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宋昌霖

云南民族大学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条件逐渐向城市迀移,在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导致了儿童留守现象的普遍性存在。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于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更是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的重要表现。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需要在认识其重要性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次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与引导,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为改善生活质量,农村劳动力不得不大批前往城市务工,而其孩子由祖辈或亲戚监管,留守儿童问题由此产生。留守儿童一般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而父母角色的缺失导致这一群体普遍接受的教育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虽然能够给予父母更多的自由,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价值,但对留守儿童而言,却是影响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有可能成为家庭矛盾、祖辈负担增加的诱因。隔代教育在现代农村中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暂时无法得以消除的社会现象,其弊端非常明显。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优化方式的研究,是现阶段缓解隔代教育众多问题的必要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由来

一方面,简单的务农已经解决不了家庭的贫困,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以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造成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物一一“制度性孤儿”,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袓辈的教育观念较落后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将孩子放在农村交由祖辈进行教养的情况比比皆是。祖辈由于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儿童的教育出现极端分化的情况。一种是过于溺爱,孩子所说的一切条件都答应,即使孩子犯错,祖辈也不会进行过多的教育;第二种则是“棍棒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较为传统,孩子在犯错误时,祖辈不会进行科学的教育而是对其进行打骂。这种教育方法过于偏激,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棍棒式教育”会加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心理。第三种则是过于忽视,祖辈由于自己年龄较大,对于孩子的教育选择了“放手不管”的态度,这种“忽视型教育”无法起到监管作用,未能起到行为规范和教育作用,不利于留守儿童

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外出务工的家长由于自身的工作繁忙,把子女的教育交给学校的老师和祖辈,自己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由于长期忽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导致留守儿童在个人教育和发展中产生许多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留守儿童,在此阶段父母的缺席,除了教师未能有教育者的日常教育,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性格偏激、抑郁、冷漠、敏感、内向等心理问题。所以结合以上现状,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焦点,也是现代社会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一般由年龄相对较大的祖辈进行,受祖辈教育水平、认知等因素的影响,隔代教育中普遍存在如下几种问题,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大阻碍。

一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经过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隔代教育影响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欠缺的问题。一方面在于祖辈对儿童学习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方式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在于留守儿童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祖辈完成农活。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问题。

二是相对城市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峻。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家庭环境及成长教育的影响巨大,隔代教育背景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的普遍性问题。加上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度也有所不足。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方面,还是学校教育方面,都无法科学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导致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常常出现自卑、怯弱、焦虑、信任感缺失等心理问题。

三是思想观念的形成方面存在问题。父母的长年外出,导致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少,亲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同时加上父母对儿童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教育,导致儿童很容易出现叛逆问题。久而久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及价值观会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成为儿童一生的问题。

四是过分依赖老师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失衡。人们希望学校承担起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职责,“寄宿制”学校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吃住在学校并有老师的陪伴,在获得了生活稳定的同时,还弥补了学习无人辅导的困难。但当学校成为孩子的家,当老师被赋予家长职责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社会对学校教育责任扩大化的过度期望,更需要思考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改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不只是农村父母面临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新时期中存在的重大社会性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优化与改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维度同时着力,采取不同的措施全面改善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

(一)学校维度

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学校作为纠正和改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关注与重视。首先,要增设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根据儿童实际年龄、家庭情况、心理问题严重性等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正确看待父母关系、正确看待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从留守儿童入手,帮助他们学会理解父母、理解祖辈,并找到健康成长的方向;其次,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开展教育及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定期召开家长会、上门拜访等方式对监护人的教育观、教育方法等做出正确引导,帮助监护人提高教育能力,从根本上改善隔代教育中的问题;最后,学校应鼓励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借助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手段为留守儿童父母更全面、更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提供帮助,帮助化解亲子关系中存在的冰点问题。

(二)家庭维度

父母的物理缺席不能代表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家长们应意识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之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作用,通过电话和视频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做好引导工作。有意识地给孩子购买一些利于成长的书籍、报刊和学习用品。同时祖辈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改变“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思想,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父母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回家与孩子团聚,做到打工与教育子女两不误。孩子的假期尽可能的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享受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让孩子看到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很不容易,懂得感恩父母。应意识到长期的漠视不论对于亲子关系还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个性成长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三)政府维度

首先,各地区政府应积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设立面向农村地区的社会教育服务专项基金,招募社会民间团队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鼓励包括大学生社团等各种社会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村儿童教育事业建设中。建立社会教育服务专项基金,既是对社会服务工作的支持,也是对社会服务工作的肯定,可以极大促进和提高社会民间团队参与农村儿童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外部的参与可以弥补当地文化力量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政府需要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改善当地的交通环境、生活环境等,让更多家长能够回到家乡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留守问题,从而避免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及发展产生影响。

(四)社会维度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两种新的途径:一是在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贫困家庭寻找更多就地就业、改善生活质量的途径;二是在城市和乡村针对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帮助其利用互联网等工具与孩子进行沟通教育,帮助其面对孩子教育的难点,积极寻找合适的教育和沟通方式,减少“实质性缺失”。更进一步地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农村社区要积极发挥出其引导作用,积极宣传提高家长意识,发挥农村社群优势,形成社区合理,建立农村互助机制,为留守儿童带来更多关爱,提供更多帮助。社会公益组织应积极开展公益价值,从社会角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联合相关企业、社区、社区、学校、家庭共同建构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怀、教育体系,开展志愿者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帮助留守

儿童的教育及心理问题,组织和引导更多的专业人士及企业入驻农村。

结语

受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的影响,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逐渐增大,很多的农村父母为了能够给家庭带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普遍选择前往城市务工,而孩子则由隔代亲人或亲戚照顾。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必然带来儿童关爱及教育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隔代教育的多种弊端也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关注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的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改善隔代教育的种种问题,应从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多个维度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为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改善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淑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创新研究与思考[J].新课程,2020(19):138-139.

[2]白先秀.探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和对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776.

[3]戴爱珍.怎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2):37.

[4]张虎婷.初探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2019(11):266.

[5]杨明辉,李宜文.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J].山西青年,2019(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