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究

罗小莉,张创[*],何靖柳,黄兰雅,芦珂 ,王伟才,李成忠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625100)

摘要:新时代只有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才能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制约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相关因素,提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即从提升决策执行力、提升组织创造力、加大服务推动力、激发自我革新力等方面探索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从而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 。这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新的功能定位,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高校是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更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构成单元,承担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2]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保证党对高等教育坚强领导的必要举措,是保障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必然需求。因此,如何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使之成为贯彻落实高校党委决策、实现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是高校党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3]

1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及其提升的重要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一种系统性能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组织内聚力,即高校基层党组织对自身的组织力,体现在高校基层支部党员教师和党员学生的党性教育、党员队伍的管理以及高校各级党组织的自身体系建设上;另一方面是组织渗透整合力,体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对群众师生的服务能力、治理能力和资源调配整合能力。组织力的两方面相辅相成,其内聚力是根基,其渗透整合力是内聚力存在的价值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因此高校教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党的教育事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它在高校改革推进工作中起着宣传党的政策方针、领导高校改革工作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凝聚全体师生共同奋斗、保障高校各级党组织及师生之间信息上通下达的重要作用[4]

2 制约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相关因素

在现实工作中,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虚化、边缘化和淡化、软化、形式化的问题。

2.1 基层党组织功能被弱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要求其从政治的高度去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去谋划、开展工作。目前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功能的发挥方面确实存在些许问题,如:未能将党建工作同部门和院系的发展事业相融合、同教师的教学科研相融合、同学生的成长成才相融合;政治站位不高,工作中常出现“重业务、轻党建”等现象。

2.2 党务工作人员队伍专业化不强配备的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基本都是兼职的,有时难免会积极性不高,且自身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本职教学或者行政工作任务也较重,进而无法培养支部精神以及顺利开展党务工作,造成在群众中他们的号召力不强,威信不够高,也很难形成支部合力。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会安排辅导员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因党务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也未经过专门的理论培训,所表现出的问题就是政治素养不够、业务经验储备明显不足, 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体现出来[5]

2.3 中心工作缺乏与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融合 立德树人是高校所肩负的使命,各高校基于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校的使命和任务也不相同。然而,目前高校却普遍存在着不能有效融合务虚与务实,党建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结合不甚紧密,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等问题[6]

2.4 资源配置不到位 部分高校党内评价考核和党建工作成效很少纳入到师生的各类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党组织搭建的利于党员交流学习的开放性平台较少,党员在党建系统内的归属感较小。这些也是造成部分高校基层党员骨干工作积极性低、党组织凝聚不足、组织力偏弱的重要因素[7]

3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路径思考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助于加强党建工作,提升党员素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因此,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环节的重中之重。

3.1 配强配齐支委班子,提升决策执行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项目、配齐配强支委、专职组织员等基层组织制度,推进基层党建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服务功能,建设基层服务型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从而发挥党组织工作合力,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支部书记作为“领头雁”,在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落实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关键,教师支部书记人选应当按照“双带头人”标准选优配强,带领支部在各项工作中积极进取。笔者所在学院二级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我校持续实施重点培育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程的良好氛围下,党支部书记在科研与教学业务方面表现突出,支部书记获市三八红旗手、市五四青年等表彰,被推选为市党代表和省党代表,在党支部内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好的支部书记还要配齐得力的支委,支委班子要在“班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推动支部运行。在明确把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打造“率先垂范、务实创新、团结奉献”支委团队,提升了干事创业决策执行力。

3.2 激活功能实现形式,提升组织创造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聚集了广大师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教书、育人、科研、管理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蕴含着巨大的专业优势、文化优势、组织优势和创新优势,应通过不断探索、合理运用新手段、新方法、新形式,围绕教书育人工作主线,以促进党组织各项功能有效实现。高校基层党建的工作触角也亟待延伸,工作视野亟待提升,基层党组织需强化核心、挖掘资源、整合力量、优化机制,构建协同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格局,比如,开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共建合作模式,在更大格局下服务中心工作[8]

3.3把服务中心作为目标,加大服务推动力

把服务中心作为目标,以促进党建、业务工作融合为着力点,搭建党建促业务平台,以活动来提高活力,形成齐抓共管、优势齐聚的开放式党建工作格局。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基层党组织为例,第一党支部发挥党员教师专业优势,联合第三党支部开各类师生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机制,打造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品牌;结合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主动深入群众讲好疫情故事,宣传健康知识、卫生防疫知识,在实践中学事迹、悟道理、传精神。第二党支部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党员教师的自身专业特长,充分挖掘专业人才,立足实际,打造出本支部自身特色的党建品牌。产教融合,以专业为依托,支部内设立科研中心、创新团队中心,服务地方产业,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实现党建力量和业务水平的“双促进、双提升”。同时,与相关行业的党组织开展共建交流, 通过项目合作,走访调研等方式促进业务发展,形成了互学互促的良好格局,有效地激活了党建生命力, 加大了服务推动力[9]

3.4把制度保障作为关键,激发自我革新力

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协同合作,提升班子决策水平。高校党委要加强对党政联席会议执行情况的监督,并纳入党建考核体系,对党组织产生弱化影响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通过制度保障党员的监督和参与机制,推进院系工作的整体效能实现[10]。同时,要实施党组织标杆创建行动,强化党组织示范引领,建立完善党组织示范点培育提质长效机制,激发自我革新力。

4  结束语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既是“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抓手。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使其实现成为战斗堡垒的目标,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优化党内组织体系、强化完善功能、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利用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着力打造党建品牌,在实践中为高校党组织建设不断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在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李江.以“党建 + ”模式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0):169-172

[3]薛小平.全面提升组织力建好建强高校基层党组织[J].中国高等教育,2018(10):50-51.

[4]方炜炜,韩俊彦,董晓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研究与探讨[J].科教文汇,2020(36):18-20

[5] 郁军.高效继承党组织建设中组织力提升研究[J].理论观察,2021(12)67-69

[6]胡斯亮.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方法分析[J].环球市场,157,159

[7]薛云云,周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 5(36):130-133

[8]陈荣武.高校组织育人协同体系建构及其功能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2018(3):95 -99.

[9]黄玉华,陈艳,毛好喜.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以广东高校基层党组织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8-41

[10]汪明峰.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理论创新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0(9):33-34
 

基金项目: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2021-2022 年度院级党建和思政课题

作者简介:罗小莉(1981-),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党建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张创(1983-),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党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