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探讨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

金浩

五莲县潮河镇便民服务中心 山东 日照 262300

摘要:“河长制”秉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管理的理念,是流域长效综合治理的一种创新模式2016年12月,《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为“河长制”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整体框架。“河长制”我国部分地区施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的“九龙治水”的管理乱象,为实施黄河流域综合管理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然而,河湖管控是一项长期、复杂、动态的过程,实践中“河长制”管理体系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完全体现。基于此,以下对探讨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长制;发展实践;推进

引言

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战略的确定,中国环境治理体系面临再次改革。改革实质就是利益的调整,每前进一步都显得尤为困难。李克强总理说过:“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实践突破。河长制正好是环境治理领域改革的突破口,联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乃至全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对接口,有助于地方率先转变政府职能、打破部门壁垒,树立样本。

1河长制的起源

河长制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极具特色,河长顾名思义就是专指这片河域的负责人,由党政机关中优秀的领导干部担任,协调领导该片流域的污染治理问题。河长制最早起源于2007年,我国个别地区蓝藻事件爆发,该污染问题在当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此次污染事件爆发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防止事件恶化,开展了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这也体现了我国的地方立法特色。河长制主要针对河道内的生态环境以及水质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测以及治理,并且让河长承担领导责任,对该片流域的环境治理问题负责。我国河域深受环保问题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及时提供了方法和方向。在当今中国的土地上,河长制的出现如同雨逢甘霖。从2008年起,河长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地纷纷对这一制度进行着完善探究。河长制首创时的主要要素,便是党政负责人对河湖进行统一的保护和管理,这一要素被现在推行的河长制所保留沿用。随后,中央总结了近年来河长制的经验,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水污染防治法》也成为河长制的重要法律支撑。在相关文件不断发行的情况下,河长制在我国蓬勃发展,各地方都在积极探索适用于本地方的河长制,并不断将河长制的制度经验转化为地方立法。

2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

2.1科学建立考核机制

破解公平公正难题,更好地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意见》提出由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这个制度有利于破除“柿子捡软的捏”的倾向,直接锁定考核对象。但也要注意提高问责的科学合理性,因此,《意见》提出要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激励问责,同时也提出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就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在河湖开发建设工作中必须同步甚至优先考虑落实河湖保护政策措施,否则一旦造成损害会追责终身。新一轮河长制考核要充分总结已有经验教训,把握好尺度,切实落实好责任,公平合理,奖优罚劣。

2.2强化“河长制”的队伍建设

“河长制”在黄河流域综合管理的过程中是十分有效的制度,是在新时代下形成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机制。因此,强化“河长制”的队伍建设来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极为重要。一是培养“河长制”工作人员生态优先的理念。《意见》要求“河长”做好水域的综合治理,这意味着其不仅仅需要完成水质达标的任务,还需要完成对河湖水岸线的管理、水体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然而,这些工作单凭“河长”的自觉难以完成,应当转变以往的执政思维方式。黄河流域“河长办公室”应开展常态化评比活动。每年选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开展“河长制”工作人员的评比活动,如“守护河流”先进个人奖、优秀“河长”、“河长制”美丽河流等。另外,在知名的媒介上进行宣传,更好地提高黄河流域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增强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制定“河长制”工作业务培训制度。首先,可以聘请全国知名水利专家做专题讲座,强化“河长制”工作人员对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其次,结合公务员培训要求,定期举办各级“河长”培训班。最后,有必要开展职能交叉部门参与的涉水业务研讨,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建立黄河学术共同体。从政府部门、高校、专业机构等聘请兼职专家建立黄河学术共同体,在开展黄河流域相关决策工作或有其他必要情况时可在其中邀请部分专家参与、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四是可开展联合办公。就是抽调“河长制”工作人员合署办公,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政机关应派出人员常驻“河长办公室”。

2.3强化公众参与和第三方服务,破解政府失灵难题

建立社会共治体系。NGO组织和民间河长能在三个方面发挥出优势:一是有基础有方法能发动群众,深入宣传,广泛参与环境整治;二是有时间有精力能熟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建言献策;三是有反馈有落实能排除干扰,持续跟踪,有效发挥监督。这些民间组织和民间河长是联系政府和百姓的桥梁,能弥补政府能力不足,可以让公众成为监督河道治理的第三只眼睛,成为社会共治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意见》明确要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新一轮河长制,要更加关注借助社会力量,弥补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努力构建起政府、企业、公众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治理格局。

2.4强化公众参与和第三方服务

破解政府失灵难题,建立社会共治体系。NGO组织和民间河长能在三个方面发挥出优势:一是有基础有方法能发动群众,深入宣传,广泛参与环境整治;二是有时间有精力能熟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建言献策;三是有反馈有落实能排除干扰,持续跟踪,有效发挥监督。这些民间组织和民间河长是联系政府和百姓的桥梁,能弥补政府能力不足,可以让公众成为监督河道治理的第三只眼睛,成为社会共治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意见》明确要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新一轮河长制,要更加关注借助社会力量,弥补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努力构建起政府、企业、公众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治理格局。

结束语

由于河长制“初出茅庐”,其基础理论研究和法律制度建设尚不成熟,所以加强河长制的基础理论研究就确有必要。因此,加强法治化建设,在法治化进程中通过实现河长制多元化治理模式、推动公众参与河长制的力度及制定合理的河长制考核机制等形式,从而确保河长制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公颖.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J].长江技术经济,2022,6(S1):158-160.

[2]陈斌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J].长江技术经济,2022,6(S1):161-163.

[3]姜梦琪,马志飞,吕一甲,杨光.基层河长制的发展及其治理研究分析[J].内蒙古水利,2021(11):62-63.

[4]段旭东.河长制管理实施成效分析与展望[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0):8-9+15.

[5]朱玫.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J].环境保护,2017,45(Z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