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分析

李剑飞

汕尾市陆河县消防救援大队

摘要:公共聚集场所存在于城市的活动区域,人口流动数量巨大,每日会有大量人群流动。因此,在这些区域一旦出现火灾隐患,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将受到威胁。如何提升这些区域的消防设施以及设置预防措施,是目前消防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

一、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危害性

1.对公众聚集场所人们带来损伤或死亡公众聚集场所中分布人们数量比较多,人们比较密集,若公众聚集场所出现火灾则容易导致多人受到损伤,若发生严重火灾还会导致有人最终死亡,存在比较大的危害性。

2.带来明显经济方面损失近年来,公众聚集场所构建规模逐渐扩大,商品种类逐渐增加,涵盖购物行业、餐饮行业、娱乐行业等。公众聚集场所装饰增加,投入资金增多,商品流通量比较大,故公众聚集场所出现火灾时,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方面损失。

3.产生明显政治方面影响及社会方面影响公众聚集场所和人们住行及衣食存在密切关系,受到新闻媒体广泛重视,如果公众聚集场所出现重大火灾,则会产生明显政治方面影响,而且容易带来比较严重的社会方面影响。

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现状

1.行业管理弱化职能

为解决经济成本,提升项目效益,许多行业管理部门出现大量撤销,被单位边缘化,造成职能弱化,这企业具体消防工作虽然自由,但是也会出现行业内部各类企业缺少对消防足够重视,无法将消防工作有效落实的现象,造成整个行业监督质量循序下滑。作为负责火灾消防的部门,无论是人手还是发展规模的削减,都会造成消防部门分身乏力的问题,进而对整个社会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压力。

2.消防意识缺失

我国消防部门常使用一对一方式,加强公众聚集场所灾情的监管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却让管理单位出现消防意识缺失的问题,并不会对消防管理产生更多正面影响,对于具体工作落实也不到位。如此发展,相关单位对于消防部门会形成习惯式依赖思维,进一步淡化责任意识,进而造成监督与管理工作出现混淆,无法对消防管理产生主动心理,缺少工作自觉性。如果公众聚集场所无法确保在未来工作中解决当前灾情风险因素,难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消防安全服务,甚至存在部分单位淡漠消防安全,在安全问题方面出现侥幸心理,会导致后续经营过于注重短期经济利益,长期消防管理难以得到重视,安全隐患终会发展为重大事故,影响单位健康运营。

3.消防机关监督不到位

公众场所的数量在经济发展的当下,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消防机关规模与人数有限,无法全面管控城市发展各个细节,导致部分公众聚集场所因为失去有效监督管理,造成消防管控仅依靠单位或企业自行判断,难以有效保证消防安全。而且,消防机关对于单位存在问题也做不到及时处理,容易造成消防监管时效性降低,监督不力的问题。

三、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策略

1.完善地方消防管理法规

地方消防管理法规是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基础条件,也是强化公众聚集场所管理职能的法律依据。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地方消防管理法规,为强化场所管理职能创造基础条件。(1)管理法规中应要求公众聚集场所管理部门将消防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降低消防救援部门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2)要求公众聚集场所设立专职的消防安全部门,明确公众聚集场所自身的消防责任。(3)明确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该部门对消防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完善地方消防管理法规中,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公众聚集场所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法规内容,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保证地方消防管理法规的实效性。

2.重视与消防救援部门的配合

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部门应重视与消防救援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时了解当地消防管理法规的变化,强化自身的消防管理职能,保证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情况满足要求。公众聚集场所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对场所内所有消防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消防救援部门汇报,双方详细了解情况后明确改善方案。除此之外,还应明确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不达标的处罚制度,相关部门接到汇报后,了解实际情况,结合地方消防管理法规对涉事公众聚集场所管理人员进行处罚。在合作关系中,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消防安全管理中优势条件,协助消防救援部门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的消防安全职责。

3.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消防管理制度对提升场所责任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场所管理人员更加了解场所的结构特点,因此其发挥责任主体意识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实用性更强。公众聚集场所管理人员在完善管理制度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制度可发挥消防管理作用。(1)制定管理制度人员应全面了解该公众聚集场所各方面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最适宜的消防管理制度。(2)管理制度建成后应跟进后续制度落实情况,确保该消防管理制度管理范围可覆盖场所各个角落。(3)请求消防救援部门的帮助。完善场所消防管理制度应作为场所的长期工作内容,在开展消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大检查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借此使公众聚集场所管理人员形成长期的消防责任主体意识。

4.制定紧急疏散方案

公众聚集场所应制定完善的紧急疏散方案,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火灾,这也是场所消防主体意识的一种体现。制定紧急疏散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发挥其安全保护作用。(1)紧急疏散方案应以人为本,确保场所内所有人员在火灾中可安全撤离,保护人身安全应作为紧急疏散方案的主要目标。(2)紧急疏散方案应具有灵活性,可应对不同类型的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充分发挥紧急疏散方案的价值。(3)场所内部工作人员加强日常演练力度,定期开展火灾疏散演练,提升场所工作人员的熟练度。在实际应用中,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紧急疏散方案的制定,使其适用于公众聚集场所紧急疏散,充分发挥场所的消防主体意识,起到保护人身安全降低财产损失的作用。

5.提升场所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救援部门应重视提升公众聚集场所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有助于调动场所消防管理的主动性。消防安全意识是场所主动开展消防管理工作的前提,为提升场所的消防管理意识,消防救援部门应重视培养其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救援部门可安排专业人员参与场所消防工作,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工作指导,让工作人员了解消防安全不达标的危害,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并调动消防管理主动性。除此之外,还可定期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工作人员参与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为提升其安全意识创造更多途径,全面提升公众聚集场所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公众聚集场所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会使其更加重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借此充分调动场所消防管理的主动性,降低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

结语

总之,加大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力度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公众聚集场所具有较大人流量,其发生火灾的危害十分显著,必须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提高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工作重视程度,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并且联合多个部门,增加公众聚集场所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力量,加强培训公众聚集场所相关人员,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最大程度降低公众聚集场所出现火灾事故概率,使公众聚集场所安全性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方芳.大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