方位服务,与社区居民共建共治。不局限于对社区设计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与审查,同时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认识与判断力。

3.3社区设计师制度优化建议

3.3.1重点城市社区设计师制度共性总结

(1)聘任方式:政府统筹,聘任第三方,采取全职/挂职/兼职等方式。

(2)参与主动性:以项目主导,参与侧重规划、设计等方面。

(3)时间成本:熟悉社区工作环境,有待深耕社区,进一步取得公众认可。

3.3.2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设计师制度

(1)创建社区设计师成长体系

目前社区设计师普遍采用“派遣、借调、聘请”等方式,社区设计师的待遇、发展都是掌握在所在设计单位手上,设计单位的考核标准与社区设计师的角色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社区设计师岗位缺乏吸引力。

建议创建社区设计师的成长体系,由“外借”人员向全职人员转变,建立社区设计师的激励机制,为其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借鉴成都乡村规划师管理机制,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在乡村规划师队伍中有一定名额的定向招聘。

可预留编制名额,保障晋升空间,实现长期合作,设置薪资等级,提高工作积极性。

(2)发展多元化社区设计师聘任方式

社区设计师的聘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职业的发展前景,当前普遍做法是向技术单位外聘,工作管理与人员管理分离,缺乏直接上升渠道。建议一方面可由社会招聘,通过开展工作锻炼,经考核优秀可报考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另一方面可通过选派任职、挂职等方式,遴选人才作为社区设计师,经过考核优秀可提名推荐晋升;再者可从深耕社区的个人志愿者或机构志愿者中进行选聘,提名推荐参与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多元化的聘任方式将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社区设计师队伍,为社区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结语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设计师成为提升其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其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对广州社区设计师的探索历程、制度建设、案例实践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对社区设计师角色的思考,并在社区设计师工作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建议。社区设计师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制度建设优化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后续应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持续研究、优化调整。

参考文献:

[1]成钢.美国社区规划师的由来、工作职业与工作内容解析[J].规划师,2013,29(9):22-25.

[2]张家睿,江海燕,宋雨儒,等.治理技术的转译、重塑与启示:以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4):34-40.

[3]许志坚,宋宝麒.民众参与城市空间改造之机制——以台北市推动“地区环境改造计划”与“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3(1):16-20.

[4]孙启榕.全球地方化的论述与实践——从台北社区规划制度谈起[J]. 世界建筑,2009(5):27-28.

[5]于长艺,尹洪杰.责任规划师制度初步探索—以北京西城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9(6):112-116.

[6]廉学勇.对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认识与启示[J].城市,2014(1):54-57.

[7]邵任薇,朱英杰.城市更新中社区规划师的作用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2019(3):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