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教师教学工作发展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积极心理学对教师教学工作发展的启示

管睌芸

四川师范大学

摘要: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长,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然而,向上的路必然面临艰难险阻、急风骤雨,这需要教师具备积极的心态和积极行为。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构建良好的教学关系,实现教师职业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师教学;启示

一、教师教学工作的审视

教师教学工作兼具专业性和系统性,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大量具体科学知识,具备课堂组织能力,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今时代教师工作面临诸多要求,认清教师工作的各方面要求和挑战,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完成职业角色,实现自身价值,当下,主要的要求有:

   (一)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胜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讲话时指出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侯。”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梦,离不开树立社会主义理想的创新型人才,而人才不是天生的,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的培养,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如何激发学生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如何激发学生敢于挑战、脚踏实地,不惧艰险,,树立“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的品质都需要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我国正在积极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重在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到合理的社会角色,如何助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体验真正的幸福感,都需要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

   经济与政治,文化,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受教育者也在不断变化,学生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传授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还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特质,教师的亲和力和品德,以及教师对当今时代与世界的看法,对学生所关注的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的涉猎,都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主观印象,而要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需要教师获得学生真正的信服和认可,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大量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知识和人格魅力,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三)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我国虽然正立足于国情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发展,但我国事实上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一定的资源差距,如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设施,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根据教育环境,充分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人的发展受遗传因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主观努力、性格气质,特长兴趣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爱心、责任心,耐心,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再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发展不断加速,教师既要传承人类千百年来的文明成果,又要立足于现在和未来,从所教学科的专业性出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实用性教育和前瞻性启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启、学以致用。

通过对教师工作主要要求分析不难发现,教师工作充满着艰巨性和挑战性,教师要成功承担职业使命,必须具有正向的心理素养和自我效能感,这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视角不谋而合,教师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和运用,能更好的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增加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简述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基础是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发展和幸福感,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彼得森提出,他们指出该理论主要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1三个方面,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研究人们在生活中的美好情绪体验,如幸福感,专注感,积极的思想等。同时,积极主观体验还致力于研究如何激发美好的情绪体验,如何调整看待事物的角度获取美好情绪体验,以及美好情绪体验的作用。“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六种核心美德“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2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指发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良性作用,使个体在社会组织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

积极心理学通过对人正向心理的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指导,激发人们形成高昂的意识,从而调节人的心理、表情、语言、行为,使人在工作生活中积极体验幸福、积极承担责任、积极专注探索、积极锐意进取、积极砥砺前行,积极面对环境中的各种挫折和挑战,实现人生价值。

三、积极心理学对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深化教师职业价值认同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正向价值,引导人们获得成就感、幸福感、荣誉感,使命感,认识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积极的行为;这与教师教学工作具有一致性,教师若要出色承担教学工作,必须激发强烈的职业认同,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命性、光荣性。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传承价值,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积累着丰硕文明成果的民族,教师的教育工作承担着承上启下传承文明的价值。其次,教师应认识到教育工作的荣誉价值,教师工作具有特殊性,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关系着学生的个人成长,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即学生会对教师的品德、语言、行为进行效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教师必须要珍视自身的职业价值,承担职业使命,捍卫职业荣誉。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发挥为人师表对国家、民族和学生的积极作用。再次,教师应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个人价值,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艰苦奋斗,但若离开社会的客观条件,人生价值是难以实现的,作为教师应始终立足于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志存高远、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大格局、不陷于物质的沼泽,在为社会、国家、学生的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总之,作为教师必须认清教育工作的职业价值,这有利于教师坚定职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捍卫教育工作者内心的光明。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但对于教师主要的评价应该是完成课程计划、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一堂好课。要呈现一堂好课,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执业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所教学科夯实的专业知识,要深入学习,刻苦钻研,在对知识的掌握中切忌一知半解、将就、差不多、虎头蛇尾、止步不前,‘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深耕细作、刨根问底,、坚持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做到对专业学科知识融汇贯通、“手到擒来”。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树立学术自信,才能真正给予学生知识的启迪,才能在教学中赢得职业尊重。其次,教师要具备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教师所教学科具有专门性、特殊性、系统性,但知识之间存在联系的必然性,教师在传授本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举例、佐证、说明,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还有利于增强课堂的丰富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知识结构,人格特质、相关社会热点进行备课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掌握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度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信任、理解、支持,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和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使一堂好课成为可能。

古语言“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要具备上述教学能力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然而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不仅要承担职业角色,还要承担其他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时间冲突在所难免。同时,教师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险阻,可能出现付出大量时间成本但收获甚微的情况,也可能因为对所教专业主观误判导致学不实用,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尤其重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激励教师在逆境中逆流而上,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积极心理学关注和激发人的潜能和正向价值,帮助人们在自我回顾和自我审视中寻找有利于激发积极自我认知的事件和概念,使人们在自我激励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产生积极行为,因此,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教师提高职业能力。

(三)形成积极的教学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系对象是学生和家长,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索性、创新性;因此,教师最主要的职业关系是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并收获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但学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尤其在面对主观能动性不足、领悟力不足、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时,教师具备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树立学习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帮助学生建立阶梯式的任务目标,让学生收获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实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尊重、理解、平等的良性互动,通过家长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使学生成才。在组织教学中我国主要采用班级制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一对多的讲授法教学形式,既要关注班级整体又要关注部分,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家长关注的核心目标是自己的子女,更关注班级的某个部分,当自己的子女出现问题时家长会出现应激性反映,可能出现如焦虑、紧张、愤怒、挫败、自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协助家长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克服负面情绪,通过积极心理建设引导积极行为,实现班集体的和谐发展,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和建设作用,形成良性的教学关系。

(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积极心理学指出积极的社会组织更利于人的发展,教师要完成教学工作离不开政府、社会、学校的支持。首先,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层面给予教师支持,制订有利于保障教师发展、激励教师教学的政策,投入资金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组织各类注重实效,不铺张浪费的教学培训和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效率。其次,社会应给予教师尊重、理解、支持,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有利于激发教师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主动积极的胜任教学工作。再次,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与教师工作关系最密切的社会组织,学校氛围、学校环境、学校管理制度、团队建设等因素对教师工作都有密切影响,学校应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教师支持,营造积极的学校氛围和环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党和国家的的教学方针,坚持严谨务实、科学创新、公平公正的管理态度,为各层次、各年龄阶段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和上升空间,并极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激发教师教学智慧和能力。

四、总结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多层次、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教师要出色完成教学工作需要博采众长,不断学习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积极心理学学科的理论构架、心理分析方法都旨在激发人们产生积极心理暗示、积极人格特质、积极行为表现,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帮助教师战胜困难,实现自我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借鉴应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明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功能提升探索  大理大学学报[J]  黄明芳;  2021-09

[2]丁转平,小学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智力 [J]  2022-04

作者简介:管睌芸,四川师范大学,性别女,民族汉,四川省成都市,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