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王子山,索朗曲培

西藏华泰龙矿业有限公司,西藏拉萨市 850200

摘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矿体均赋存于二迭系上统林西组砂板岩及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大部为脉状产出,属中高温热液充填脉型。结合该地区地层、构造特征,认为该地区找矿潜力较大,希望该观点为今后找矿提供指导。

关键词:内蒙古,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

1.1地层

本区按全国地层区划应属于内蒙古草原地层区之锡林浩特—磐石分区。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下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

1、下古生界锡林郭勒杂岩:为区内最古老的地层,该套地层在区域上主要沿米生庙复背斜核部出露,主要分布在王家营子一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厚度大于917米,为灰绿至黑的斜长片麻岩,石英二云木片岩夹变粒岩。

2、中石炭统本巴图组:本组岩性主要为深灰、灰绿、黄绿色硬砂岩,长石砂岩夹含砾砂岩及灰岩,其下部为一套酸性火山岩。主要出露于米生庙复背斜西北翼的古尔班道包格,东南翼的下勒哈达,米韩高巧高鲁及阿拉坦敖包等地。由于出露近复背斜核部,故多被岩体冲断及切割,使露头零星,产状较陡,出露厚度大于488米。

3、上石炭统阿木山组:本组为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岩沉积,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浅灰色、深灰色及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含砾砂岩、硬砂岩;上部为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岩、砂砾岩及砾岩。主要出露于米生庙复背斜西北翼的古尔班道包格,东南翼的下勒哈达,米韩高巧高鲁、高任布塔嘎农队北西等地。

4、下二叠统盐池北山组:沿米生庙复背斜南东翼呈北东向展布。为一套深灰色、黄绿色、暗灰色长石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及安山岩、安山质玄武岩、流纹岩夹凝灰岩。

5、下二叠统达里诺尔组:达里诺尔组在本区出露范围有限,分布于阿拉腾郭勒东部。岩性为灰色、灰绿色、黄绿色钙质板岩,千枚粉砂质板岩,钙质长石砂岩及灰岩。

6、下二叠统哲斯组:本区仅出露于阿拉坦敖包一带,出露面积较小。为一套以黄绿色、灰黄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硬砂岩、长石砂岩与灰岩为主的岩石。

7、上二叠统包尔敖包组:主要分布于本区西北角。为一套紫灰色、灰绿色流纹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玄武岩夹凝灰质砂岩及硬砂岩。

8、上二叠统林西组: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粉砂质炭质板岩,粉砂质变泥岩夹钙质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砾岩。

9、中下侏罗统阿拉坦合力群:为一套灰色、深灰色、黑色泥岩及含炭质泥岩,粉砂岩,砾岩夹煤层。

10、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本组地层出露于下勒哈达、下营子一带。岩性为一套灰色、灰绿色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厚度537米。

11、上侏罗统道特诺尔组:主要分布于本区中部,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为一套紫灰色玄武岩夹橄榄玄武岩的基性火山岩。

12、上侏罗统布拉根哈达组:主要分布于高任哈布塔嘎农队一带。为一套灰白色、灰紫色凝灰岩,流纹岩夹凝灰质火山角砾岩。

13、下白垩统白彦花组:在测区北部有少量出露。岩性为一套黄褐色砾岩及砂砾岩,出露面积小。

14、第四系:分布较广泛,岩性为冲、洪积砂砾石、风成沙、湖积淤泥、沙土等。

1.2区域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自华力西期到燕山期均有侵入活动,岩性种类繁多,从超基性—基性—酸性均有产出。区域上脉岩十分发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几乎各时代的地质体内均有分布。

1.3区域构造

区域上由于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多期次构造活动的演变,形成了特点各异的构造形迹。印支期及以前的构造形迹为东西向为主,燕山期及以后的构造形迹则多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区内褶皱构造非常发育,不同级别的褶皱互相平行,构成了区内醒目的构造格架。区内最具有控制意义的构造行迹要属米生庙复式背斜及与其有密切关联的三个挤压断裂带。米生庙复式背斜沿乌套海—米生庙—达青牧场—阿拉腾郭勒一线呈北东向横贯全区。展布宽度达6公里,核部被华力西期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和下元古界锡林郭勒杂岩所占据。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多以破碎带形式出现,依其产状可分为四组,即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断裂和北北东向断裂,其中以前两者为主。

2矿区地质

2.1地层

区内地层按全国地层区划属于内蒙古草原地层区锡林浩特­—磐石分区。主要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锡林郭勒杂岩、二迭系上统林西组及第四系。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下元古界锡林郭勒杂岩:是矿区内出露的最古老的地层。该杂岩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南部,经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加上本区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和第四系覆盖厚等原因,地层连续性差,上、下接触关系不清。岩性主要为灰绿—灰黑色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

上二叠统林西组:主要出露于矿区中部及北部,岩性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粉砂质炭质板岩,粉砂质变泥岩夹钙质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砾岩。

第四系:广泛分布于沟、谷、洼地及草原上,主要由腐植土及植物根系、风成砂及冲洪积物、残坡积物组成。

2.2岩浆岩

工作区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侵入岩前进场岩体几乎遍布全区,约占基岩出露面积的1/3以上。脉岩也极为发育,且种类繁多。区内出露的岩浆岩属前进场岩体的一部分,岩体的西南部侵入于下古生界锡林郭勒杂岩中,东北部侵入于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中,向东延伸出矿区图外。岩体长轴近东西向,岩体露头好,球形风化较强,多呈圆丘状或馒头状。

中心相:位于岩体的中心部位,出露范围很窄,出露的岩石为粗粒钾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的粒径均很大,可达7mm。该相带内未见原生流动构造和原生节理,也未见岩脉出露。本区未见中心相出露。

过渡相:位于中心相的周围,形状为不规则状,长轴最长达10余公里,宽约7公里,出露面积约70平方公里,本区仅出露其中一小部分,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等。该相带原生流动构造较为少见,仅见两组原生节理。捕虏体、析离体也可见到,但数量和体积都较小。

边缘相:分布于岩体边部,出露宽度变化较大,约1-4公里,出露面积约30平方公里,出露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岩体内原生流动构造非常发育,捕虏体和硅质析离体在相带内极为常见,且体积也较大,多在5×10Cm±,个别可达10×20Cm。原生的层节理、横节理也极为发育,故岩石表面的球形风化均很强。

2.3矿区构造

矿区内的褶皱构造行迹支离破碎,这种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矿区所涉面积不大是原因之一,花岗岩类侵入体和第四系所占面积大、多走向断裂的分割均为影响因素。中南大学认为矿区内存在一个较大的背斜构造,可命名为道伦达坝背斜,其轴向大致为SW230°-NE50°,向SW端昂起和向NE端倾伏。其轴部大致存在前、后哈拉嘎吐之间—银河川—汗白音乌拉以北一带,轴长可达20公里。

道伦达坝背斜两翼岩层产状,在倾向和倾角方面变化较大。尤其是在锡林郭勒杂岩中揉皱和肠状构造发育,岩层产状变化无常。一般来说,该背斜两翼岩层的倾角变化从三十多度到七十多度不等。总的来看,倾角多有北西翼较缓,南东翼较陡的趋势。区内还有若干次一级小型背、向斜褶皱呈局部或孤立状分布。

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基本可分为走向北东、北西、近东西及近南北四组,由于矿区内岩石破碎程度高,第四系残坡积物和冲洪积层覆盖广泛,使不少断裂在走向上的延续性难以查明。

3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由于第四系覆盖广厚,地表只见部分褐铁矿化石英脉及蚀变带产出,经工程揭露只有少数石英脉和蚀变带,大部分矿化体都为隐伏体,埋深在81.25-588.10米的基岩中。矿体均赋存于二迭系上统林西组砂板岩及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大部为脉状产出,属中高温热液充填脉型。矿体主要受北东-南西向构造控制。矿体主要元素为Ag、Zn、Cu,伴生有Pb、Sn、WO3等。由于部分钻孔单孔见矿,控制长度和宽度均达不到100×80米勘探网度,故只将单孔见矿深度、矿化体厚度及分析结果做一介绍。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黑钨矿、锡石及含银矿物组成。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具浸染状、细脉状、团块状、角砾状等结构构造。

4矿床成因

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上二迭统林西组砂板岩与花岗岩“岩舌组”接触部位,矿化体沿层间破碎带产出,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没有完全充填交代整个层位,而是表现为膨胀收缩、分枝复合及尖灭再现等形态。矿体与围岩呈交代的关系,多无明显的界线,呈渐变过渡之特征。矿石主要为薄脉状、网脉状、角砾状等充填交代结构构造。矿石中矿物成分复杂,既有高温阶段形成的锡石、黒钨矿等高温氧化物及低硫高温典型矿物毒砂和磁黄铁矿,也有中温热液阶段形成的铜、铅、锌矿物组合,还有中低温热液阶段形成的胶状黄铁矿和白铁矿。围岩蚀变强而繁多,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普遍,云英岩化、电气石化也可见到,碳酸岩化屡见不鲜。综上所述,矿床的矿化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诸多方面显示矿床由高温到中温到中低温的成矿过程。由此表明,该矿床属中高温热液矿床。

参考文献

[1]李娜,浅析云南金平县亚拉坡金矿地质特征[J].西部资源,2001,2(4):14-15.

[2]王斌,我国滇西南金矿成因条件浅析[J].低碳世界,2001,4(2):114-115.

[3]陈衍景,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中国地质,2006,12.

作者简介:王子山,男(1989.05-)汉族,吉林省桦甸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地质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