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理论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理论的构建

 陈强

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岱山小学 221362

【摘要】“精准教育”的概念比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更具优势,该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在条件反射的状态下进行,但如何以特定的方式打造精准的小学数学课堂呢? 下面,笔者就如何实现精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今天的小学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必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教学法的概念更为原始和陈旧。新课程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创新的想法。众所周知,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教师课堂上的主要教学对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都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为此,本文以精准教学理论为前提,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在线视频资源、学生学习分析和线下教师课堂教学。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微课堂和互联网上的各种视频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二次学习,线上教育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在线教育视频。,可以根据学生的在线学生学习状态分解表向学生推荐个人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学,通过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系统性的数学知识框架[1]

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在这个单元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搭建在线平台。在在线平台教学中,除了为学生构建专业数据和知识框架外,还可以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机地归纳为一个群体,并将收集到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筛选后统一呈现,这些在线平台能够进一步缩小相关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此外,折现统计图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形式看到折现统计,例如医院会用折线统计图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体检时会用折现统计图观察学生视力变化等等,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学生可以从正面、侧面观察并正确识别折线统计图相关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学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在课堂上搭建相关的结构。而在在线平台上,通过不同折线统计图的动态过程,将不同的模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观察、反复记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可以说,混合式学习环境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 45 分钟,信息技术的出现随时随地为学生和教育提供技术支持。教师通过线下课堂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支持学生掌握公式定义和基本计算技能,并通过在线教学,包括视频讲解和与数学知识框架的整合,针对个别学生的数学问题,观看高质量的教育视频,结合有效练习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难题。

二、重视形象直观,培养问题意识

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受到逻辑思维、认知能力等诸多限制,因此小学生在处理各种数学问题中远没成年人的思维灵活,所以教师进行精准教学是,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的条件基础,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知识点尽可能转化为较为形象化的,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确保教学过程通俗易懂,将复杂的抽象知识转变为实物或者模型,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识别,鼓励学生使用数学学习工具数学知识之间用符号、折线图等来理清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教师要自觉强调数学知识的兴趣,将数学课程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描述知识时,应尽可能选择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匹配的数学语言,并注重互动学习。

以《因数和倍数》这一课程学习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指导性问题:(1)在生活中见过因数与倍数的应用吗? (2) 同学们知道哪些数字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吗?(3) 为什么被称因数和倍数?(4)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呢?在正式授课前,老师可以设计“拼拼拼”的练习活动——用十二个不同的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拼法?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自主探究的有效性,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在课堂上,“练习”和“思考”活动让学生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更能够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2]

三、培育审题意识,设计分层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准确的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识别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识别要求,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道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边读边圈出要点,理解数学题的意思,理清前后句子的关系。鼓励学生认真审题,一字一句的读题目,当读题基础建成后,教师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教育——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说,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完整、正确的阅读题目,更能够在审题过程中自我提问,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将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开布置作业,在与家长交流中,要告诉家长切勿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要能够使用启发性的话语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此目的便是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为将来形成良好数学解题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回答。师:小红过生日时,妈妈特意为她准备的一个大蛋糕,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8份,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1块,妈妈吃了1块,提问:小红、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个蛋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问题难度,如剩下了几块蛋糕,占蛋糕的几分之几,若剩下的蛋糕中每个人都想吃,那么每个人可以吃到多少呢?

由于例题信息量较大,因此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审题,标出每一个数字,并且还能够城市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总结

综上所述,正确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教师要精准教育,需要以实际教材为基础,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设计创新的教育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兴趣,自觉激发和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种不断强化学生的教育活动。 显着提高学习技能和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宾妮.结合学教实际实施精准练习:新课改下的小学数 学练习课教学研究和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111, 113.

[2]陈六一,刘晓萍.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探究:基 于 PISA 数学测试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8):66- 70,78.